人  生  小  語 ( 靜思語 )     

回首頁

綜合知識

題辭用語 成語朝代 格言諺語 台灣俗諺 血型組合 人生小語

網頁配色

Java Script 插件代碼

網頁素材

數字圖示

念轉運就轉,有好念頭才有好運來。 樂觀~人生是彩色的;悲觀~人生是黑白的。 平時不行善,危機佛腳抱;日日行一善,功德轉福報。

1 用愛自己的心去愛別人。
2 懶惰的人是真正貧窮的人。
3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能把握自己。
4 人生最美的是愛心。
5 無心去往壞處想,則任何話都是好話。
6 不要把陰影覆在心裡,要散發光和熱,生命才有意義。
7 自大的人,使自己和別人痛苦。
8 在心田中種下好的種子,才能結出好的果實。
9 有毅力和勇氣的人,能莊敬自強,不依賴別人。
10 為人處事要走直路、走正路,絕不可走歪斜的路。
11 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12 要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13 拿他人做鏡子,看到優點,自我鞭策;看到缺點,自我反省。
14 菩薩不是土雕木刻的塑像;能做好事,能說好話,能走好路,才是真菩薩。
15 除了對人與事必須信實外,論法也一定要合情近理;不可談神通變怪等,令人惶恐的言論。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知識水準,引導眾生向善的道路走。
16 時間對智者而言,就如同鑽石般珍貴,但對不會運用的人來說,卻猶如一把泥土似的毫無價值。
17 如果膨脹自己,障礙會很多,去到那裡都會撞到東西。
18 要持之以恆的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才不會像水中月一般虛浮;一切,都是時間的累積。
19 人,一無所有時,倒很容易滿足;一旦擁有,則有一欠九,反而不足。心不要貪,一個人能得多少,不是自己可決定的。
20 皈依不在儀式,而是在心靈的依止。雖然有些人無法聽到我說的法,但卻能將佛法應用在生活中,這樣的人其實早已是三寶弟子。
21 打開心門,讓陽光透進來,一定可以感受到溫暖和光明。
22 人若有宗教的依止,人生的方向就不致迷失。
23 處順境時得意忘形,遇挫折時抱怨批評,那都是凡夫的心行。
24 父母子女關係都是業緣互相關係牽連,說不定現在我們所面對的、與他計較、怨憎會的人來世就是我們的父母子女。
25 什麼是福呢?愛就是福。有愛心的人相聚在一起就是福緣。
26 沒有孝敬父母的心,追求佛心了不可得。
27 世間沒有一樣有形的物質,可以專門且恆久的屬於我們,執著於小愛,不免愛得很痛苦。
28 生命是世間的無價之寶,也是成佛最寶貴的工具,而生命卻同時也是造業的源頭,所以,它可貴可賤。
29 顧好自己的心念,才能真正愛人。
30 有退一步的美德,才有進一步的成就。
31 有福的人往往『享』福,而忘了繼續『造』福。
32 『得』的後面是『失』,『利』的後面是『害』。
33 一步能行,千里即能行
34 為人處事要『小心』,不要『小心眼』。
35 人生『惜福』,才能『幸福』。
36 『做中學』─上求佛道;『學中做』─下化眾生。
37 能忍則能安!
38 誠意的心念,時時都有好因緣。
39 清淨無染的大愛,就是智慧。
40 內心平靜快樂,頭腦清醒,考慮事情就會清楚周全,說話就會得體。
41 真正沒事做時,是輕鬆不起來的。
42 在工作上計較自己做得多,別人做得少,這是『驕慢』。
43 根札得愈深,枝葉就愈茂盛,庇蔭也愈廣。
44 有顯赫的地位,而能不驕傲、不炫耀的人,更令人敬佩。
45 現在,大家在工作上都很注重『分工』,可惜,忘了『合作』。
46 個性率直,不能當作言行沒分寸的護身符。
47 習氣既然可以養成,當然也可以去除。
48 對大部分人來說,永遠忘不掉的是仇恨,最難記在心裡的是恩情。
49 今日的老者,昔日年輕時也曾為社會的安定繁榮奮鬥過,奠定今日的基礎。
50 『隨波逐流』都因不能『力爭上游』
51 有能力去幫助他人,是值得慶幸的。
52 人常因忘本,而失去立足之地。
53 每天都抱著朝聖的虔誠心情過生活,天堂就在眼前。
54 恆順眾生,別人歡喜,佛就歡喜,這樣就是歡喜人生。
55 做父母的,想盡各種理由原諒子女,替子女辯解;而做子女的,是否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
56 右手要感激左手捧碗;左手要感激右手拿筷,才能吃飯滋養。
57 骨髓捐贈能夠配對成功的人,實在值得恭喜,因為這是累生累世所結深緣。
58 人生如夢如戲。令人煩惱的是,我們經常讓夢凌亂得不由自主,迷迷茫茫地拿錯劇本演錯戲。理出一個明明朗朗的好夢,人生才有價值。
59 人生最重要的是透過互相教育,讓彼此互重。大家一起愛惜生命和大地,世界才會更美好。
60 有『求』於先,必有『不得』於後。『捨』於前,必有『得』於後。
61 避免心地長雜草,煩惱必須要去掉。
62 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63 有者患失,無者患得,患得患失即成憂愁。
64 以佛心看人,人人皆佛。以鬼心看人,人人皆鬼。
65 慈悲心即是清涼地。
66 能救人的人就叫作菩薩。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薩。
67 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
68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69 多一次原諒人,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
70 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
71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72 時間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業,也可以儲積功德。
73 人生要為善合心,分秒不空過
74 人用智慧探討人生真義,用毅力安排人生時間。
75 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捧。
76 人心要像水一樣,看似綿軟柔弱,卻涵力源源不能切斷。
77 心無邪思,意無邪念,即常可自在。心正則邪不侵。
78 不要封閉自己,你要先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
79 人要自愛,才能愛普天下的人。
80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一分虔誠的愛心。
81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
82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83 看淡自己是般若,看重自己是執著。
84 不能低頭的人是因為一再回顧過去的成就。
85 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與世無爭則世安。
86 人為善要競爭,要與時日競爭。
87 命要自己用堅定的願心和恆心去轉化。
88 逆境是非來臨時,心中要持一『寬』字。
89 人常困於己見,知音就是真理,不是知音就變成是非。
90 要原諒一個無心傷害人的人,不能做一個有心接受傷害的人。
91 是非當教育、讚美當警惕、嫌棄當反省、錯誤當經驗。
92 要將是非當教育,不要將人事當是非。
93 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94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95 求福壽不如求平安,平安即是添福壽。
96 施比受更有福。
97 問心無愧心最安,能夠付出、能助人救人,最是快樂。
98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99 對人要寬心,講話要細心。
100 人都是在原諒自己的那一分鐘開始懈怠。
101 原諒別人是美德,原諒自己是損德。
102 勇於承擔,是一分動人的力量;勇於承擔錯誤,則是一種高尚的品質。
103 大錯誤容易反省,小習氣不易除掉。
104 與人相處猶如對鏡,要鏡中人笑,必須自己先綻露笑靨。
105 窮,作人志不能窮;富,作人志更要富。
106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107 要提起即要完全提起,要放下則要全心放下。
108 熱心易發,恆心難持。
109 欣賞別人即是莊嚴自己。
110 作人要有踏實感,不要祇有成就感。
111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112 甘願做,歡喜受。
113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114 道德是提昇自我的明燈,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115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
116 理圓、事圓則人圓。
117 如果影響不了別人,就做你自己該做的事吧!
118 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
119 整體的美,在於個人的修養。
120 能為別人服務,比被服務的人更有福。
121 發心要發在腳底,走得正、站得穩,不是發在口中,只說不行。
122 人最怕的是掩飾自己的錯誤,能夠當眾發露懺悔,才會常常自我警惕;也讓他人隨時來糾正自己的缺點,以走出正確的人生方向。
123 當我們幫助、布施予人時,要像走路一樣,前腳走、後腳放,即使做再多好事,也要如手畫虛空,畫過無痕。
124 生命不離生老病死之苦,慧命則因清淨智慧而不生不死不老不滅。
125 待人要善解、包容、感恩;在行好事中過好時光。
126 人真正的財富在行善。
127 想要轉凡夫而達聖人的境界,就要隨心教育,時時刻刻自我反省、自我警惕,舉手投足間要自我教育,戒除不好的習氣。
128 所有的智識都是別人教給我們的,我們獲得世間學問,並沒有什麼值得驕傲之處。
129 修行要轉三心二意為『一心一志』
130 學會賺錢沒什麼了不起,學會珍惜時間才了不起。
131 不斷擴大愛的領域,恨就不會佔滿心地。
132 凡夫手持放大鏡時刻放大別人缺點;如果能欣賞別人,即是莊嚴自己。
133 能生長在幸福的台灣,是一種福報;在植福的同時,更要懂得知福惜福。
134 聽了一輩子佛法,如果在待人接物上,沒有一句自己可以受用,如此的文字相,又有什麼用?
135 每個人一旦演完人生舞台上的角色就要下台,沒有人能例外,所不同的是有人令人懷念,有的遺臭萬年。
136 愛心並不單指關懷人等有情的生命;它還包括了愛惜無情的物命。
137 人生要有『目標』;但不要抱『目的』。
138 在日常生活中能受用的法,就是『妙法』。
139 一個人有多大的願,就會有多大的力量;發願後要身體力行,力行才能產生力量。
140 人生的命運,並不是說我來求佛菩薩就能有所得;最實在能得到的就是『我怎麼做就能怎麼得!』
141 我們常祈求菩薩賜福,卻忘了自己也可以做菩薩;聽聞世間苦難的音聲,立即前往救助。
142 人生的富有不在物質,而在有愛心;所謂愛心,就是要懂愛護好自己的心,要不怕辛苦奉獻人群。
143 做事要先有不怕困難的心理準備,碰到困難才會踏實穩當。
144 苦來要消受,若你的人生中有一百次的病痛,那麼,今天已痛過一次就只剩九十九了!每痛一次就消一次業。
145 婆媳之間,能婆慈媳孝,發自心中互相疼惜與善待的形態,是人間最美的畫面。
146 上班前若能讓心靜一靜,也許可以擁有一天的好心情。
147 布施不一定要有錢,但一定要有心。
148 學佛不是為了消災解厄,而是要能學得身輕心安,遇事不亂,面對無常能勇於承擔。
149 一切都是因緣,廣結善緣的人生,到處感到受歡迎、覺得世界充滿光明、樣樣事看來都覺得可愛。
150 是非雜音不能多我一個,相互關心不能少我一個。
151 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152 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
153 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154 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155 笑是一種表情,皺眉也是一種表情;呵斥是出聲,說話也是出聲。笑比皺眉好看,說話比呵斥自然。
156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157 布施如播種,以歡喜心滋潤種子,才會發芽。
158 一個缺口的杯子,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圓的。
159 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腳走好路。
160 理直要氣和,得理要饒人。
161 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162 對社會與其擔心,不如化作信心,更要付出一份愛心。
163 面對惡言惡語,也是一種修行。
164 智慧是從生活、人事的磨練而得來。
165 從感恩、善解中,可以學習到愛的真諦!
166 心有戒律,自然行有純真。
167 人之大患在於自以為是,自以為了不起,甚至自我膨脹。
168 人生的行為繫乎觀念,觀念正確,人生道路的方向就不會偏差。
169 做好事是本分事,並不是為求名,也不是為求利。
170 開口傷神氣,動舌惹是非。
171 走入人群實際去做,才能認識真實人生。
172 做一個被人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
173 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不要輕視自己,只要有心,沒有辦不到的事。
174 一個人會成功,關鍵不是被愛與否,而是能否自愛。
175 並沒有所謂的『問題學生』,真正的問題出在教育與環境。
176 要天下無災,必須社會祥和;要社會祥和,就要建立好家庭;好家庭出在自己本身。
177 人生如何才會如意?就要學知足,知足才會知福,知福才會再造福。
178 心被煩惱綁住,必須自己來解,自己不解開煩惱結,就是佛在面前也無能為力。
179 在人群中,要做個人間菩薩,忍一口氣,不與人計較。
180 人生無常,不論何時何地,都要泰然面對終點。最重要的是,要做個清醒的人,不要迷茫。
181 做好事,不在於做多少,只要應該做的,就要去做。
182 身體生來就是要為人服務,若無盡心盡力付出,就白養身體一生了。
183 平常無事時,人人都說得頭頭是道;但境界一來,往往看不到修養。
184 凡人煩惱重重,乃因眼睛經常往上看,覺得別人都比自己有福。
185 慈悲要有智慧,凡事切不可冒險躁進。
186 平時若能多用心為別人著想,就能形成祥和安定的氣氛。
187 與人、事、世皆無爭,不計較,也不爭誰對誰錯,放開心胸,自然人、事、世皆安。
188 若守住本分,時時撥開煩惱、不受污染,就不會迷茫度日。
189 要求完美,就要虛心接受別人的雕琢。
190 慈濟的四大志業,離不開愛及尊重生命。
191 要培養歡喜的心,有歡喜心,就是為自己祝福。
192 心靈快樂即是極樂,心無煩惱即是淨土。
193 有知足心,才懂感恩;有感恩,才會善解;有善解,才能凡事包容。
194 世界和平是由人心淨化做起,心的淨化是將私愛打開,付出大愛。
195 教育學生重在培育『智慧』,而非『聰明』
196 人生的方向如果正確,就不會迷茫煩惱過一生。
197 聰明的人處處計較、看不開;有智慧的人寧願自己吃虧,也不願傷害別人。
198 以奉獻的心做事,會愈做愈歡喜;以職業態度做事,就難以擺脫煩惱與倦怠。
199 只要保持一顆單純的心,回歸內心的純潔與愛,精神本質就不會改變。
200 真正的大愛是無私的付出,是沒有偏差、私慾的愛。
201 人間充滿苦難的眾生,要做被人需要的人,這就是菩薩。
202 祇有把握現在,能做什麼事,即刻去做就是了。
203 普天之下沒有不可能的事,只要我們用心,就可以做得到。
204 人生幸福與否,並非取決於有沒有錢,而在於心中是否有愛。
205 愈是不想承擔責任,就會更感受壓力;若提起勇氣將責任擔起來,就無所謂壓力了。
206 有心做事,就要用心做,要勇於承擔,不要怕被別人傷害。
207 能日日過著心安而平靜的生活,就是有福之人。
208 凡夫習氣,在於將無常之物當永久,於是起了貪念,造成很多煩惱。
209 多用心體會人生一切無常,煩惱很快就能斷除。
210 『智慧』是從人與事之中磨練所得。
211 有心聽,則句句是妙法;無心聽,縱然是珠璣妙語,也是聽過即忘。
212 不要過分在意他人的聲音,盡本分最重要。
213 要鍛鍊出寬闊的心靈,不要任何事都有『我』。
214 人往往喜歡和別人比較,而向上比會很苦惱,唯有多瞭解人間的坎坷,才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215 既然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祇有『把握現在』才是最踏實的。
216 不要怕人多、事多──可以人事多,但不要是非多。
217 不在是非對錯裡起煩惱,就是將人事當教育;若因此而起煩惱,就是將人事當是非。
218 放下現在的煩惱,就是最大的解脫。
219 世間何種力量最大?愛的力量最大。唯有這份愛,才能消弭仇恨、撫平鬥爭。
220 不管做什麼事都要用心,但不要操心。
221 最清淨的愛,就是智慧;最徹底的智慧,就是慈悲。
222 教育學生必定要有耐心,就如滴水在石頭上,只要一點一滴持續不斷,再硬的石頭也會吸進水的。
223 懂得愛物才會愛人,要先清除心的污染,做好心靈環保,才能做好大地的環保。
224 人生就是來來去去,身體的使用權要用得夠本,才不枉照顧身體一世,若為了這副身體而與人計較,又得到什麼?
225 要培養智慧,踏實地做人做事,不能盲目聽信傳聞而不重思考。
226 愛對人生很重要,但要愛得清淨、普遍;若只對少數對像有愛,就會很苦。
227 信仰有智慧,生活有愛心,人生觀正確,才不會迷失,不會人云亦云,所言所行也就不會有錯誤。
228 人生的困境如何發展,就在如何解釋、接受,而有不同的結果。
229 想在臨事時能看得開、放得下,就得在環境中善加磨鍊。
230 人間多苦難,需要有愛心的人發願付出,人生能無所求地付出,最是輕安自在。
231 當今社會人心混亂,不能等到自修有成才做事,必須把握時間去做淨化人心的工作。
232 人會迷失,是因心中有貪,其實衣食住行適用就好,簡單而踏實地生活,人生自會平安幸福。
233 人生的苦,苦在哪?是『心』打結,看不開!人的生命終有盡頭,盡人事後就不要再操心煩惱。
234 人生苦在『執著』,有執著就有痛苦;能不執著,則一切皆樂。
235 一天到晚老想著──誰對不起我,就會很痛苦。若轉個念頭想──我要感恩誰,就會很快樂。
236 人若沒有好好地反省思過,很容易就受到外境刺激而妄動。
237 一旦犯錯,就應該把心平靜下來,好好地冷靜思過並接受懲罰,這才是真正懺悔的人生。
238 人不怕犯錯,只怕不改過;誠實的懺悔,才能恢復心地的清淨。
239 對於無常的人生,能不執著來去、生死,就能回歸天真本性,生活才能安然自在無煩惱。
240 做世間事,十有八九不能稱心如意,所以一定要以很開闊的心去善解、包容他人,去除人我的對立,才不會被煩惱糾纏。
241 唯有掃除瞋心,修行慈忍,才能培養善根。
242 最重要的環境,就是『心』。心若建設得健康,則不論外境如何,都影響不了心。
243 日常保持平靜的心,待人接物用平常心,時時感到歡喜、自在,這就是修行。
244 不要讓境界影響我們的心,心要能控制境界,這就是『定力』。
245 於己,要抱著謙虛受教的心態;對人,則要珍惜共事的因緣。
246 救社會的方法,唯有一樣──『愛』。人心有愛,社會才有救。
247 欲之所以誘惑人,都是起於一時的貪及一念心的偏差。
248 心顧得好,就不會對外境動心;欲境既無法使心動,自然就會得到自在、輕安。
249 人生的目的,不在於享受物慾,而是盡責任;人的責任,就是去付出。
250 一切唯心造,只要人人心存善念,人間就是淨土,清淨的景象就在周圍。
251 人我是非,就是修行。若無人我是非,如何磨鍊出修養?
252 世間若無苦難,怎能覺悟人生是苦而要求解脫?所有苦難,都是使我們慧命增長的道糧。
253 以『布施』轉慳貪;以『慈悲』轉瞋恨;以『智慧』轉愚癡。
254 當人誇讚時,不覺得高興,只認為是應該做的;而受人辱罵時,也不會生氣。如此不起心動念、不動不靜,就是『平常心』。
255 世間本就是困難重重,必須有耐心、毅力,才能一步步克服難關。
256 要學會苦中作樂─凡事要樂觀,不要洩氣。
257 以同理心待人,多為人著想,人家自然也會感動,會為我們設想。
258 人唯有縮小自己,放大別人,才能走入人心。
259 人因有得失心,而經常患得患失。「有」的人害怕失去,「無」的人常想著如何獲取,所以有煩惱。
260 應常自省在歡樂情境中,心念、言行是否正確?應學習在動中不礙內心虔誠的靜。
261 時時與人結好緣,任何時候都要讓人起歡喜心。
262 人人恪守崗位盡本分付出,並且與人相待多一分寬容,此種和平境界,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263 我們天真的本性,其實並沒有失去,祇是被煩惱蓋住、污染而已,只要用心掀開煩惱,本性就會現前。
264 要過很可愛的人生,就要自己先去愛人。
265 人生無常,要把握時間,用心於自己的言行舉止。
266 寧可布施五分鐘等人,勿欠人一分鐘。
267 內心若不調和,身體行動就不會和氣,待人接物時就易發生衝突。
268 人生要「現實」才好──「現實」的真正意義,是不要幻想太多,要注重活生生的現在,去做實在的事。
269 人們常要求別人要對自己好,順自己的意;否則就埋怨、氣憤,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就是煩惱的來源。
270 煩惱並非出在別人身上,而是在自己的心;煩惱從心起,也要從心消除。
271 以簡單的道理與人相處,日子就會很好過。若太複雜,就會惹來滿心煩惱。
272 過去所有人我是非的煩惱,此時要放下、除去,趕快建立新觀念,就是「簡單就好」。
273 以歡喜心面對所感受的境界,培養善解的心,就不易被境界誘導而好發脾氣。
274 所謂「燈塔之下最黑暗」,很多人容易對別人付出愛心及善解,但對自己的家人,往往比較困難。
275 若左鄰右舍能相互關懷,彼此就是對方的菩薩。
276 人生壽命既盡,就要安心、放下,不要逃避,要面對現實,坦開心胸。
277 現在的社會什麼都不缺,就缺「愛心」,以致許多人受慾念薰染而迷失自己。
278 困難不在自己,在別人;障礙不在別人,在自己。最怕的是自己障礙自己。
279 能守住本分,扮演好角色,才是真正成功而偉大的人生。
280 因緣稍縱即逝,把握剎那的心念,恆常盡心盡力去做。
281 若能轉變自己的觀念──並把握因緣、放開心情努力做下去,生命就在無形中改變了。
282 人生不論長短,都要努力讓這輩子沒有遺憾,無遺憾的人生才有意義。
283 人生來來去去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將心照顧好;來時盡本分,去時了無遺憾,人生就有價值。
284 所謂「落地皆兄弟」,人類彼此互為親人,應相互友愛,不要有分別心。
285 尊重生命,是所有人皆應具備的人生態度。
286 以「真」、「誠」、「純」與人交心,合心。
287 若只接觸美好的事物,無法體會真理;必須走入苦難的地方,才能有所領悟。
288 食衣住行謹慎端莊,是生活的功夫,也是生活的文化。
289 感恩人的人,恆被人感恩;愛人的人,恆被人愛。
290 再荒蕪的土地,只要有人肯撒種、耕耘,很快就會綠油油地,充滿豐收的生機。
291 做人圓融,事情才能圓滿,人事圓滿,就表示自己真懂道理。
292 若肯用心於日常生活中,則語默動靜無一不是教化。
293 若能用心,道理就在眼前;若不用心,真理就與我們無關。
294 若心思太複雜,凡事顧慮多、煩惱多,本能就無由發揮。
295 要看開、放下對身體的執著,才能得到自在。
296 不用害怕力量小,就怕不肯發心做。只要有心,沒有什麼事做不成!
297 要做菩薩父母,不要做世俗父母;菩薩父母會懂得以智慧來引導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
298 自愛愛人,就是幸福的人生。
299 人生最美的,就是相互感恩真善美的境界,都在一念感恩中。
300 有感恩心的人,就是知足、善良的人;為人若無感恩心,就會視別人的給予是理所當然,而不知珍惜。
301 人與人誠意相待,也是虔誠。真有虔誠的心,就要以很靜的心聽人說話。
302 為了淨化人心,必須啟發人人的愛心;使人善念生起,惡念消除。
303 生命在呼吸間,且心念變化不定,要把握心中愛的種子,使其成長。
304 事情該自己去承擔,就盡心付出不執著;不該接受的,就不要與人爭搶。
305 發心容易,恆心難持,就因為難,所以才叫修行。
306 修行主要就在改掉自己的習氣;從別人身上可以看見,改掉習氣是多困難的事。
307 太過聰明就會常計較,就有得失的心態,也因此凡事無法忍耐。
308 只要心正、站得穩,就會很自在。
309 所謂超越凡夫心,即是彼此要相互關懷疼惜,不要隨境轉而退道心。
310 不要只為口欲而惶恐,應該要提起悲憫心、付出愛心來疼惜動物,並尊重一切生命。
311 世間事放不下,常有「此事無我不行」的牽掛,也是煩惱。
312 人事圓融,了無牽掛;隨順因緣,死時無懼,就是真正的了生脫死。
313 用心掃除煩惱,照顧好清淨的心,就能發揮生命本能的無限力量。
314 理想要放在遠方,腳步要落實現在。
315 真有那份透澈人生的覺有情,就不會與人計較。
316 既然人生如戲,何不扮演一個人見人歡喜的角色。
317 心地種下怎樣的種子,就會得到怎樣的收穫。所以,自己要做何事,自己要很清楚。
318 我們的心量與愛,必須包容天地萬物、一切生靈。
319 有出世的精神,自然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
320 要完成任何事也要想得「容易」些,不要複雜化,就不會覺得困難。
321 以歡喜心去做事,即使忙碌卻不感到辛苦,反而覺得甘甜。
322 以簡單無爭的心來待人處世,保持心的穩定,才能不隨境轉。
323 不論遇到什麼事,都當作是在修苦行,要甘心承受。
324 說話非常重要,少說一句,機會錯失;多說一句,事情敗壞。
325 心若很靜,則境界明朗、事事分明,就知道何者當為,何者不該為。
326 人群是修行的好地方。
327 愛,一定要以行動來表現。
328 天堂、地獄就在一念心。
329 將愛心充分發揮出來,讓這份清淨的愛展現出未來的希望。
330 世間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做好事」,二是「孝順」。
331 盡力幫助當地需要幫助的人,並帶動當地人的愛心。
332 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撥出時間;只要有願,不怕沒有力量。
333 要生活健康、心靈富有,一定要有愛心啊!
334 想要有「愛」,不能等別人把愛送過來,必須自己先身體力行去「付出」。
335 守好做人的本分、規矩,就是「戒」。
336 心中有戒就不會犯錯,不犯錯才能心安。
337 唯有善用世間財來利益人群,所得到的輕安自在,才是真正屬於自己。
338 一個人能克服肢體障礙、保持心理健康,就是一種精神上的示範教育。
339 有些人雖富有錢財,但心靈很空虛,每天生活在惶恐中,不得自在,這種人生多痛苦啊!
340 愛來自良知,良知來自心的淨化。
341 要我們的社會和諧平安,唯有人人把心安定下來,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本分事,相互關懷、扶持。
342 人人把心中的愛發揮出來,就能凝聚善的福業,形成善的循環。
343 將心靜下來,口多說好話、手多做好事、腳多走好路。
344 面對父母教誨時,要柔和善順,不應有違逆反抗的心態。
345 從事教育工作就好像園丁種樹一樣,必須要有耐心、愛心,且必定要有「盡心盡力付出、完全不求回報」的無私喜捨之心。
346 父母是孩子的「模」,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的言行舉止。
347 將愛心延伸得更遠一些,把愛的道路鋪得更長一點。
348 淨化人心,必須帶動人人轉私情為大愛,轉私慾為喜捨之心。
349 做人若不守本分,不發揮人生良能,為群眾服務,人格就有所欠缺。
350 平時下功夫去除心中的惡念,努力培養善念,把自己的心照顧好。
351 人生是長是短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方向對不對,人生的方向如果正確,就不會迷茫煩惱地度過一生。
352 善業凝聚就不會有天災、人禍,沒有天災人禍,家家才能幸福。
353 人心淨化,才能過平安的日子。
354 沒有苦難的人,哪有機會種福田呢?所以我們不但要感恩,更要努力發揮愛的良能。
355 只要有疼惜自然資源的心,人間就會減少很多天災,也能免除很多人禍。
356 有愛才能平安,想要天下無災難,必須人人的愛心會合在一起。
357 唯有愛,才能解不善的念頭,開啟互敬互愛的善念。
358 只要日常生活中,具備「慈悲喜捨」的精神,就是人間活佛。
359 天下沒有做不到的事,只要我們有心、有愛,就懂得如何付出。
360 天下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怕我們不去做。
361 能做一個幫助別人的人,是很有福的!
362 要如何才能人人心安呢?必須要有充滿愛的大環境,人人相互關心。
363 自小培養愛心,長大就不易有偏差行為,而製造社會問題。
364 只要肯做,不怕做不到,要多用心啊!
365 行善及時,才能此生無憾。
366 時間,是成就一切的資本。
367 能傷在人身,痛在己心,就是走在菩薩道上。
368 先合作再分工,分工要和心,和心才有力量。
369 多做好事,才能開闊心靈的天地。
370 真正的佛教徒,不只是一直拜佛唸經,而是凡事用心,做人要慈悲。
371 每一天我都覺得生活在感恩的心念中,因為以感恩之心來生活,即使多麼辛苦都覺得非常快樂。
372 人人都以「慈」「忍」實施於家庭、於一切眾生,人間便會長久散發「透澈的愛」的光芒。
373 每天感謝父母與眾生,一生所作不要辜負父母與眾生。
374 創造安和社會,每一個人要有責任感,甚至於正義感。
375 處世為人,實幹優於能幹,和氣勝過爭氣。
376 心靜即是禪,心禪即是定。
377 沒有人扯後腿,練不出腿勁。
378 無邪思,克己利人,即是真善。
379 人生「惜福」,才能「幸福」。
380 布施如播種,以歡喜心滋潤,種子才會發芽。
381 真正自愛的人,不會與人計較。
382 「用愛對待一切」就是惜福。
383 少欲少煩惱,安穩最大利。
384 能「捨」,才能認清自己,不致迷失。
385 以歡喜的心做事,自然廣結善緣。
386 平安就是福,快樂就是慧。
387 以誠以正心自安。
388 一切苦,源自慾念。
389 心中有愛,才會人見人愛。
390 言行無欺,即是存誠。
391 原諒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392 心專則不易有過。
393 心中有清流,行中有和風。
394 增一分感恩心,即減一分猜疑心。
395 專業有雄心,不要有野心。
396 「有」則惜福,「無」則知足。
397 用不分別的心去愛每一個人,就是平等。
398 遺失現在,就會後悔過去。
399 做人踏實,才能穩定自在。
400 為人處世,爭「志」不要爭「氣」。
401 「念佛」是為擴大愛心,轉凡夫心為聖人性。
402 凡事以清涼心領受,就能親見自心本地風光。
403 看他人的成功,猶如自己的成就,就是菩薩心。
404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405 皈依的目的,在知道人生的方向。
406 做好事,是人生的目的,也是義務。
407 成功的起點,在願心的開啟。
408 「願」、「力」並行,才能滿「願」。
409 行忍辱的人,就是一個最堅強的人。
410 善用力氣的人,不急不徐;善守理想的人,不猛不弛;一志向前、堅定不移,終可達到目標。
411 從事教職者,應期許自己做一位教「人」的人師,而非教「書」的經師。
412 心安則地靈──人生若平安,住宅也會吉祥。
413 若能利用時間清除雜念,則步步是佛法旅程。
414 感恩可以打開我們的心結,並且啟發我們的悲心。
415 為眾生來人間是菩薩,為自己來人間是凡夫。
416 一個人要先點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發別人。
417 有救人的人,才是真正自救的人生。
418 時時抱著造福人群的人,就是在救自己。
419 最平常的人最富有。
420 願力的推動必須靠──定。
421 寧靜最美,安定最樂。
422 精進──即是持續發恆常心。
423 要將凡夫心轉向聖人心,最重要是要「慈悲喜捨」。
424 對學生要愛之深、「教」之切,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425 有慈悲周切的心,才真正具有菩薩的精神。
426 修行要先堅固信心,才能穩定精進。
427 人生三寶:腳走好路,手做好事,口說好話。
428 存於心中自有的光明,就是慧命。
429 「慈悲喜捨」的真義,要在力行中才能有所領悟。
430 人生為人群付出多少,就得多少踏實感。
431 無私念就不會分別人我,生出是非。
432 有慈悲心就會有柔和的態度,慈悲柔和可以化解人的煩惱。
433 心生感恩,是良知的開啟,也是踏出人生良能的第一步。
434 「孝」是為善之本。
435 有真誠之愛的人生最幸福。
436 縮小慾念,擴大愛心,就能過得快樂、自在。
437 在人群中磨鍊、修持,將人我是非轉化成教育。
438 修慧就是要去除煩惱,要去除煩惱必須擴大愛心。
439 慈濟世界美在相互感恩;相互祝福。
440 「貪、瞋、癡」不除,則慈悲不生,智慧不成。
441 仁者即勇者,有仁愛之心,能激發勇猛之力。
442 自「悲門」入,才能啟開「慧門」。
443 要拔人生的苦,唯有行菩薩道。
444 心健康則日日快樂。
445 空過時日是最大的損失。
446 身病不一定痛苦,心煩才痛苦。
447 具足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乃大智慧者。
448 學佛,就是要學會及時改正錯誤的觀念。
449 與其求掌聲,不如求共鳴。
450 心要淨化,不要情緒化。
451 人我是非是修行的工具。
452 解脫煩惱,要用大慈悲心、真包容心。
453 愛不是口號,要身體力行。
454 聽話要小心、用心,不能用猜的。
455 面帶笑容,才容易讓人歡喜。
456 陪父母要歡喜而不是煩。
457 心就寫在臉上。
458 平安即是福。
459 及時懺悔,才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460 愛,就是生命中的力量。
461 時時好心,時時平安;日日造福,日日有福。
462 及時行善最美。
463 佛陀妙法無處不在,應在人群中體會、力行。
464 要學習聽任何話,都保持歡喜。
465 莫讓甜言蜜語,迷失我們的方向。
466 莫讓批評的話,讓我們失去熱心。
467 多用心體會人生一切的無常,煩惱很快就能斷除。
468 心有戒律,行為自然純真。
469 一切人事都是磨鍊,要磨得「亮」,不要磨得「痛」。
470 對父母盡孝,是人生最大的福氣。
471 真正的宗教,是強調智慧與大愛的人性教育、社會教育。
472 付出並不是為了功德,而是本份。
473 修行,就是要知道做人的目標。
474 受人批評,應感恩對方。
475 肯付出就是造福,不執著就是智慧。
476 要當菩薩,就要先自我淨化。
477 不踰越做人的規矩,人生就會海闊天空。
478 人生的價值是自愛、愛人,而非私愛和癡情。
479 時刻抱著「難得而得」的感恩心,才能歡喜自在無煩惱。
480 眾生之苦從欲所生,因欲生憂,因愛生布。
481 人生最重要的是為人群服務,如此生命才真的有價值。
482 真正的信仰,不該祇是求佛加被,而是做到本身即是菩薩。
483 人人和心、和力,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
484 日常生活中,要把握因緣付出愛心。
485 修行道場就在生活中。
486 為人子女者要善體親心、要自愛,才能真正回報父母恩。
487 學佛最重要的是顧好心念、斷除煩惱。
488 要身體力行,才是真學佛者、真修行者。
489 不輕視小善、不縱容小惡,福德智慧才能與時俱增。
490 做事踏實,心就穩;心穩,路就穩。
491 對己有信心,才能成就一切功德。
492 家庭成員即使宗教信仰不同,也應互相尊重。
493 時時感恩,處處感恩,人人感恩,事事感恩。
494 多做但不要多想,身體可以勞動,但心不要浮動。
495 無私為人付出中,才能解脫自己的煩惱。
496 用愛化礙──心中有愛,就不會有礙。
497 將每個人的愛心結合在一起,就能發揮愛的功能。
498 「心苦」的良藥唯有一樣──大愛。
499 人心向善,即能風調雨順,平安吉祥。
500 人心健康,社會就健康;社會健康,家家就幸福。
501 慈心不能缺乏親善的態度,智慧不能缺乏謙虛。
502 要達成理想有三個要訣:有志、有誠、有恆。
503 愈是流汗付出,心靈的收穫愈是豐盈。
504 「不斷地付出就是在造福,面對人事就是在修慧」,若能福慧雙具,就是慧命增長。
505 造福人群,就是為自己造福。
506 志業精神無上、下班,分秒不離義務。
507 佛教精神是寧己勞碌,他人享受。
508 禮敬諸佛,意即學佛的大慈悲和大智慧。
509 十方三世一切佛,依願力行,依行成佛。
510 勇往直前為人服務,就是幸福。
511 不斷發揮生命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512 能盡力守本分的人,就是能肯定自己的人。
513 我們要感恩過去,珍惜現在,展望於未來。
514 待人處世,要如圓月明亮柔和,不要如烈日刺眼。
515 以感恩心處人事,持之以恆,必能日日歡喜自在。
516 心中歡喜,處處好風水。
517 把握當下,就是用心。
518 能「捨」,才能認清自己,不致迷失
519 以平常心看事待人,自然生活從容。
520 每一天都是作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521 別人罵我,不諒解我,毀謗我,我反而應興起一分感謝的心理,感謝他們給我修行的境界。
522 人的心念意境,如能時常保持開朗清明,則展現於週遭的環境,都是美而善的。
523 逆境在佛教中稱為「增上緣」,碰到逆境來,應心生感激--可遇不可求啊!
524 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個人做不盡,同樣的,一個人也無法建立天下的功。
525 去貪就簡,可使心靈得到無比的寧靜與解脫。
526 人都是求「有」,什麼叫「有」呢?有就是煩惱。
527 眾生心病,擁有的人煩惱「失」;沒有的人憂慮「得」,患得患失,即成憂愁。
528 不要把病痛看得太嚴重,有煩惱心在,即無法解脫。
529 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寬容與悲憫一切眾生的人。
530 能縮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別人,別人也一定會來尊重你、接受你。
531 一粒細沙就扎到腳,一顆小石子就扎到心,面對事情當然就擔當不下去。
532 眾生相即有眾生見。
533 退一步、讓一步來成全別人,即是修養,即是修行。
534 把氣憤的心境轉換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再轉換為愛,如此,這個世間將更臻完美。
535 面容動作、言談舉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養忍辱得來的。
536 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為能為,才能昇華自我的人格。
537 一個人幾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時間實在很少,再勤勞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538 行善要即時,功德要持續。如燒開水一般,未燒開之前千萬不要停熄火候,否則重來就太費事了。
539 一個人沒辦法自我教育的時候,他也就不再能接受別人的教育;他的成長其實已停止了。
540 熱心易發,恆心難持;光說不練,則無法體悟真理,實踐道法。
541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個種子開始。
542 不要把能說話的嘴巴,用在搬弄是非、造口業;也不要把能行動的身體,用在吃喝玩樂、耽戀物慾。
543 凡事對機即是好。
544 再好的機會、福報,如不能把握因緣,就會稍縱即逝!
545 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每個人、每件事都是一篇生動的文章。
546 一個永保感恩心的人,就比較不會陷入絕境。
547 恆心早起即是鍛鍊殷勤不懈的功夫之一。
548 心要像明月一樣,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樣,雲開見青天。
549 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時時保持心中的正念,任何時間、任何方向與地理都是吉祥的。
550 用寧靜的心態,觀大地眾生相,聽大地眾生聲。
551 心隨境轉,動轉不息,則人我是非皆成昏擾,不能自己。
552 心如鏡。雖外在景物不斷轉變,鏡面卻不會轉動,此即境轉而心不轉。
553 修行者的本分事是忍耐和付出,因為修養原是個人的行為。
554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一分虔誠的愛心。
555 人際關係是最難寫的一篇文章。唯有事事無我、無執,方能有所為。
556 人常在什麼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時候,卻被這種隨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虛擲時光而毫無覺知。
557 人生這段路並不長,但卻不好走,因此必須步步謹慎,切莫迷了路,走錯了方向。
558 懺悔是心靈的告白,也是精神污染的大掃除。
559 人心如一面鏡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塵世懵懂,浮塵所染而面目全非。
560 心志若能守持於道,必能精深博大;否則,即使透徹千經萬論,亦如空花水月,一事無成。
561 透過煩惱轉成智慧,這個煩惱才有意義。
562 一句不恰當的話,就會使人產生排斥的心。所以,話要講得恰到好處,多一句、少一句都不好。
563 眾生心即是凡夫心,也是污染、有色彩的心,色彩抹淨即現佛性。
564 有人點燈求光明,其實真正的光明,在我們心裡。佛前的燈不必刻意地去點,要緊的是點燃我們的心燈。
565 凡夫受命運所操縱,而聖人卻能掌控支配自己的命運。
566 把慈悲形象化,付之具體的行動。
567 能關心別人,被人關心的人,即是福中之福人。
568 要做個受人歡迎的人,就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聲色。
569 真正的聖人,既強又柔。他的強是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柔能調服眾生,剛能堅強己志。
570 大喜,就是時時刻刻起歡喜心。
571 要作個受歡迎的人,作個被愛的人,就必須先照顧好自我的聲和色。
572 人間好話,要如海綿遇水牢牢吸住;世間是非,要如水泥地般堅固,水過則乾。
573 轉一個角度看世界,世界無限寬廣。
574 要培養一份清淨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就不會有煩惱。
575 做好事並不是為求名,也不是為求功德;抱著「盡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誠無私的善事。
576 要談情就必須談長情--覺悟的情;要說愛,就必須說大愛--解脫的愛。
577 能夠永久存在的愛,就是那分無形、無染而無求的愛。
578 人性之貴,莫過於信;信乃人生立世之本。
579 對人有疑心,就無法愛人;對人有疑念,就無法原諒人;對人有疑惑,就無法相信人。
580 心如要保持恆常快樂,就必須不把人事當作是非。
581 要平安,得先心安;要心安,須先得理;理得心安,即闔家平安。
582 能一字「和」則無往不利,無事不成。
583 有事就會有煩惱,若要做事,就必須下定決心。不怕煩惱,則任何困難皆可解決。
584 不為任何代價、任何回報而付出,則能得到更真、更善、更美的境界。
585 一般人常言:要爭這一口氣。其實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這口氣嚥下去。
586 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夠達到看開忍,則會覺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587 愛是人間的一分力量;但是祇有愛還不夠,必須還要有個「忍」--忍辱、忍讓、忍耐,能忍則能安。
588 能原諒別人的人最快樂。
589 世間沒有一樣很容易的事。沒有逆境的事,不值得我們作為人生的燈塔。
590 工作就是運動,工廠即是道場。
591 一個人在世間做了多少事就等於壽命有多長。因此,必須與時日競爭,切莫使時日空過。
592 時,應分秒必爭;路,應步步踏實,則此趟人生無愧憾矣!
593 最美的面孔是帶著微笑,一種發自內心愛的表現。
594 有願放在心裡,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種子,皆是空過因緣。
595 這世界總有比我們悲慘的人,能為別人服務比被服務的人有福。
596 笑是一帖良藥。
597 作人要有踏實感,不要祇有成就感。踏踏實實的人,心中多舒服。
598 未來的是妄想,過去的是雜念。要保護此時此刻的愛心,謹守自己當下的本分。
599 人的心地就是一畦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的種子,也長不出好的果實來。
600 人與人相處之道,應如星球運轉,能自身圓融,更要調整腳步彼此配合
601 天堂和地獄都是用心和行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與地獄,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602 話語要謹慎委婉。面對知音,不必說得太明顯就懂;不是知音,說得再露骨也沒用。
603 不受貧賤擊敗挫傷的人、不因富貴驕奢慳吝的人,都是成功的人。
604 真正的妙法是以智慧流露出來,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動的。
605 作人要作到三不靠:一不靠權力,二不靠地位,三不靠金錢。
606 要先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
607 能夠付出、助人的人是最快樂的!
608 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人生就會快樂又自在。
609 歡喜心是一帖良藥。
610 換一個立場來待人事,人事無不輕安。
611 真正的心好,應該是非常自然、沒有一絲一毫地考慮,馬上伸出援手去扶助別人。
612 與人相處,「聲」要輕言細語;「色」要微笑寬柔。
613 不管是愛人或被愛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愛人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614 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
615 每一秒鐘都踏踏實實地為人間、為社會付出,讓每一天都充滿希望。
616 世間沒有任何事是不能解決的,但也沒有好事是很好解決的。事在人為,只要有心,再大的難關也能突破。
617 福不是用求的,是要自己去「造」的。
618 心中有佛,口中有法,行中有愛
619 有形的物質給別人,無形的福氣給自己。
620 人人心安,自然平安。
621 有智慧者,看人人是菩薩,我們應與人間活菩薩多結緣。
622 愛要向前推動,禮要回歸復古。
623 傳播「真」的訊息,透過「美」的作法,引導人向「善」。
624 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孩子長大後自然懂得為社會付出。
625 帶動人人做好人、行好事,創造善與愛的循環,社會才能安定。
626 多付出一分愛、多說一句安慰的話,就是在他人心中種下一個善緣。
627 心中有真誠的情感,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才能貼切且入木三分。
628 做愈多,體會愈多,智慧愈多。
629 平安的人要幫助有難的人。
630 有形的教育在學校,無形的教育則在社區。
631 有無都是苦─求不得者有患得之苦,擁有者則有患失之苦。
632 幫助苦難眾生得安樂,心靈自然清朗安詳。
633 世間事難得十全十美,心胸要開闊才經得起任何磨鍊。
634 只要是發自真誠的愛,不論布施多寡都是有心人。
635 奉獻時間是精進,奉獻錢財是福德,奉獻毅力是智慧。
636 正確原則要堅守,但行事不能尖銳而傷害別人。
637 力行菩薩道,不是求菩薩來感應;而是要去感應眾生之苦,無所求付出。
638 世間萬物是善、是惡、是美、是醜,關鍵在於自己一念心。
639 精純鋼鐵源於烈火洪爐不斷冶鍊,超卓品格來自勇於接受人事磨鍊。
640 美化人心要靠人生教育,也就是宗教教化。
641 慈濟是菩薩道場,我們的心態必定要調整得無私無我。
642 善業共聚,趨吉避凶。
643 邊學邊看,看別人也看自己,才能修正好自己的形態。
644 施行任何醫療行為,務須懷抱尊重生命的原則。
645 體會人生的苦難,就是在會通佛法的妙理。
646 有感恩就有感動,有感動就有一股推動的力量。
647 在人事間鑽牛角尖,苦不堪言。
648 「心」就是道場。
649 帶人要帶心。
650 自愛,才能得到人生的幸福。
651 想要解脫自在,必定要有善解、包容的功夫。
652 真誠付出,就能體會人生真善美的境界。
653 知福才懂感恩,感恩才會付出。
654 要忙忙碌碌做菩薩,不要庸庸碌碌過日子。
655 「菩薩」就在人人心內。
656 健康平安時,正是行善的好機會。
657 多做多得,福慧雙修;少做多失,福慧雙休。
658 有「尊重生命」的情操,就能平等、普遍地愛護一切生命。
659 能關心別人,愛護別人,即是福中之福人。
660 空出心,裝得更多;用心體會更多,心更柔軟愛更多。
661 平凡的心就是好心,好心就是無分別的心,無分別的心就是直心。
662 人人共同承擔起大時代使命,世間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663 用心為人群付出,辛苦難免,但愛的力量會牽引我們不斷往前邁進。
664 面對雜音,要以智慧對治,煩惱只會污染自己的心。
665 後生可畏,用心即是資深。
666 每一次的摩擦,都要真心感恩對方願意磨自己,來成就我們發亮。
667 人生的價值,貴在為工作而生活;若為生活而工作,是很無奈且容易疲倦的人生。
668 拜佛,不如敬活佛;以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669 成長不只在於身體、年齡,最重要的是智慧、對他人的感恩、尊敬,以及對社會付出的愛。
670 打開心胸、擁抱大地,讓大地的生命都因有愛而滋長。
671 不傳是非,不說是非。
672 要得到別人的尊重與信任,必先雕塑好自己的形象。
673 經歷無常遽變,更應自我提醒,好好發揮生命的使用權。
674 用感恩的心送走過去,用虔誠的心迎接未來。
675 感恩身體健康,能夠發揮人身良能;感恩在多災多難的時代,能夠天天平安。
676 聰明惹事端;退步是向前--海闊天空。
677 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愛的腳步才能持續向前。
678 事不論大小,只要用心去做,都會得到尊重與敬愛。
679 付出的同時一定要生起感恩心;付出是事相,感恩才是真理。
680 不是什麼都不理就叫無爭,而是要與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
681 對生命要尊重但不要執著;尊重是好好運用人生的價值,執著就會煩惱、痛苦。
682 將每一天都當作過年,就會天天相互祝福,天天精進不懈。
683 逝去的歲月,追悔無益,重要的是把握現在、展望未來。
684 不好的習氣就像病毒感染心靈,會嚴重摺傷慧命。
685 防堵「社會風氣病毒」,最有效的疫苗就是「愛」。
686 社會亂,源於人心不知足。
687 行善是本分、付出無所求,不執著「善有善報」,自然輕安自在。
688 人要做「抗體」,不要做「病毒」。
689 教育好一個學生,進而影響他的家庭,就是成功的教育。
690 媒體是民眾的智慧眼,負有文化與教育的使命。
691 有智慧的感情,才能永永遠遠。
692 真正的幸福不是錢多、名大、位高,而是健康的感情、健康的身體。
693 醫療技術固然重要,做人的美好藝術更不能忽視。
694 人的本性清澈如水晶,煩惱就像灰塵,遮蔽了心的明淨。
695 人事的艱難是智慧的磨刀石,勇氣與毅力也因之而生。
696 傷心卻不灰心,堅持理想與道德勇氣。
697 學校有書香氣,才能陶鑄知書達禮的好學生。
698 愛學生,同時能得到學生的敬意,才是成功的老師。
699 修行必經人事錘鍊,就如銅要用粗砂來磨,才能光可鑑人。
700 不論環境、遭遇如何,都要守住本性與本分。
701 能夠大捨,是因為心中有大慈、大悲。
702 以真誠的心服務奉獻,不只自愛,更要將愛擴及他人。
703 溫室裡的蘭花,不若野地裡的小花小草擁有強韌的生命力。
704 付出,才能有愛與感恩的互動。
705 超越迷情小愛,才能愛得一方心無掛礙,一方解脫自在。
706 愛無價--無形的愛與心力,不能以「數量」計算。
707 每一粒小小的種子,都可能長成一棵結實纍纍的大樹。
708 每個現實人生,都是一堂生命教育。
709 因為多了「大愛」「感恩」兩根筋,所以慈濟人能「為所應為」,而非「為所欲為」。
710 面對他人的不是,從不動怒做到不動心,就會輕安自在。
711 凡夫心如處黑暗長夜,不知該往何方;慈濟人內心明亮,菩薩道朗朗在前。
712 培養孩子的感恩心,孩子長大後自然懂得為社會付出
713 人生的價值,在於真誠的愛人與被愛。
714 用最虔誠、敬重的心,來面對每一天的人事物。
715 守本分、盡本事,做自己的主人。
716 好事要大家一起做,才有力量互相感動。
717 要時時說利益人的美言,不要有醜陋的惡言。
718 立下救濟眾生的志願,就能擁有真正柔和、質直的佛心。
719 懂得生活禮儀,就懂得愛自己;自愛的孩子,才會愛人。
720 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踏踏實實為社會付出愛。
721 人生如戲,要扮演好這場戲,要先自愛,進而為普天下人付出。
722 「自性三寶」人人本具:自性佛是慈悲,自性法是智慧,自性僧是自律。
723 引導人將好話聽入耳中,進而發揮在待人處事上。
724 內心除草、勤施肥,還要不時以陽光、水分滋潤心中的善種子。
725 自我的心草拔除了,才有能力幫助別人拔除心田雜草。
726 看淡臉色、看淡聲音;耐得住被人磨的,則會像鑽石一樣發光。
727 在佛法中做人間事,在人間中修佛法行。
728 富有愛、能付出,這樣的人生最安心。
729 勿將他人一句輕輕的話,變成一支利刃,往自己的心上刺。
730 「修行」志在超越凡夫;要敞開心胸,建立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心態。
731 無明會遮蔽智慧,若能將心鏡擦拭乾淨,映照外境必定明明朗朗。
732 老師應以「愛」為種子,以「恆久心」為犛,恆心、耐心地耕耘孩子們的心地。
733 多一份對他人的疑慮,就少了一份對自身的信心;否定了世間的一切,對自己的信念也將隨之消失。
734 無計較之心,無是非之念。
735 修行,是分分秒秒、日日年年,永恆不已的。
736 人最難看見的,就是自己--平日都是張著眼睛向外看,把別人稱斤論兩,把世事說長論短,殊不知,自己也在其中啊!
737 心不散亂就是定。
738 心田要多播善的種子;多一粒善的種子,就可減少一枝雜草。
739 天有災,地有難,平安尤須念無常。
740 歲月在不知不覺中消逝,如魚漸失水,亦如火燃眉--當勤精進。
741 常把「苦」掛在口中,終必苦不堪言;常說「幸福」,這股「願力」將帶來源源不絕的歡喜心。
742 能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就沒有渡不過的風浪。
743 平安的人幫助落難的人,無災的人幫助受災的人。
744 在簡單中生活得美,就是知足;知足即心常樂。
745 掌舵者方向正確、乘船者不隨意晃動,就能同心協力、乘風破浪。
746 被人磨而不叫痛,才算真正禁得起「考驗」。
747 人生最苦就苦在與自己過不去、與人事過不去。
748 無所求付出的心,就是超越天堂的淨土。
749 放下我執、我見,就能原諒別人曾經如何對待「我」。
750 緣盡了,就俐俐落落、灑脫自在地離開--心不貪戀。
751 「掃地掃屋角、洗耳洗耳根」--亦即做事不能馬虎。
752 救度眾生不應有分別心,不論遠近、善惡,都應普施救濟。
753 先把自己的稜角磨圓,就不會處處碰到別人的尖角。
754 學習「化解是非」必須做到「內調心,外簡化」。
755 以智慧過濾批評,有過則改,無過則一笑置之。
756 立地藏菩薩的願、發觀世音菩薩的心,用願力、愛心打造希望的未來。
757 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
758 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
759 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760 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癡。
761 知識要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
762 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可能是自己。
763 要比誰更愛誰,不要比誰更怕誰。
764 每天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費者;積極付出,才是人生的創造者。
765 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766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767 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
768 盡多少本份,就得多少本事。
769 屋寬不如心寬。
770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771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
772 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773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774 並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能付出、助人、救人,最是快樂。
775 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776 口說一句好話,如口出蓮花;口說一句壞話,如口吐毒蛇。
777 對父母要知恩、感恩、報恩。
778 我們要做好社會的環保,也要做好內心的環保。
779 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勿輕己靈,勿以善小而不為。
780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781 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有謙虛則能建立美滿人生。
782 人事的艱難與琢磨,就是一種考驗。
783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
784 真正的愛心,是照顧好自己的這顆心。
785 閒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
786 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787 發脾氣是短暫的發瘋。
788 能善用時間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789 犯錯起懺悔心,才能清淨無煩惱。
790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會落空。
791 天上最美是星星,人間最美是溫情。
792 自己害自己,莫過於亂發脾氣。
793 稻穗結得越飽滿,越會往下垂;一個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謙沖的胸襟。
794 修行要繫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
795 不要隨心所欲,要隨心教育自己。
796 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別人即是成就自己。
797 能幹不幹,不如苦幹實幹。
798 生沒有所有權,祇有生命的使用權。
799 願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800 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
801 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802 愛不分種族,也不分國家;只要是生命,都應該尊重、應該關懷。
803 有健全的家庭,才有好的社會;有好的社會,才能有好的國家。
804 不怕一丈走不到,只怕寸步不移。
805 以誠待人,以德服人,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806 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
807 必須要發利濟眾生的大願,並且必須隨時隨地身體力行。
808 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擁有一分功能為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809 恆心就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也能衝破。
810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也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811 時間留不住、推不去,人生路要瞄準方向、踏穩步伐,才能平安有意義。
812 不斷去除心中雜念,就能回歸單純本性。
813 裝上充電器,讓心中充滿慈悲,進而生出源源不絕的喜捨力量。
814 用愛做濾網,付出無所求,濾淨自私、貪慾後的清水之愛,是慧命的泉源。
815 無明要用智慧來拔除,瞋恨要用慈悲來對治。
816 將不斷向外看的眼睛,以及不斷對外境起分別、執著的心,用來反觀自照,就能看淡生死。
817 引流人文匯長河,萃取仁善為史鑑。
818 教育就像種樹,從小種起,樹根才能和土壤緊密結合;樹有多大,根就能延伸多長。
819 執愛財物,仍不免黃土一壞;愛人與被愛,才是豐富人生。
820 無過被人批評,要感恩他成就我們「受辱不瞋」;有過遭人指責,也要感恩他使我們及時改過。
821 「前腳走,後腳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讓它過去,把心神專注於今天該做的事。
822 過去的留不住,未來的難預測,守住現在,當下即是。
823 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
824 生命無常,慧命永存;愛心無涯,精神常在。
825 人生無常,人命只在呼吸間,一秒間過不了關,生命就結束了。所以,要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826 未來的成就完全是在掌握分秒中造就出來,『未來』也是由『現在』累積而成。
827 最幸福的人生,就是能寬容與悲憫一切眾生的人生。
828 不辭勞苦的付出,便是「慈悲」。
829 「慈悲」的含義---慈遍無緣,悲至同體,於蠢動含靈,無微不至;而「博愛」卻只限於人類。
830 「慈心」不能缺乏親善的態度;「智慧」不能缺乏謙虛的涵養。
831 把貪念轉為滿足,把滿足化作慈悲。
832 解除人間的災難,一定要從改善人心做起。
833 即使已達智慧圓融,更應含蓄謙虛,像稻穗一樣,米粒愈飽滿垂得愈低。
834 受人點水之恩,須當湧泉以報。
835 縮小自己,要能縮到對方的眼睛裡,還要能嵌在對方的心頭上。
836 爭,祇能「為善競爭」、「與時日競爭」。
837 不爭的人,才能看清事實;普天之下,並沒有一個真正的贏家。
838 人因自覺而成長,人因自滿而墮落。
839 懺悔則清淨,清淨則能去除煩惱。
840 當一個人沒辦法自我教育時,也就無法再接受別人的教育,因為他的成長實已停止。
841 起心動念無不是業,開口動舌、舉手投足無不是罪。
842 人最難看得見的,就是自己
843 只要肯用心去想、用心去修、用心去做,就沒有不能成功的事。
844 每天就是一本書,所遇到的每個人,就是一篇文章。
845 勇於配合的人,是有能力的人;善於領導的人,是有才智的人。
846 何謂真理?理事配合,事理相融,即是真理。
847 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
848 要以理來轉事,不是拿事來轉理。
849 理與事之間需要的是人,理圓、事圓則人圓
850 凡事要守好自己的原則,不要牽強應酬;常去應酬,往往度不到對方,反而會被拖下水。
851 做事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
852 好事,需要你、我、他共同來成就。所以,不要有你、我、他的成見。
853 處理事情,感情要蘊藏在理智中;與人相處,則要把感情表現在理智上。
854 一個人的修養--氣質,均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自然地顯露出來。
855 人緣並不在於色身,而在於氣質。
856 改善自己就是自救,影響別人就是救人。
857 修行貴在身體力行,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858 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
859 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培養來的才是真的。
860 大錯誤容易反省,小習氣不易去除。
861 整體的美,在於個體的修養。
862 世間的物質本來是為人所用,但不知足者因欠缺智慧,竟淪為「被物所用」。
863 人生有求即多苦!如果祇是一味地要求他人,會為自己招來無窮的痛苦。
864 人生若能減低慾望,生活上便沒有什麼值得計較!
865 知足,生活才會富樂安穩。
866 讚歎,就是『和』的表現。
867 知足的人,心量開闊;心量開闊,對人對事就不會計較。
868 學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靈安住,智慧增長。
869 以愛待人、以慈對人,則不惹人怨,亦能結好緣。
870 世間的海可以填平,但是小小一個嘴巴,卻永遠填不滿。
871 菩薩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薩能做事、能說話、能吃飯,能尋聲救苦隨處現身。
872 人生的價值在於功能而不是形象,形象沒有價值。
873 人人本具菩薩心,也具有和菩薩同等的精神與力量。
874 經即是道,道即是路,莫執著經典而不肯實踐經義。
875 禮佛是為了訓練我們的恆心、耐心、清涼心,也是去除傲慢、陶冶自我身心的課程。
876 佛法很簡單,只要去除貪、瞋、癡三毒,就可以明心見性。
877 「皈」是反黑歸白、捨棄黑暗投向光明之意。
878 教法不必聽太多,若能身體力行,簡單的一句,就能啟發真正的善根。
879 每天都是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動的文章。
880 人一生的行為,不管是善是惡,皆由時間所累積。
881 直心即道場。
882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883 什麼都沒做,就是空過的人生;若能不斷付出利益人群,就是大好的人生。
884 雙手健全卻不肯做事的人,等於是沒有手的人。
885 只要能張開眼睛,每一天都是我的新生之日,都是我做人的開始。
886 做人固然不應將自我看得太重,但也不要自輕己靈。
887 無量功德是在日積月累中,分毫累積聚集而成。
888 真正的解脫是在眾緣中付出而得,也是在眾緣的煩惱中解脫。
889 人的身體有殘缺不算苦,人性的殘缺才是真正的苦。
890 轉一個角度來看世界,世界無限寬大;換一種立場來待人處事,人事無不輕安。
891 一言為重,千言無用。言重則信重,信重則有大用。
892 做事,一定要秉持「誠」與「正」的原則;而待人,則要用「寬」與「柔」的態度。
893 人性之美,莫過於誠;人性之貴,莫過於信。
894 人要真誠苦幹才能領導別人,而非光靠能幹。
895 人生因為有責任而踏實,逃避責任就是虛度人生。
896 不要因貪求清閒,而希求減輕責任;應該增強自己的力量,擔當更重大的責任。
897 沒有患得之心,就沒有患失之苦。
898 要平安,得先心安;要心安,須先得理;理得心安,即閤家平安。
899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擁有一分力量,負起一切責任。
900 即使自己祇是一根小螺絲釘,也要注意有沒有鎖上、鎖緊,以便充分發揮功能。
901 有人點燈求光明,其實真正的光明在我們心裡
902 人的心地就像一畝田,若沒有播下好的種子,也長不出好的果實來。
903 天堂和地獄都是用心和行為造作的。
904 三心二意無定性,四處徘徊不專精,儘管條條道路通長安,卻永遠無法到達終點!
905 心中時時保持正念,任何時間、方位都是吉祥的。
906 身體上的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病了。
907 十分病,有三分是身病,其餘七分是心病。
908 心迷就會苦,心悟就自在。
909 心善即天堂,心惡即地獄。
910 人的觀念不正,就不能正業;觀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會錯誤。
911 心不專、念不一,做事難以成就。
912 心念專一,必須收攝,恆持清淨一念心,這就是「繫緣修心」。
913 人要學習經得起周圍人事的磨練而心不動搖,並學習在動中保持心的寧靜。
914 人要先點亮自己的心燈,才能引發別人的心燈。
915 受人滴水之恩,須當湧泉以報。
916 聰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
917 捨得,有智慧的人能捨,能「捨」就能「得」,得到無限的快樂。
918 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若逃避現實,離開人與事,便無從產生智慧。
919 人都是因為太聰明了,分別的事多,矛盾也多,才會執著想不開。
920 每天的人、事、物,就是活生生的一部經,除了可增長我們的智慧,又可藉外境將心修練得如如不動。
921 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專念一,從事入理,即能產生智慧。
922 「道」不是在文字上求,應在日常的人事中磨出「定力」,由「定」而產生「慧」。
923 君子為目標,小人為目的。
924 一理通,萬理徹。
925 有些人常常起煩惱——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卻有意的接受。
926 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
927 「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
928 人生多欲為苦---人常被「欲」所牽引造業。
929 煩惱就像一條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觸動它,蛇就會咬人。
930 人生有煩惱,皆源貪、瞋、癡三毒所引起。
931 人都因為有一個「我」作中心,才有煩惱,所以要將「我」看淡些。
932 擁有的人煩惱「失」,沒有的人憂慮「得」;患得患失,即成憂愁。
933 人人本有清淨純真的佛性,只因煩惱無明而遮蔽了。
934 不先培養「愛心」和「耐心」,則佛道難成。
935 凡夫追求財物,聖人追求真理。
936 以親切的愛心去關懷別人,這分愛心便是造福的種子。
937 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靈,是謂「福至心靈」。
938 充滿愛心的人最幸福!
939 人與人相處,都是以聲色互相對待。講話是聲,態度是色,因此與人講話要輕言細語,態度要微笑寬柔。
940 聽話、說話要完整,不要只揀前一句、後一句,合起來剛好尖尖的刺進人心。
941 話語秤起來不重,但稍一不慎,卻會重重地壓到別人的心。
942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能令周圍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喜悅感。
943 皺眉和微笑都是一個動作表情,何不微笑?
944 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緣,一旦因緣消逝,想做就來不及了!
945 死是生的開頭,生是死的起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來就同在一個循環中。
946 緣能成就一切道業;然而,道業也要「把握因緣」才能成就。
947 家庭不能只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應著重心靈溝通,使親子、夫妻間和諧、圓滿。
948 鳥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來天倫之樂?
949 夫妻間相處的言行,不僅是直接的身教,也將是子女們的處世範本。
950 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禮儀,禮儀是人生至真最美的形態。
951 與人相處要去除我執,擴大心胸,客客氣氣,互讓互愛。
952 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無條件地奉獻,做到事事圓滿。
953 人生多病!身體四大不調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會動盪不安也是病。
954 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應該常常起歡喜心,天天為自己的家庭祝福。
955 社會型態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於個人修養。
956 要有過程,不要有手段;要有目標,不要有目的。
957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958 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歡喜接受所面臨的一切,過一分鐘即消一分災。
959 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
960 心靜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過著和樂的日子。
961 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
962 最平淡的日子,心裡最安定。
963 一念之非即種惡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964 心開運就通。日日歡喜過,即得心自在。
965 健康時,多做善事,多造善因福果鋪好人生健康之道。
966 過去宿業所帶來的業障,如能以歡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業輕受。
967 面對業力不要埋怨,要用寬諒和樂的心來代替埋怨。
968 在逆流中要有毅力,不要隨波逐流、旋轉而去。
969 勇氣不可失,信心不可無,世間沒有不能與無能的事,只怕---不肯。
970 不管路有多遠、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都能隨分隨力盡量去達成目標,此即「毅力」。
971 苦幹象徵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業,必須擁有苦幹的精神。
972 人生若精神文化充足富有,縱使物質生活平淡,也會感到樂在其中。
973 人之所以缺乏毅力、勇氣,是因為好逸惡勞、玩物喪志。
974 恆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都能突破。
975 有力量去愛人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976 有所求的愛,是無法永久存在的。能夠永久存在的,是那分無形、無染且無求的愛。
977 愛要濃淡合宜,像清茶淡香;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
978 愛得普遍,愛得透徹,愛得乾淨俐落,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979 清淨無染的愛是--付出者無所求,接受者不貪婪,施與受者皆無煩惱。
980 以媽媽心愛天下的眾生,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981 父母過分愛子女,會反射成為子女的煩惱;對子女要放心,他們才能安心。
982 碰到逆境時,應心生感激,這是可遇不可求啊!
983 人在平安的時候,很容易迷失自己。偶爾有小挫折或坎坷,反而能喚醒良知、長養善根,這何嘗不也是福?
984 我們要接受天下人、事、物的磨練,方能成為一個堅強的人。
985 凡事都得靠自己,福要自己造,業要自己了,而非求佛消災解厄。
986 痛快!痛快!讓自己的痛苦快快過去,業障也就被心境轉了過去。
987 遭受別人批評時,先問自心是否無愧?無愧則心安。
988 若有人扯後腿,要心存感恩。沒有人「扯」,就練不出腿勁。
989 培養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毅力,以歡喜心接受逆境。
990 人面臨絕境時,還能心存感恩很難得。永保感恩心付出的人,比較不會陷入絕境。
991 是非當教育,讚美作警惕;嫌棄當反省,錯誤作經驗——任何批評,都是寶貴的一課。
992 千里之路,必須從第一步開始;聖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
993 發心容易,恆心難持;光說不練,無法體悟真理、實踐道法。
994 發願必須發利益眾生的大願,並且隨時隨地身體力行。
995 「人」如無願,就無希望;沒有希望,就無法成就事業。
996 真正的普度是發大心、立大願,普愛一切眾生。
997 人多力大福就大。
998 莫輕小善而不為,莫貪積財物而不捨。
999 做人應該立好志、發好願。
1000 成功,是依靠堅忍的力量,並非僅憑一點血氣或一時的衝勁而僥倖得來。
1001 人應該相信自己,但是不可執著。
1002 心若迷時會很苦,苦在自己無法作主。
1003 無信與迷信二者,寧願「無信」也不要「迷信」;信必須智信。
1004 智信者深體佛法之精神,迷信者曲解宗教之美意。
1005 人有正確的信仰,在人生旅途走的路就不會有差錯。
1006 正信的宗教在於心正,心正則氣盛,氣盛則邪不侵。
1007 迷信就會疑心生暗鬼、問神卜卦,取信於籤詩、筊杯,而無法真正深入教理。
1008 正信的佛法,不說感應、不說神通,唯心是佛。
1009 真正的「正信」應該要學佛,若祇是「拜佛」而不「學佛」,並非正信的佛教徒。
1010 人生在世,但求一心正念,心正氣盛,心開運通。
1011 要度人須先自度,改變自己、以身作則,方能感化他人!
1012 福人居福地,不是福地福人居。
1013 「修」是修心養性,「行」是端正行為。
1014 把專心變成一種習慣,心不散亂就有定力。
1015 人既然生在世間,就不能離開眾緣,修行也不能離群隱世。
1016 退讓一步以成全別人,即是修養,即是修行。
1017 修行,得靠自己精進地啟發自我靈明的覺性,不能期待不勞而獲的成果。
1018 同道,是指同修間若有錯誤的行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勵。
1019 神是精神,通是專心,心專神就通,這就是「神通」。
1020 一切言行舉止能精神統一,心念一致,就是禪定。
1021 真正的禪,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煩惱妄想。
1022 善於利用時間的人,無時無刻不是修持參禪的好機緣。
1023 「戒」是不起心動念;「定」是臨危不亂;「慧」能運心轉境。
1024 「眾生」才需要「佛」救濟,「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1025 人生在世,不能無所事事、懵懵懂懂而虛度一生,應發揮我們的良知良能,造福人群。
1026 人一旦無所事事、虛度光陰,精神就會萎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義。
1027 如果大家都自覺平凡,人生就平安了。
1028 美滿的人生,不在物質、權勢、名利及地位,而在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情誼。
1029 所謂看開人生,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
1030 所謂看開人生,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能及時行善;也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
1031 人生最踏實的事,是今日此時有多少力量就儘快付出。
1032 能以他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是最滿足、最富有的人生。
1033 人生幾十年的成就,都是由每一天的言行累積而成。所以,要照顧好每一天的言行。
1034 人生就像走鋼索般,如果不認真往前看卻一直往後看,一定會跌下去。
1035 心門大開,任何人出出入入,都能暢行無礙;心門若窄,任何人出入都會彼此碰撞。
1036 多一分對他人的疑慮,就少一分對自己的信心。
1037 心量大福報就大。
1038 忍讓可避免爭執,柔和大愛可轉禍為福。
1039 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夠忍而無忍,才會覺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1040 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必須人人都能容得下你,你也能容納每一個人。
1041 平時對別人好,不是功夫;發生事情還能對別人好,才是真功夫。
1042 付出其實就是最大的收穫。
1043 心安即是福,能做即是福,歡喜即是福,心寬即是福。
1044 布施就好比汲取井水,唯有不斷地布施,才能造福、增福。
1045 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福。
1046 有一分心,就有一分力量。
1047 真正的布施,除了無慾無求,還要有感恩心。
1048 多一分付出,就能多一分成就。
1049 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捨,則非但沒有功德,反增煩惱。
1050 如何達到生死自在的境界?唯有靠平常多培養「喜捨」之心,方達提得起、放得下之境界。
1051 捨去眼前的煩惱,才能當下擁有慈悲的法喜。
1052 捨得、捨得,能捨才能得。
1053 發心要發在腳底上,不是發在口中,只說不行。
1054 沒做壞事是人的本分,心好卻不付諸行動,等於沒做一樣。
1055 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力行,等於是空話;再好的事,如果不按正理而行,難以竟其功。
1056 社會的進步不是用喊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1057 付出勞力又歡喜,便叫做「喜捨」。
1058 一支蠟燭如果沒有心,就不能燃燒;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有意義。
1059 行善要及時,功德要持續。
1060 境轉,心不轉。
1061 唯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勇於縮小自己。
1062 要培養一分清淨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會有煩惱。
1063 人能「和」,則是非不生。
1064 發脾氣對內對外都是煩惱,對內自己起煩惱,對外困擾他人。
1065 不爭的人,才能看清事實。爭了就亂了,亂了就犯錯,犯錯就容易失敗。
1066 有事就有煩惱,若要做事,就必須先下決心——絕對不怕煩惱。
1067 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對我們說法,這種說法常是無聲的,但有時卻比有聲更為深刻。
1068 人窮,志不能窮;富有,志更要富。
1069 若常常受到挫折,也要感謝天意的磨練。
1070 不要擔心載重,只要把穩方向盤,任何車都能開。
1071 講好話,存好心,常懷感恩心。
1072 感恩他人就是美化自己。
1073 人多力大,福就大。
1074 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好話要多說,是非不要提。
1075 對別人不要計較,對自己要好好檢討。
1076 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要謹謹慎慎,不要隨隨便便。
1077 勿隨心所欲,要隨心受教育。
1078 愛別人如愛自己,將我心比他心。
1079 種樹不忘護樹,放生不如護生。
1080 手心向下是救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
1081 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1082 寧做一個盡力做事而被批評的人,不做一個不做事只愛批評的人。
1083 聽到好話要感恩,聽到壞話要善解。
1084 要成就自己,必得先成就別人。
1085 業要自己消,福要自己造
1086 甘願做,歡喜受。
1087 心中長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1088 心平靜,當下就是淨土。
1089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二是行善。
1090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身上灑香水,自己會沾到兩三滴。
1091 一個人不怕錯,就怕不改過,改過並不難。
1092 世間的災難禍害,大都是由手腳完好,但心靈殘缺的人所造成的。
1093 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絲毫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1094 有時當思無時苦,好天要積雨來糧。
1095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發願容易,行願難。
1096 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1097 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1098 合心為善,和氣付出,互愛讚歎,伸手協力。
1099 平安是福,快樂是慧。
1100 好事我們要響應,壞事我們要叫停。
1101 人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與其煩惱它,何不每天快樂地過日子?
1102 做該做的是智慧,做不該做的是愚癡。
1103 莫因方便而隨便,因隨便而生是非。
1104 無心之過不可怕,有意之怨最堪慮。
1105 學點頭,學低頭,不要學拳頭。
1106 愛護身邊物,惜福且知足。
1107 快樂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
1108 勤儉會成功,奢怠會失敗。
1109 物質慾望往下比,精神道德往上提。
1110 簡單就是美,合宜就莊嚴。
1111 利己損人是聰明,利人利己是智慧。
1112 外界的魔不可怕,心中之魔才可畏。
1113 心不難,事就不難。
1114 我們要克服困難,不要被困難克服。
1115 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
1116 窮時志不窮,富時志更富。
1117 要為成功多用心,不要為失敗找藉口。
1118 做事踏實心就穩,心穩路就穩。
1119 信我們所做,做我們所信。
1120 願要宏大,志要恆久。
1121 天天發好願,時時做好事。
1122 做一個能包容的人,不要做一個被包容的人。
1123 忍一口氣海闊天空,爭一口氣禍事臨頭。
1124 凡事要細心、用心,但不要疑心。
1125 心念轉,幸福就來。
1126 臨事需替別人想,論人先向自己想。
1127 心中有戒,行中純真。
1128 人若能發揮功能,才是「人生」;若沒有發揮功能,就是「眾生」。
1129 有緣的人說話,句句是真理;無緣的人說話,句句成是非。
1130 就怕不起步,不怕不進步。
1131 「擁有」有「擁有」的煩惱;「無」有「無」的解脫。
1132 用歡喜心去付出,用感恩心去投入。
1133 用智慧來善解,用慈悲心來包容。
1134 「四神湯」清心開脾,「四物湯」補氣滋養;長久服用,必然天天開心,活力十足!
1135 修行要事事問自己。
1136 人,彼此之間「用智慧來輔導,用愛心來寬諒」,相互疼惜,共成道業。
1137 只要秉持光明正大的心理,抱著誠正的態度待人接物,則天下無難事。
1138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然諸草木各有差別。
1139 有理的時候,氣度更要寬和,才能圓融『愛』,又烘託了『理』。
1140 世間苦,做人亦苦,但做人是成聖成佛唯一的道路。
1141 社會改變不是用喊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1142 人人付出大愛,耕耘心靈的福田;不僅當下得到快樂,也是未來人生的福慧資糧。
1143 大愛的心猶如一朵清淨的蓮花,不論在任何環境都能散發清香。
1144 水能隨方就圓。我們與任何人之間的情與愛,也要像水一樣,隨緣平等對待。
1145 有生必有死,把握當下造福社會,才能凸顯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1146 死不可怕,怕的是「做人」的關卡過不了。
1147 生命不在長與短,最重要的在於如何運用、發揮真正的價值。
1148 愛,不只是獨善其身,還要兼愛天下,這才是清淨光明的智慧大愛。
1149 人都需要愛,這分「愛」,不是求別人來愛我們,而是要勉勵自己去付出。
1150 孤僻、自閉的心靈,需要充分的愛來調和。
1151 唯有真情、大愛之清流,才能淡化舉世污穢之濁流。
1152 要耕耘心田先要付出愛,如同鑿井,讓內心深處那股清淨的愛不斷地湧現,就是一股清泉。
1153 有智慧的感情,才能永遠保持。
1154 在最需要的時刻,輕輕的一分愛,就有很大的安撫力量。
1155 正信的佛教是要自己去付出,不是一味地求感應,如此所得的快樂,就是解脫煩惱。
1156 不分宗教,願意犧牲自己為群眾奉獻的人,都值得敬仰。
1157 「大愛」出於開闊的心胸,沒有空間的界限,也沒有時間的限制。
1158 時間是短暫的,但心中真誠的愛卻是永恆的。
1159 只要心中有愛,世間沒有做不到的事,也沒有達不到的目標。
1160 人生不要迷於私愛、私利。要談利,就要利益眾生;要說愛,就要包容地球。
1161 人能礙事,也能用愛解決事。
1162 時間毫不容情地消逝,每一秒都須珍惜,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實,才不會辜負人生的旅途!
1163 工作繁重時就看看燭火;生命好比燃燒中的蠟燭,時時消耗,卻時時給人光明。
1164 即使身體有病,仍應讓一切順其自然,病發就休息,病好就做事,不讓時光白白溜走。
1165 早晨是一天當中最寶貴的時間,靜坐時,要反省昨天的過失,觀照今天的行為。
1166 過年時,恭喜人家長了一歲;事實上是又少了一年可用,我們是否已真正好好利用這一年了?
1167 世界不圓滿,所以我們要彌補這分欠缺;時間不停留,所以我們要珍惜分分秒秒。
1168 我們要將時間看成鑽石般寶貴,用有限的時間使貧困的人得救,使煩惱的人自在。
1169 盛年不重來,昨日清晨已不是今天此時,時光不為任何人停留,一定要好好把握。
1170 與人計較,不如與時間計較。「現在」雖然短暫,但是,把握時機即可開創成功人生。
1171 若斤斤計較一週要有一、兩天的休息,還不如計較--如何把握每一秒去充實自己。
1172 成長需要時間,祇有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地努力,才有收穫;做任何事都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1173 能利用時間,多發揮生命功能,利益一切眾生,就會覺得生命更踏實、更有意義,此即幸福感。
1174 生老病死、人生無常是由時間的輪轉所帶來,但也因為時間的輪轉,才能累積人生的成就。
1175 扣掉孩童時期及迷失人生方向的摸索階段,一個人真正清清楚楚、能做事的時間有多久?
1176 倘若不懂得把握可貴的人生,整天和人計較,不懂知足常樂而造成煩惱,豈不可惜?
1177 一個月中,吃飯的時間吃了三天、睡覺睡了十天;這樣一來,能真正發揮「做人的功能」還剩幾天?
1178 日子過得很快,每過一天生命就減少一天,大家可曾仔細反省,已增長多少善業?
1179 當我們身體健康的時候,如同春天的草木生意盎然,應該要好好把握,運用生命的力量。
1180 「少年易學老難成」;時光稍縱即逝,若不趁年輕時學習,等到年紀老邁,往往就時不我予了。
1181 世界不會因為少了誰就無法運轉;但是,如果不能善用時間好好做事,辜負的是自己的生命。
1182 以我們的肉眼,根本無法分辨分分秒秒間什麼在生長?什麼在消滅?這就是行蘊的遷變。
1183 歲月如流水,生命何其短暫!所以,要善用人生使用權、發揮良能。
1184 為什麼人不好好珍惜時間,利用有限的人生把握該做的事,卻老是擔心什麼時候死呢?
1185 看到牆上的日曆一天比一天薄,更要好好把握時間,發揮生命的價值。
1186 父母賜予我們生命,師長開啟我們的智慧。學子尊敬師長,追隨師長的志願,才算報答師恩。
1187 日常生活所需,不論食、衣、住、行,都是人群勞心勞力所奉獻的,因此我們要感恩惜福。
1188 父母是家中的活佛,不好好孝順父母,不恭敬供養父母,就得不到福報和智慧。
1189 吃飯時,應懷著感恩的心去想種稻的農夫、打穀的工人、運輸的商人、煮飯的廚師......。
1190 每天能從床上甦醒過來,能下床活動,就值得感恩。多一分感恩,就少一分抱怨。
1191 有餘力就幫助別人,這是感恩心的落實;人能互相感恩、互相幫助,才會活得快樂富足。
1192 我們所受的教育,點點滴滴都是社會資源,因此我們一定要時時心存感恩,回饋社會。
1193 我們一輩子不知吃了多少別人辛苦耕種的米,穿了多少別人辛苦織成的衣服,怎能不感恩呢?
1194 想求得高深的學問,就要必恭必敬、認真努力地學習,更要感謝老師賜予我們智慧。
1195 助人者要感恩被幫助的人,沒有貧困的人,你怎麼有機會當好人、做菩薩呢?
1196 懂得感恩、知足的人,自然心胸開闊;心胸開闊的人,自然對人事都不會計較。
1197 感謝社會眾生的恩情,發揮到其他需要愛的人身上,使愛的泉源一點一滴連接下去。
1198 大眾對警察要求多,卻缺少關心;警察壓力大,又無法過正常作息的生活,我們應該感恩他們。
1199 即使是用一隻茶杯,也要感謝燒窯的人;何況是一棟壯觀的建築物,更要謝謝眾人的付出。
1200 每一天都是感恩的開始,每一刻都應發揮愛的良能,互相感恩,才能感受到人間的幸福。
1201 口說好話、心發好願,身行好事。
1202 沒有壞人顯不出好人,沒有苦難的眾生,顯不出菩薩的慈悲;所以,受人攻擊時也要善解、感恩。
1203 有感恩的心,不但可以打開心結,還可以使人生豁達,心靈如晴空萬里般明朗。
1204 受到人家糾正,要心存感激;犯錯的人若能及時悔改,我們也要讚美他,讓他有信心。
1205 仇恨往往會讓人記恨在心,恩情卻無法長久不忘;希望過得快樂自在,對人對事要常懷感恩心。
1206 對自己要有平常心,不要孤芳自賞;對別人要有恭敬心,感恩所有的人為我們付出的一切。
1207 任何建築物的完成,都是工地的勞動者不畏烈日、大雨和寒風所付出的成果。
1208 我們的生活所需都要靠大眾的幫助,才能不虞匱乏,當然也應該取諸社會,用諸社會。
1209 樹木能過濾空氣中的污濁,轉化為清新的氧氣供我們呼吸;人類照顧樹木,事實上就是照顧自己。
1210 社會為什麼會亂?為什麼會令人惶恐?因為人心不能滿足,不能互相感恩、互相關懷。
1211 惜緣惜福,我們不論對待有情的眾生與無情物,一樣都要抱著恭敬、愛惜與感恩之心。
1212 別人稱讚你穿得漂亮,不要以為人家可能是在諷刺,要感謝對方,並時時注意自己的氣質。
1213 學習控制自己,就是要讓心明亮如鏡。鏡面不轉動,卻能反映出變動的萬事萬物。
1214 要讓眾生脫離苦海,得到快樂,必須以「啟發智慧」為中心,以「善巧方便」為工具。
1215 要成就一件好事,需要有你、我、他合力來完成。所以對人要一視同仁,不要有你、我、他的成見。
1216 老人家顯得年輕是因為心中有愛,有愛就能培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淨化人生。
1217 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穀;知道有來生,自然修取來生福。勤種菩提種,自然有好結果。
1218 美玉經過不斷地琢磨,才能顯露光華的本質。擯除自大驕傲,慈悲待人接物,才是學佛之道。
1219 業力會左右人的命運,有智慧的人能啟發本性、改善業因,不受命運的擺布。命,要靠自己轉化。
1220 聽法後,能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謂之「受法」。
1221 縱然是遊戲人間,也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要謹謹慎慎,不要唏哩嘩啦。
1222 佛教談心理,不談風水地理。修行靠的是心,要以善心去改善風水,而不是讓風水來影響心理。
1223 時時歡喜,即時時吉祥。不要怕印堂發黑,只怕心念不清,時時心存善念,則一切平安。
1224 天地間沒有「別人替你修行」這回事。師長的責任祇是教導,實踐的道路必須自己去走。
1225 修行有成的菩薩都有三種心:愛心、信心、寬容心;並用感恩歡喜的念頭去實行。
1226 看到磅秤,就想量體重;關心身體的重量,也要關心靈魂的清濁,每天反省,靈魂才得清淨。
1227 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1228 只要結合五百人的力量,就能聞聲救苦;你我的雙手、雙眼,正是觀音菩薩的千手千眼。
1229 修行就像耕田一樣,修行者要留下心中的善種,去除壞的種子,好好地耕耘自己的心田。
1230 人在世上,應時時刻刻遵循五種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
1231 修行要在各種環境中磨練,環境變了,心還能不動如磐石,才是修行的真功夫。
1232 愛心是愛自己的心。要照顧自己的心、保持心的清淨,就要去除貪、瞋、癡、慢、疑等心病。
1233 說話應該誠懇、不欺騙,不惡言相向,不搬弄是非;不負責的話語容易造口業。
1234 眾生最喜歡親近的人必定說話聲音柔和,態度謙恭有禮,令人覺得入耳又入心。
1235 人的慾望很難填滿,就像一個破了的水桶,即使注滿水仍會流失掉,永遠無法填滿。
1236 有人罵你,就是給你磨練的機會,由反應就能顯出自己修養的境界;度量愈寬,人格愈高。
1237 有退一步的德行,才有進一步的成就;嫉妒賢能,疑神疑鬼,只會傷害人與人之間的和氣。
1238 要忘掉自己,才能擺脫原有的束縛,與萬物融合,才能成就大我,完成自己的人格。
1239 不要以為天天做事就沒有修行;心無煩惱地做事,就能得到智慧,也就是修行的成就。
1240 除去容易發怒的性格,培養安詳的心性,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是生生世世的事。
1241 聖人與凡人的差別在於:聖人不僅用毅力掌握自己的時空,也用恆心控制自己的行為。
1242 面對惡言惡語,也是修行的法門;只要心中坦然,行為端正,任何言語都無法傷害你。
1243 「學佛」是為眾生而學佛,要使人間平安和睦;「做人」是為工作而做人,要使自己善用良能。
1244 出家是要以有情的心,體認過去、現在、未來的眾生都是自己的家人。
1245 學習佛法是為了去除內心的污染,將人我是非、時時計較的心,回復於清淨的狀態。
1246 牢記因果觀念,時時寬恕別人的過失,廣結善緣,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與尊重。
1247 修行必須福慧雙修,單修福不一定能夠快樂,單修慧也不能成就理想的事業。
1248 眾生或多或少都有心理病,所以需要教育,用種種方法來調整缺陷、治療心病。
1249 太過順利的環境,容易使人鬆懈鬥志;在艱難的環境中修行,會更加戒慎小心。
1250 一直喊苦、叫苦,是「捨不得」苦,會招來苦苦相逼;唯有忘了自己、忘了痛苦,才得解脫。
1251 若能每天持之以恆地早起、禮佛唸經、警惕自我,就是鍛鍊殷勤不懈的功夫。
1252 人只要有慚愧羞恥的心,自然不敢作壞事;所以修行學佛一定要懂得慚愧,知羞恥。
1253 在平順無車的地方開車,會很容易鬆懈下來,一旦遇到狀況就來不及處理;修行也是一樣。
1254 讓人快樂,就是慈;同情他人,就是悲;心無煩惱,就是喜;把自己所知的告訴他人,就是捨。
1255 今世之果,源自過去所造之因;個人有個人的因緣,要勇敢面對現實,將因果了清。
1256 東西因人心的分別才有美醜、好壞。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重要的是心要知足。
1257 一個人做錯事是難免的,但一再說「錯」話──說謊、搬弄是非、花言巧語,就不可原諒了。
1258 凡人常執著於恩怨,學佛者以慈悲立心;因此,凡人的思想會不斷造業,聖人則不斷精進。
1259 一善破千災。業是自己造的,不要盲目地以為花錢可以消災,真心懺悔才能改善命運。
1260 人生苦短,必須善用有限的生命,將每日之事完成,才能在菩薩道上精進不懈。
1261 最靈感的佛就是活生生的人,要求身外佛的感應,倒不如反求自己心中的佛。
1262 不論物質生活多豐富,慾念若是無窮無盡,則苦惱亦無窮無盡。
1263 是否經常說些不誠懇的話討人歡心?是否常把男女情愛、美色名利當話題?這都是綺語、不好的口業。
1264 佛教徒的本色是不怕辛苦,積極投入人間服務、勇敢突破萬難,就是藉事修行。
1265 在安樂幸福的日子裡,要為貧困不幸的眾生多設想,這也是多種善因、多積福德。
1266 能用的東西不要隨便丟棄,丟掉了不但製造垃圾,還要花錢添購,是雙重的浪費。
1267 如何消災?做人要守本分,歡喜接受磨練。學佛不是求佛,災靠自己消;福靠自己造。
1268 對喜愛的人,要以智慧斬斷強烈的佔有慾;對不喜愛的人,要以善解的心去體諒。
1269 要使內心清淨的愛不斷湧現,就像鑿井一樣,一米、二米、十米、一百米,直到清泉湧出。
1270 宇宙萬物生生不息,不斷地新陳代謝,毫不停息;人難道不該傚法它,分分秒秒多活動、多進修?
1271 生病時就想:自己是在消除過去的業障,痛苦一分就消除一分的業,所以應該歡喜接受。
1272 心存善念時,頭腦會產生好的荷爾蒙,能排除癌細胞;心存惡念時,則分泌有毒的荷爾蒙。
1273 人比其他生物幸福得多,可以聽到佛法、見到世間疾苦,啟發我們的道心。
1274 龜兔賽跑中,兔子雖然快,卻沒有烏龜的志願,能抱持毅力向前走,最後一定會達到目標。
1275 人的通病是容易膨脹自己,要縮小自己卻很難,所以,人還是要結實點,不要虛胖。
1276 人生之旅如登山,往上爬時非常辛苦;一旦到了頂峰,居高臨下,就會發現風景非常美麗,不虛此行。
1277 修行,不在與人比賽、起競爭之心;重要的是磨練自己的耐心、定力,以及寬闊的胸懷。
1278 修行人要有「植樹者」的精神才能成功。不管是否吃得到果實,總是可以給後人乘涼。
1279 老師要「捨」出時間、智慧傾囊相授,把自己的學問傳給下一代,如此,社會才會「得」到人才。
1280 講話時,心在嘴上;開門時,心在手上;走路時,心在腳上;這樣就不會說錯話,做錯事,走錯路。
1281 把「忍」消化掉才是真正的忍功,否則忍下的那口氣會像石頭下的種子,終會找到縫隙冒出地面。
1282 該發生的事就會發生,要歡喜接受;求不到的東西,不必刻意追求,才能免除煩惱。
1283 只要有三尺長、六尺寬的地方,就夠我們這副身軀好好休息睡覺,何必一定要奢求高樓華廈呢?
1284 人要成就菩薩道,就像雕塑佛像,要經過熔鑄錘煉,才有一尊莊嚴的佛像。
1285 身體的病痛,可以幫助我們消去業障,所以要承受;心病卻不能不管,因為心病會造業。
1286 人間的苦難像一面鏡子,反映出眾生的苦,使我們生起警惕心、感恩心和精進心。
1287 多接觸人事,多一分歷練,就多增長智慧,不要怕日常生活中的人事,它可以磨練我們的心志。
1288 施予的人比接受的人有能力,所以,不要一直希望別人給我什麼,要想:我能為別人做什麼。
1289 以柔軟心接受佛法,則收穫豐富;抱著剛強的心聽法,就會覺得每句話都如利箭穿心。
1290 雙眼雖小,卻看得到很大的空間,為什麼我們的心不能寬廣些,裝進整個宇宙呢?
1291 修行並非脫離人群或逃避現實,關心眾生是否能脫離苦海,遠比自己是否得到解脫重要。
1292 天寒地凍時,火可以取暖,但是太靠近卻會被燙傷;放不下身外之物,就像放不下手上的熱鐵一般。
1293 人有生老病死的生命,也有永久的精神慧命,我們要利用無常的生命,追求永恆的慧命。
1294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雖說因果分明,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但未來的仍可以改變。
1295 只要用心,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只要立志救人,人間就是菩薩的訓練場所。
1296 時時注意自己所說的話,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眾生、開導人心,使人解開煩惱。
1297 一個人能守本分,持守五百條戒律也不覺得多;不守本分,即使祇有五條戒律也會嫌太多。
1298 播種後,水分、土壤、陽光、空氣都要恰到好處,唯有適當的因緣,種子才能發芽成長。
1299 人往往為了愛自己而損害別人,所以佛陀教導我們:修養的第一個條件,就是不去傷害別人。
1300 對人要圓融,太尖會傷人,可用勸導方式,但不要讓人怨恨。要包容惡人,也要適度地防範。
1301 人體內的細胞,分秒都在生滅,就像地球一樣、分秒不停地轉動,祇是我們毫無感覺。
1302 無心往壞處想的人,聽任何話都會成為好話;有心於是非的人,好話也會惹是非。
1303 對所愛的可以全心付出,對所惡的卻希望他受到挫折,太執著於人我之分,只會造成人事紛擾。
1304 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隱伏在心中的疑念。無法控制自己,卻被心中的鬼控制的人最可悲。
1305 得到時要惜福,平時則要知足,精神世界才能自由自在,沒有煩惱。
1306 一切都在變化中,把危機視為轉機,凡事就看得開。不要太執著,也無須太計較。
1307 要隨緣不變,也要發願。在日常的環境中發願修行,只要用心,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1308 生病的人應該放寬心情,不要把生死放在心上,因為不管求生、求死都很痛苦。
1309 有事就會有煩惱,然而一旦下定決心做事,那麼任何困擾、阻撓都不算煩惱。
1310 不明白因果關係,就會作繭自縛,明白因果關係,當下就能獲得解脫。
1311 醫院是最健全的「放生」場所,把人從生死掙扎的痛苦之中拯救出來,這是莫大的功德。
1312 人間到處都有苦難,只要是有心人,決不會醉生夢死,對人間的苦難視若無睹。
1313 真正的懺悔是:知道自己走錯路,立刻調整方向、走向正途,而不是哀嘆自己迷路。
1314 心思太雜亂就會痛苦,我們應該事過無痕;未來的事不要想太多,過去的事不要留太多。
1315 心中自在,則地上的沙石都像金沙寶地,一草一木也都像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樹。
1316 不要封閉自己,要別人愛你,就要打開心胸,先去關懷別人,有付出才有回應。
1317 修行一定要先認清方向,人的一生有多少時間可以重新開始,再回頭找路呢?
1318 自殺有三重罪,一、殺了父母賜予的身體,不孝;二、拋棄親人,不慈;三、逃避人生,不負責任。
1319 對別人要傻,才能免除計較,獲得快樂;對自己要精,才能把握時間,努力修行。
1320 老人的人生閱歷豐富,是一家之寶,要好好敬愛老人家,孝順要及時,飲水要思源。
1321 有人強調「追求才有進步」,但也因為追求無止盡的慾望,造成人間的痛苦與爭奪。
1322 自身的煩惱比身外的仇人還厲害,因此要常常有所警惕,不要被自己打敗了。
1323 對自己要有自信心,如此當外界有任何蜚短流長,是是非非時,都能不受干擾。
1324 有朝一日,我們的身體都會敗壞;因此,在健康時就應多付出自己的力量,生命才有價值。
1325 有人看你不順眼,不妨用觀音菩薩的慈眼去看他;學佛就是要改造自己,心轉業就轉。
1326 昨天的事,今天就要消化;剛發生的是非,當下就要忘記;別讓憤怒與煩惱污染我們的心。
1327 小偷不一定把東西全偷光,但是心中的惡念,卻會把自己累積的功德偷得無影無蹤。
1328 修行並不死板,我們可以很活潑地面對人生,跟上潮流;重要的是,要照顧好自己的心。
1329 做慈善志業外,還要檢點自己的內在,要讓自己像竹子一樣的有節操,內心有空間包容別人。
1330 成人之美,包容之德。
1331 「忍辱」並不簡單,不只大事要忍,小事更要忍;因為小事不忍,往往會誤了大事。
1332 人的眼睛、耳朵、手足都有一對,嘴巴卻祇有一個,所以,人要多聽、多看、多做事、少說話。
1333 病痛使人脾氣變壞,脾氣壞又使身心更不舒服;要補充精神資糧,才能避免這種惡性循環。
1334 陽光普照,植物才會欣欣向榮;心中的善種,也要時時接受佛光照耀,才能茁壯長大。
1335 人心如水,混濁的水要經過一夜才能澄清,但是,要把泥沙已沉澱的清水攪濁,卻只需幾秒。
1336 慈母對孩子關心無限,無怨無悔,若人人把這分心擴大到眾生,世界就安樂太平了。
1337 法律在一個人犯罪之後才能制裁他,但罪業已造,無可挽回;所以,改正過失要從人心做起。
1338 修行的法門如坐禪、念佛,都是為了收心,修行收心是為了改掉假我,找回真我。
1339 有人就有事,有是就有非,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凡人,所以要學菩薩,能夠境轉心不轉。
1340 在一種環境中待久了,自然可以適應那種環境,若想修行作菩薩,就得經得起磨練。
1341 凡人的心地,就像天未亮前一樣,要迎向光明,必須在天亮前開始下工夫。
1342 有自我要求,才有成長;想像牆壁上時時有一雙眼盯著你,就可以時時自我約束。
1343 迷或悟全憑一心。了悟的人視名利如浮雲,心無得失;迷失的人得意時歡喜,失意時悲痛。
1344 生命的長短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否留給後代子孫愛的教育、美的回憶。
1345 若別人祇是輕微的不對,就把它看得很嚴重,這是自己不對。只要互相體諒,就能圓融人事。
1346 滴水成河,粒米成籮,無量功德是在日積月累之中、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而成的。
1347 心地光明,才能照亮未來的路;心地黑暗,則陷於惶恐憂懼中。
1348 有福就與眾生有緣,有智慧才能領導大眾;福與慧就像身上的兩條腿,讓我們安穩地向前走。
1349 藉外面的形態來反省自己,警惕自己,則世間的一切動態,都是我們最好的教育。
1350 眾生本來是平等的,可是為了生存而你爭我奪,才會造成永無休止的殘殺。
1351 一棵樹,由一粒種子長成;一個人生命中的緣分,是由他心中一個小念頭長出的。
1352 每個人心中都有隱祕,就像烏雲遮月一樣,遮蔽了我們天真無邪的清淨本性。
1353 不肯承認錯誤的人,是沒有發現良知的人,祇有真正坦白,心無隱私,才能真正改過。
1354 地藏王菩薩的悲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對眾生要抱持希望,有希望就能產生力量。
1355 先點亮自己的心,才能引燃別人的心燈;人要真誠、苦幹、包容、慈悲,才能領導別人。
1356 把無常的人生認為恆常,把惡習看成享樂,顛倒心性會造成墮入地獄的惡業。
1357 一個人有清楚的理念、作為,就不會擔心生死問題;因為天天都可以用坦蕩的行為交代後事。
1358 社會的亂象緣於缺乏愛,要為社會治病,就要以慈悲的心、以宗教的精神當社會的藥引。
1359 不要以為素食不夠營養,醫生說素食者的血最乾淨,血紅素也充足,最適合捐血。
1360 我們不但要盡心盡力服務眾生,若見他人發心行善,也要鼓勵、讚歎,並助他一臂之力。
1361 要把生命旅程的每一天都當成過年大掃除一樣,把自己的心地打掃得乾乾淨淨。
1362 講求時效的工作,容易養成人的霸氣,這時要反省自己,要鍛鍊到:和氣也能使人做得好。
1363 天災源於人們共同的業障,人心不善就會造成不好的結果要救世間的災難,必定要先救人心。
1364 修行不必遁入深山,到處參訪求道;在人群中就可以修行,自己心中就有佛性。
1365 海水雖多,不及人輪迴中悲苦所流的淚水,體會到人世無常,才能從悲苦中尋求解脫。
1366 修行功夫的深淺,從自己的表現就能看得出來;常常埋怨、生氣,表示修行功夫還很淺薄。
1367 聖人藉身體完成人間的志業,對凡人而言,卻因為貪圖享受而成為修行的障礙。
1368 受人欺壓,不斷想著要報復,就是在心田上種一顆惡種子,會造成冤冤相報的惡果。
1369 別人修行所得是別人的,天下沒有替代修行的事,祇有自己多用心,才能有收穫。
1370 眾生心地昏暗,不明事理,容易與人爭執計較;懺悔可以洗淨不好的心思與習氣。
1371 煩惱就像烏雲,遮住了我們如月亮般潔淨的本性,只要雲層散開,月亮就能皎潔如常。
1372 我們的心常不規則地亂跑,任憑慾望引誘,邪惡的念頭一旦被引誘出來,就很難收拾。
1373 山川大河還有填滿的日子,人的嘴巴卻永無填滿之日,我們千萬不要因口腹之慾而誤事。
1374 成佛之前,要先結好人緣,累生累世與人結好緣,才能在因緣成熟時,大家互相成就。
1375 佛法要應用到生活中,祇是坐著聽經或閱讀經藏,雖知佛法的美妙,卻無法體會其深邃。
1376 若大家共同發願,將愛心編織成一個濾網、淨化人心,一定可以達到世界大同的目標。
1377 修行不一定要出家,而是要修心養性,端正行為;修行到最高境界,一切都簡單明朗。
1378 種樹不要預想將來能收成多少果實,只要把種子種入土中,好好澆水、施肥,如此做就對了!
1379 不生特別的愛意,不起特別的怨恨心,就不會患得患失;去除慾念就不生煩惱。
1380 求道有八萬四千法門,今天走這條、明天走那條,不會有結果;祇有專注,才會成功。
1381 心胸開闊,不讓是非闖入我們的心中,就是不讓風雨傷害心中的菩提樹。
1382 牽扶老人、幼童過街,照料傷者,都是很簡單的動作;不求回報地付出,別人卻念念不忘地感恩,這就是結善緣。
1383 在恐怖悲慘的境界能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做好救難工作,一定先要具有智慧、毅力、勇氣。
1384 一個人經過反省、思考,想通了道理,並不表示就能除去惡習;知道和做到仍有一段距離。
1385 世界上有種種物質、心靈上的污染,但佛陀說一切唯心造;心可污染世界,也可淨化世界。
1386 人生無常,一天能平安就是一天的福;在平安中應該惜福,並為人群多造福。
1387 妄想用物質填滿人的心,會使心靈更加空虛貪婪,更進一步會連善惡、忠奸也分不清。
1388 念佛修行,就是要修得這顆心如天地般廣闊,如明月般潔淨,如淨水般透澈。
1389 時時打開信任的門,接受陽光照耀,掃除疑心的陰影,使人與人之間充滿光明。
1390 人若長期積壓煩惱悔恨,很容易爆發出來,所以,必須常有紓解煩惱與懺悔的空間。
1391 發脾氣非常簡單,控制脾氣就不容易了!這是人的通病,唯有慈悲、智慧可以化解怒氣。
1392 一切的法,用來修心;一切的物質,用來生活。任何物質只要能發揮用途,就該心滿意足。
1393 要求鏡中人笑,自己要先笑,要求別人愛你、關心你,自己要先變得可愛、值得關心。
1394 人既然必須接受生老病死的折磨,就要明瞭為何生?怎麼老?如何病?死往何處去?進而善用生命。
1395 心中有錯誤的想法而尚未犯罪時,最好先趕緊懺悔,讓心時時保持清淨舒暢。
1396 因果,因是細微的種子,果卻是纍纍的果實;因此務必謹慎地種下每一顆種子。
1397 念頭會帶我們到不同的境界;比如:貪念重則時時處於餓鬼道,沒有人倫禮節則處於畜生道。
1398 貪瞋癡種種煩惱如果不能去除,就像踩入爛泥中,愈陷愈深,不能自拔。
1399 對思想偏差、行為不對的人,我們有能力就糾正他,沒能力就注意自己,切莫受對方影響。
1400 老是嫌人家對自己不好,不順自己的意,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何苦呢?
1401 說人是非,就像自己拋出去的塵沙,反而被風吹到自己的臉上──祇是罵到自己罷了。
1402 有人在熱鬧中修行,心卻很清淨;有人在寂靜中修行,心卻很紛亂;修行重在一心。
1403 原諒別人是美德,多原諒別人,則多一分福氣;原諒自己是損德,會增加錯誤,減少福報。
1404 不要刻意放生,而讓捕獵的人多了造業的機會;即使隨緣放生,也要考慮動物的存活率。
1405 振作精神,調整情緒,把心放下,再重新出發;不要一味地將心力放在身體這副臭皮囊上。
1406 煩惱就是魔,消除煩惱、克服魔障,才能在菩薩道上輕安自在,在修行上功德圓滿。
1407 能積極為人群服務就是悟道,能時時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就能到達佛的境界。
1408 做,就對了!做,是為了體悟人生的痛苦,進而追究苦源,消滅痛苦,因此要好好實踐。
1409 我們應好好培養自己的氣質,不要一味地爭面子,爭來的全是假的,唯有以恆常心培養才是真功夫。
1410 注意別人的缺點,是在心裡自我製造垃圾;人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卻不見自己內心的垃圾。
1411 有時候一句戲言,也可能造下不可收拾的後果,我們講話怎能不小心謹慎呢?
1412 只要把所有的病痛、困難、煩惱,當作人生的「再充電」,歡喜接受各種考驗,痛苦自然會消失。
1413 平常就該把心訓練得很安定,時時充滿善念,即使有任何災難來臨,我們都可以安然無恙。
1414 新年打掃叫做除舊布新,是為了求新、求好、求乾淨;事實上,每天都要求新、求好、求乾淨。
1415 祇有在人間才能修得正果,過去所有的佛並非往生後才成佛,而是在人間成佛。
1416 修行人的心境要像鳥飛過白雲,魚躍出水面一般,不為消失的事物煩心,讓心靈安詳自在。
1417 布施有三種:給衣食欠缺的人物資,給心靈空虛的人智慧,給恐懼不安的人安寧。
1418 「人心不足蛇吞象」,學佛就是要學知足;知足才會惜福,惜福會再造福,人生才有真幸福。
1419 虛名就如過眼雲煙,得不到別人真心的敬仰愛戴,汲汲追求名聲利益有什麼用呢?
1420 微笑,是一分愛的表達;如同月亮般柔和的笑容,不但照亮自己的心地,也照亮家庭、社會。
1421 君子肚量大,能逆來順受,所以氣足而圓;小人脾氣大,常咄咄逼人,最後氣盡而衰。
1422 能看淡自己是般若,證得般若就能自在;太看重自己是執著,一有執著就會煩惱。
1423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若是有錢而無心,也無法獲得布施的喜悅和功德。
1424 簡單,最討人喜歡;小孩的心就是這麼單純,不論有什麼事都直接反應,過後也不縈繞於心。
1425 阿彌陀佛是佛號,也是一句好話,意思是健康、快樂、長壽;念佛,就是祝福自己健康快樂。
1426 想要使社會祥和,造福人群是唯一的法門;目前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亟需大家同心合作。
1427 一般人常說,要爭一口氣;其實真正有功夫的人,是能夠把這口氣嚥下去,並且消化掉。
1428 為工作而生活,清淨淡泊。如果我們拚命想求得回報,只會引起痛苦。
1429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大家都是邊學邊做;要相信自己會更好,不要被挫折擊倒。
1430 在大樹下乘涼的人,比冷氣房中的人更愜意;因為心滿意足,一草一木都是美景。
1431 在日常生活中,若不懂得感恩惜福,反而時常怨天尤人,這就是一種自我詛咒。
1432 若有人一見到我們,或一聽到名字,就能很歡喜,這就是彼此長久累積的善緣。
1433 懂得理論不困難,要能做到事理圓融就比較難;研究佛學容易,要學佛就不大簡單!
1434 只想得到卻不肯付出的人,就像在銀行開戶後,一直提款卻沒有儲蓄,終有透支的時候。
1435 嘴巴說得很好聽,卻沒有付諸行動的人,就像一朵顏色美麗的花,卻沒有香味。
1436 仰頭想把痰吐到天上,這口痰終究會落到自己身上;隨口罵人,就是罵自己。
1437 登山很辛苦,但喜愛登山的人卻不覺得苦。登山的過程雖然坎坷,卻令人感到步步踏實。
1438 做環保可以修行;因為必須放下身段才能做環保,而放下身段就是一種修行。
1439 所謂獨立,不是孤僻或獨來獨往,而是能自己動手做的就自己來,不去麻煩別人。
1440 修行的目的是度化眾生;若自己心胸狹窄,連自己都度不了,如何去愛別人、度別人。
1441 海螺自己不會發出聲音,必須用心吹它,才能發出各種美妙的音樂,凡事都要多用心。
1442 有些人太愛自己,捨不得付出自己的體力;有的人太輕視自己,忽略了身體可以做很多事。
1443 團體中,不要向不好的人看齊,要向有德行的人學習,自己的品格才會不斷增長。
1444 在家人常因擁有名利權勢、放縱七情六慾,因此而有許多煩惱與困惑。
1445 將山河大地都容納在心裡,心就能包含所有的境界,而不會受外界影響。
1446 做好事是本分,不要惦記做了多少好事,該有多少回報,這樣不但不會快樂,還會徒增煩惱。
1447 修行,不但要護心,還要護口,不只心要忍耐,也不能口出惡言。
1448 百分之八十的習氣都能改正者,可稱得上是優等生;而人人都有佛性,應該做到一百分。
1449 貪心一起,就會與人計較、比較;比不上別人就會生氣,一生氣便會失去智慧、理智。
1450 無所求的愛,無法計算,所以叫做「無量大愛」。祇有不自私的人,才能付出這分愛。
1451 愛我們的人,才會在我們做錯時,當面指出缺點,我們應該歡喜接受,並且誠心改善。
1452 「內在美」的本質就是柔軟、不頑固,許多人讓人不喜歡,就是因為太頑固了!
1453 腳踩到髒東西,洗一洗就乾淨了;若聽到不好的話,便留在心中無法洗淨,「心」就不如腳了!
1454 有愛心和關心的對象,難免會產生憂心和疑心,因此要學習培養信心與安心。
1455 真金不怕火煉,祇有誠正信實地接物,溫和謙讓地待人,感恩歡喜地處事,才能磨練自己。
1456 修行人雖然一無所求,但心靈深處的收穫,遠比一般世俗富貴人家還要豐碩。
1457 若能看透物質、貪慾,不在色相的世界中掙扎沉浮,就會發現天地無限遼闊,無限豐饒。
1458 自己分內該做的事,卻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樣的人和瞎子、聾子有什麼兩樣?
1459 降低慾望,並不是什麼事都不管、不求、不理;而是積極進取,為善不落人後。
1460 自大的人小看別人,表現出傲慢的態度,最後難免會成為與人隔離、受人排擠的對象。
1461 生活要戒慎,心靈要虔誠。
1462 心調和,人就調和;人調和,地球就能風調雨順。
1463 對物不執著,對事殷勤精進,對人要有愛,這就是我們做人,尤其是修行者的原則。
1464 要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不收,就得自己收回;罵人的話,別人不收,也得自己收回。
1465 志願捐贈遺體的人,死後還可以為世界奉獻,並且表達出無懼生死的豁達開朗。
1466 佛法是科學、哲學、心理學、教育科學;把佛法化為行動,才不會浪費這麼好的道理。
1467 修行的觀念正確,則一切動作都會正確;觀念一有偏差,則一切行為都會落入魔業中。
1468 好的事情不留在心中,卻常常轉著壞念頭;這就像農夫不播下好的種子,卻任雜草叢生。
1469 眼睛看到、耳朵聽到、鼻子聞得到,還要有意識才能分別,這就是一般人所謂的第六感。
1470 為師長服務,重點不在於供給他金錢和物質上的享受;而是精神理念的依教奉行與傳承。
1471 大部分的人聽了佛法後都會自我反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又把佛法忘得一乾二淨。
1472 愛人不要愛得太過分,就不會有怨恨產生;對無緣的人也應存有善念,才不會產生衝突。
1473 人平常都是張著兩眼往外看,對別人稱斤論兩,說長道短,卻往往看不見自己的缺點。
1474 只要能把世間的事物樣樣看得開,不去計較爭執,就相當於練成「天眼通」了!
1475 掃地也有學問,竹掃帚一行行掃過,留在地面的帚痕,自然形成規律的紋路;力道恰好,就不會塵土飛揚。
1476 修行的目的是求日日進步,將錯誤的觀念一天天減少,讓正確觀念一天天增加。
1477 凡人都會盡量遮掩他人的優點,渲染別人的缺點,卻不想如何改正自己的缺點。
1478 有的病人一受傷就無法再清醒;有的長年臥病不起,生死一瞬間,我們應及時善用生命。
1479 做事祇有發心還不夠,除了喜歡去做,還必須有信心毅力、邁步向前,才能夠達到目標。
1480 人的心要練得像水一樣,看起來好像綿軟柔弱,卻是堅韌得任何東西都無法切斷。
1481 聽到好話,就要像海綿牢牢吸住水一樣;對於是非,要像水泥地般堅固,水沖過很快就乾了。
1482 修行不是求最後一口氣時,才往生西方;而是生活在人世間的極樂世界,修得慈悲清淨。
1483 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走路才會到達目的地;不吃飯,生命無法持續;不行道,智慧無法增長。
1484 起心動念一定要小心,心裡如有不好的念頭;不但會造成長期的煩惱,也可能是一生的障礙。
1485 修行不需要深奧的道理,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道理;無法做到的理論,並沒有作用。
1486 學佛就是要學習過幸福的日子,要珍惜所擁有的;即使失去了,也不要在心中折磨自己。
1487 與人相處難免有煩惱,若能將事情簡化、將煩惱消化,就是「除煩惱」,累積煩惱會增加業障。
1488 人在寬容自己的錯誤時,即同時在犯錯,我們對人必須寬容,對自己卻必須嚴格。
1489 醫生在病人的眼裡是活佛,護士是白衣大士;所以,醫院是大菩薩的修行道場。
1490 走路時,必須提起後腳,才能往前走,如果前腳行走,後腳卻放不開,必然寸步難行。
1491 任何事業的成就,都是從非常細小的事物、從最貼近的行為中發起,經由時間累積而成。
1492 天人的壽命長、物質豐;但是沒有機會學佛,唯有人間苦多樂少的環境,才可以透過磨練而修行成佛。
1493 水是熱的,還是冷的?要親自喝才知道;修行也一樣,想要體悟佛法,一定要身體力行。
1494 生命不過是浩瀚宇宙中極小的一點,什麼才是偉大高超呢?還不如腳踏實地地做人。
1495 修行者應拿出苦行僧的精神,不受物慾名利的引誘;要用愛心和慈悲對待一切眾生。
1496 不求回報的布施,就會有無量功德;若斤斤計較求回報,即使有功德也是非常微小。
1497 沒有事業的牽絆,沒有物質的慾望,心靈自然沒有罣礙,才能達到聖人的境界。
1498 有餘力要不惜腳力、不惜辛苦、不惜時間去幫助人,才是真正的修行。
1499 在生理上,我們要照顧身體的健康,適度地重視營養,不要耽染不良的惡習。
1500 若要回復「人之初,性本善」的清淨心靈,一定要經過大智慧的教育及洗鍊。
1501 改掉說話大聲,言辭粗鄙的習慣,常面帶笑容,輕聲細語,他人自然樂意傾聽你說的話。
1502 一位國外醫師的研究報告說:「歡喜,會切斷癌細胞的生路」,這正是佛教所說的「一切唯心造」。
1503 一些聽來頗有道理的論調,但深奧莫測,難以實行,這不一定是正道,所以「行」不通。
1504 人人都有佛性,若能瞭解自己的本性,就會平等待人,而不會有你、我、他之分。
1505 對人坦誠,時時體諒他人,事事為人設想,這樣的人是真正有神通的人,這就是「他心通」。
1506 自我修養如同開闢良田,得下功夫清除心中的雜草、亂石,才有包容別人的空間。
1507 過去生帶來的業種,就如醫學上所稱的基因;人的體質、思想、性情,都是受業種影響。
1508 執迷不悟時,就會衍生一堆煩惱,像烏雲遮蔽皎潔的月亮;一旦頓悟,雲朵消散,即可見到光明的月亮。
1509 現在還自以為年輕,其實很快就輪到自己老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趕快修行。
1510 佛在世時,凡人以佛為平時懺悔的對象;現在佛陀已經不住世,我們必須時時自我鞭策。
1511 修行要像映照外界事物的一面鏡子;雖然能照見污穢,卻不會被外界污染。
1512 修行並非逃避生死、找個安靜的地方念佛就可以,真正的修行是要度盡天下眾生。
1513 為了求雨而殺生,或為了不必要的慾望而傷人;如此,不但得不到想要的東西,還造下罪業。
1514 學佛,卻沒有培養自己的耐心、愛心,不善盡責任,那麼再怎麼學都沒有用。
1515 未來的好醫生、好護士都可以在我們的歡喜心、愛心中培育出來;而成為病人的活佛和菩薩。
1516 學佛就是要啟發良知,良知被啟發了,就能把人心化為佛心,把污染的愛慾變成清淨的大愛。
1517 把食物當作良藥,為了避免血肉之軀生病就要飲食均衡,維護身心健康,才有精力服務人群。
1518 散播是非,雖然沒有直接傷害別人的身體,卻可能毀壞別人的清譽與形象,這種罪過更嚴重。
1519 凡人就是因為隨心所欲,追逐名利、權勢、地位,所以容易迷失本性而沈淪六道。
1520 自殺死亡的罪很重,後世仍要繼續受苦;而自殺獲救的人,身體的損傷也很難再恢復。
1521 成佛之路要經過無量的時間,中間仍有隔世之迷;現在若能同心致力改善社會,未來世才有好的環境,能夠發菩提心。
1522 有誠意,一定可以成就道業、成就人間事業;做人絕對要學會誠實不欺。
1523 戰士赴戰場,必須穿戴盔甲以保身命;修行人也必須時時以戒律來關照自己的身心。
1524 獨處的時候要謹慎小心,因為人最容易在此時,把自己放縱的行為表現出來。
1525 慾望有兩種,一種是向上求,追求聖賢的道路;一種是向下求,追求財色名利食睡。
1526 學佛最重要的是:學習把握自己的生命,即使意識脫離身體後,仍然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
1527 財、色、名、食、睡是墮入地獄的五條根;因為這五種惡習,常常引誘人們墮落。
1528 為往生者多念佛,一來讓人心情平靜,再者為往生者做功德,三者可以讓人警惕生命無常。
1529 世間的種種現象,皆是由因緣和合,察覺因緣就能放下執著、解脫煩惱;把握因緣,就能福慧雙修。
1530 修行不是出家人的專利,修行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應有的生活修養。
1531 地藏菩薩度不完眾生,是因為眾生常常不肯改過遷善。
1532 愛護生靈、不殺生不邪淫、布施眾生、身體力行、生活守節無污染,就是「身」的淨因。
1533 眾生與我們平等,都具有佛性,都能證得菩提;所以,應該敬重一切眾生如同敬重佛陀。
1534 「聲聞者」也是佛的弟子,但是只肯聽經,研究佛法,卻沒有發心行菩薩道,因此得不到真正的功德。
1535 眾生需要我們,我們就發揮自己的良能助人,這才是真正的學佛,也是佛陀教化的目的。
1536 律是戒律、約束;儀是日常生活的舉止;攝律儀就是積極做該做的事,嚴禁不該做的事。
1537 佛弟子的責任是荷擔如來家業,學習地藏王菩薩的誓願是我們的義務。
1538 佛家所謂「四重恩」,是指父母養育之恩、佛菩薩教化之恩、國家安樂之恩、眾生成就之恩。
1539 我們忍辱,是因為上輩子所造的業因已成熟、結果,能夠以歡喜心接受一切,就是忍辱。
1540 人在眾目睽睽之下,都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而真正的君子則是表裡一致、言行合一。
1541 煩惱,就像一條睡在心中的毒蛇,一旦不小心觸動牠,就會咬得人遍體鱗傷。
1542 幻影就像電視螢幕一樣,一旦執著於某種幻象時,就如同插上電源,幻影便立刻顯現。
1543 要成為別人懺悔的對象,如果自己沒有充分的智慧,如何解開別人的心結呢?
1544 發願,要發對眾生有益的大願,而不是只為個人的願;同時還要能隨時隨地身體力行。
1545 若能守住今天的良能、付出行動,就稱為道心;放下昨天種種的雜念,就稱為去除雜亂心。
1546 大家三步一拜地朝山,不怕下雨、地溼;這分虔誠勇敢的毅力,也是一種修行。
1547 修行如果只為了個人,就無行可修;吃飯、睡覺都是為自己,何需再修?
1548 做好人不容易,必須時時刻刻保有一分好的涵養;而比「好人」更好的就是聖人的境地。
1549 要成佛,必須先學做人;人者仁也,彼此互助互愛。具有愛心、仁心、恆心,才算是接近佛格的人。
1550 怕雙手粗糙而捨不得做事;為了青春永駐而花錢去美容院磨皮;可是到頭來還不是白骨一堆。
1551 以平等心對待每一個人,真正的君子沒有所謂的心腹。
1552 戒律很多,但是只要有「勤」和「息」就可以逐步完成;也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1553 三世因果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是前世、今生、來世;也是昨天、今天、明天;種時稱做因,得時稱做果。
1554 對修道者而言,語言、文字都是渡船;如果已到了彼岸,就要捨船就道,不要戀棧不捨。
1555 修行人不要一味地只在佛經中鑽研,每天都像一頁白紙,等待我們寫自己的經典。
1556 世間學問浩瀚如大海,沒有邊際;愈是深入瞭解真理,愈知道自己的渺小,因而更精進修行。
1557 普度不只是一項儀式或節日;真正的普度,就是要發宏願,普遍地愛一切眾生。
1558 貪念,不但會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除了今生此世身敗名裂,也招致未來的苦報。
1559 才剪過沒多久的指甲和頭髮,在不知不覺中又長了!這就是行蘊,雖然很微細,卻不會間斷。
1560 修行不一定要出家,而是要修心養性,端正行為;當修行到最高境界時,一切都簡單明朗。
1561 真正的修行是:除了能自我教育外,也要接受別人的教育,進而能教育別人。
1562 心浮動就是道心不夠堅固,就像小草一樣搖擺不定,風行草偃。
1563 人生幾何,所以修行一定要專心,宗旨一定要正確,而且一定要有良師指引。
1564 聽法時要認真聽,也要好好思惟,確實是正知正見的法,才能付諸行動,力行不懈。
1565 佛心是慈悲心,師志是有毅力,決心行菩薩道。
1566 學佛之前,生命的白紙上可能已任己塗寫、橫寫豎劃;學佛之後,就要規規矩矩地用心寫字。
1567 一般人常常迷失自己的心性,不知生命的價值,不畏因果,以致造作許多罪業而後悔莫及。
1568 以週遭事務來收攝雜亂心,等到習慣成自然時,即使在任何場合,都能專心一致。
1569 人心的災難常是無事計較、無端生事,以致庸人自擾。
1570 時時保持平常心,不要在別人的態度上鑽牛角尖;也不要疏忽自己瞋恨、愛慾的心念。
1571 人間最寶貴的是真實,唯有真情才能打動人心。
1572 凡夫的貪瞋癡中,最大的罪魁是癡,亦即無明;沒有癡就不會有瞋恨心,不會發脾氣、愛計較;沒有癡就不會貪,因為智慧明朗,知道人生無常,沒有什麼好貪的。
1573 因為貪心而捨不得付出,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爭奪、憤怒,這都是愚癡所帶來的結果。
1574 修行,除了自度,還要度人;除了自我教育,還要讓人對佛教產生歡喜與信心。
1575 人與人之間能和樂愛敬,做起事來就沒有困難。
1576 不要在口頭上逞一時之快!這不僅會破壞自己的人格,也會帶業而去,來生不知何去何從?
1577 提昇人性的真善美,要從深入淺出的人文教育著手。
1578 商人心中有戒,就不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政治家、公務員心中有戒,就會勤政廉明。
1579 人我是非破壞慧命。
1580 有修養的人走路時,心放在腳上;心浮躁者,人未到,腳步聲先到。
1581 無私的愛發自內心的誠正信實,展現於外的行為則不離慈悲喜捨。
1582 皈依並不是要求佛菩薩保佑;而是要培養真誠的愛心,盡力去幫助別人,這才是真正的皈依。
1583 做好事是本分事,不要以為做好事,就可以不必承受以前的惡業。
1584 以善破惡,有愛才能遠離災難。
1585 聽聞佛法後,仍以平常的習氣面對人、事、物,這樣不管學佛多久,仍是原地踏步。
1586 學佛一定要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功德是由時間累積起來的,因此菩薩道是愈早走、愈早到達。
1587 想找一個耳根清靜、與世無爭的環境自己修行,這種消極隱遁的態度,並非真正的與世無爭。
1588 學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唯有如此,才能證到無上佛果。
1589 人間菩薩如農夫、誠正信實為大地、智慧法語為淨水、虔邀善士勤耕耘。
1590 別人之所以阻礙我們,就是因為過去生中,我們曾經阻礙過別人。
1591 走路如果拖泥帶水,會被老一輩的人訓斥步伐要輕;因為行住坐臥都是生活教育的一環。
1592 幾千萬年前的海底,說不定正是現在你、我所居住的地方;而地質仍天天在變,這就是無常。
1593 凡人成為聖人的過程中,會經歷很多人事的磨練,所以修行一定要看開。
1594 若任由驕傲自大、好勇鬥狠的情緒一直產生,就是一個不肯精進的人。
1595 修行,不僅聽聞佛法、學習而已;更要收攝本性,啟發良知、發揮良能。
1596 佛教徒不僅要虔誠、慈悲,還要懂得運用智慧判斷是非;否則抉擇錯誤,會誤導眾生。
1597 言行、心態若向善,就可以累積福德智慧;若偏向惡,將來必定苦果難逃。
1598 多一分關懷,少一分批評;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責難。
1599 只要用心,行住坐臥無不是禪;煮飯、洗衣是禪,修剪指甲也是禪。
1600 佛教說六道輪迴,生命結束後是否會再投生為人,祇有六分之一的機會,所以要把握現在,勤修福慧。
1601 我們的精神一定要有抗體才能免疫,也才不致被外在的環境或人事所左右,這個抗體就是「定力」。
1602 對該做的事從不計較、不求回報,能即時而無量地做,才有真正的大福報。
1603 給人快樂是天使,救人苦難是菩薩。
1604 樂觀是我之所得,悲觀是我之所失;只要身心快樂、沒有煩惱,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1605 懂得謙卑,能彎下腰做事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天地的遼闊,自我的渺小。
1606 修心養性要像細水長流,一秒鐘都不能停止;道心一停,名利心很快就會闖進來。
1607 學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煩惱,以及善解別人的不悅與刻意傷害。
1608 學佛的心,要日日像過年一樣除舊布新。
1609 人的臉部表情,即是內心空間的映像。
1610 一般人常說「我要忍耐」,而修養深厚的人就無所謂忍了。忍而無忍,才是真正的忍辱波羅蜜。
1611 要鍛鍊出寬闊的心量,不要任何事都有我執,這個我太大了,就沒有空間容納一切。
1612 如果怕樹大招風而種小灌木,那麼永遠祇有小樹苗;要避免樹大招風,就要多修剪枝葉。
1613 懺悔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握現在、不再犯錯,並且努力行善。
1614 說話一定要誠,誠就是無欺;言語無欺,可培養完美的人格。
1615 菩薩的心有如清涼、柔和的月光,不會讓人有壓迫感,還能讓所有的境界充滿光明。
1616 好好照顧自己的心,不要讓心起了惡念;也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口,千萬不要口出惡言。
1617 說話時,要把心定下來、將精神專一,讓每一句話都是有意義的話。
1618 聽經聞法能身體力行,就是「像法」;若不能起歡喜心,反而加以毀謗,就是「末法」。
1619 籠內的白老鼠整天忙個不停,不論轉了多少圈,還是在原地;而修行絕對不可如此。
1620 學佛,除了要控制自心、不受物慾與名利的誘惑之外,還要付出愛心與無私的慈悲心。
1621 學佛不能執著;愈執著就會陷得愈深!
1622 捨得,就是要捨去煩惱;捨去煩惱,就會得到大智慧、發揮大慈悲,一切無礙。
1623 心的慾念像被太陽照射的沙漠,佛法則像甘露法雨,能滋潤眾生乾渴的心靈。
1624 人生若能謹守本分,節制私情,淡泊度日,那麼遇到任何環境都能隨遇而安。
1625 耕作農作物,即使再辛苦,也要把土壤翻鬆、清理好,播下的種子才會有豐收之日。
1626 有良知的人,不會有虛榮、鋪張的心態;我們應時時抱著謙虛、節儉、為善的心。
1627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但也必須懂得謙虛和禮讓。因為每個人在世間,絕對無法一手撐天。
1628 一個人縱使表面上看來很有修持;但若無法離開執著與煩惱,還是得不到真正的法益。
1629 以單純合心,以誠懇和氣,以真愛互愛,以無私協力。
1630 慈悲使得社會安樂,社會安樂會促進經濟繁榮,經濟繁榮會讓家庭幸福,家庭幸福使人人快樂。
1631 眾生的各種習氣,得等待因緣成熟時,再像去浮油一樣,輕輕瓢起種種無明塵垢。
1632 學佛最重要的是結好緣,不論年齡大小,對每個人都要一樣的恭敬、尊重。
1633 過度保護自己、不肯操勞,這樣就無法提升自己的精神人格、善用生命。
1634 教富濟貧,是修福;濟貧教富,是修慧。
1635 遇到困境就打退堂鼓,這種心態,會影響之前所發的善念和願力。
1636 心中有愛,力量無窮;發願付出,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1637 唯有大捨,才有大喜;生死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足以畏懼!捨了此生,還會有更好的來生。
1638 古人說:「細水長流能穿石」,慈悲如果能像細水一般持續不斷地流著,便可以貫徹任何事。
1639 「擔憂」徒勞而無益,「付出」才能輕安自在。
1640 提升健康,像春天草木般欣欣向榮;擦亮德行,像清晨曙光般朗照大地。
1641 被人指責,要歡喜接受;被人品頭論足,要自我反省;即使小孩的話,也有警惕作用。
1642 學佛,應該用最純潔、誠懇的心去追求真理,而不是用來裝飾自己的名利。
1643 不要把能說話的嘴巴用來搬弄是非;不要把能行善的身體用來吃喝玩樂、不務正業。
1644 遇到不順心的事不要生氣,這樣只會消耗自己的精神體力,應該好好解決和反省。
1645 與人相處時,難免有投緣、無緣的分別;對別人無心講的話,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自尋煩惱。
1646 謙卑的態度、尊重的付出,可以跨過宗教、種族的鴻溝,得到善的迴響。
1647 時時說好話、日日發好願、天天做好事;將形成一股好氣候,遠離天災人禍。
1648 面對是非、障礙,莫將心思放在比較、計較上;沉住氣才能超越,進而提升毅力。
1649 修養自己,就是佛教最大的護法;一個讓人喜歡親近的佛教徒,就是佛教最好的證明。
1650 人心貪慾不息,天災人禍不止。
1651 心甘情願投入,從中體會付出的況味,做得再累都很歡喜。
1652 教育工作者,不只要「桃李滿天下」,更要「清流滿天下」。
1653 以慈悲心看待日常的人事物,即使面對逆境也要忍耐,久了自然能長養清明的心念。
1654 聽經不是為了與人辯論,而是要用心聽、深入思考,將經中的道理力行實踐。
1655 世間多苦難,做人也很艱辛;但是,來世間做人是成佛成聖的最佳途徑。
1656 心中有無量的愛,就能得無數人的愛。
1657 若能把一切工作、一切付出,都認為是自己的本分事,就已做到謙虛的修養功夫。
1658 儘管世界黑暗,我們也要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不被週遭的環境所誘惑。
1659 縮小自己,小到鑽進他人心坎,就能擁有天地寬的境界;放大自己,大到起傲慢、嫉賢心,將墜入無明、愚癡的淵藪。
1660 修行,如同吃飯一樣,都是要自己來,並且腳踏實地去做。
1661 職業的忙碌,與志願為社會服務的忙碌,在心靈上的收穫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1662 救人的人就叫菩薩,時時刻刻存有救人之心,把握機會付出,則每天都是人間菩薩。
1663 過去的錯誤就讓它過去,重要的是把握現在,不再犯錯,並努力行善,這才是真正的懺悔。
1664 有健康的身體是前世積福,但若不好好用來成就道業,到頭來也祇是一堆廢物。
1665 人間也有餓鬼、地獄的境界和苦難的眾生;我們要傚法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拔除他們的痛苦。
1666 幸福的人生要靠自己去營造。
1667 身體是父精母血構成的,想報答父母生養的恩德,就要以我們的身體多做一些好事。
1668 人人能體會「救人的感覺真好!」,願為天下苦難的人付出,現前就是光明、清淨的世界。
1669 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永久不壞的。行善要及時,若想等賺大錢後才發心造福人群,恐怕會來不及。
1670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股豐沛的清流,可以洗刷物慾污染,讓良知顯露,使社會成為淨土。
1671 蠶吐絲用來織布,蜘蛛吐絲卻用來捕殺昆蟲;同樣吐絲,為什麼不做對人群有益的事呢?
1672 沒有人能離群索居;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為別人付出,別人才會為你付出。
1673 僅僅心存善念是不夠的,如果不能身體力行,對這個社會是沒有用的。
1674 發脾氣是無能的表現。
1675 教育是一切基礎,孩子沒有良好的教育,家庭、社會就會亂了秩序,國家的未來也就沒有希望。
1676 有捨有得,捨一得萬。一粒種子種入土中,只要用心灌溉、耕耘,必然果實纍纍。
1677 天災人禍造成無數苦難,眾生需要援手,我們何其有福,能夠彙集愛心,加入救人行列。
1678 一切都是因緣,該我們的跑不走,不該是我們的無法強求,因此,根本不必心生煩惱。
1679 要學習當一個懂理又能做事,事理圓融的人。
1680 智慧是從人事磨練中得,離開人群,缺少磨練的心得,也就難以開啟智慧。
1681 學佛應具備運動家的精神,只要肯努力的人,一定可以到達解脫煩惱的境界。
1682 唯有瞭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1683 人的貪念是社會動亂、大自然疲憊的主因,人必須心懷謙卑與善意,努力營造人與環境、人與動物間和諧相處的新世界。
1684 關心別人就是關心自己,救助別人就是救助自己,我們要一起用愛鋪路,用愛造橋。
1685 做慈濟,最重要的是能真情投入,和樂相處;真情投入才能淨化人心,和樂相處才能凝聚力量。
1686 待人處事要圓融,抱持「人人皆人才」的新,珍惜每個人的才能,感恩人人的付出。
1687 帶人者,對人要多瞭解,引導人發揮優點,調整缺點。
1688 以平等心對待每一個人,真正的君子沒有所謂的心腹。
1689 能夠攝住人心的唯一方法是溫柔關懷。
1690 能做到柔和、善解、忍辱,才有辦法與人結好緣。
1691 人的身體失去功能就是殘障,不好好照顧自己的心,就是慧命的殘障。
1692 有智慧的人心胸寬大,聰明的人心量狹窄,凡事不要鑽牛角尖且斤斤計較。
1693 執著小愛,就會生起計較的心態。
1694 與人合作共事,不要比較、計較,除了站好工作崗位之外,更要管理好自己的心,時時包容、善解他人,才是自愛的人。
1695 修行就是要修到無心的動作也能感動人心。
1696 修行要精進地捨掉不好的習氣,培養好的習慣。
1697 志工四寶:嘴要甜,臉要笑,腰要軟,手腳要快。
1698 人人同心做好事,人多、力大、福也大,就能化解災難於無形。
1699 在助人中,肯定人生的價值;在精進中,觸發人格昇華;在度化中,落實慈悲弘願;在實踐中,體現即心是佛。
1700 慈濟人文的真善美,不僅表現在一言一行上,也表現在思想觀念及生活教育中。
1701 慈濟人文之美的經與緯──大愛與感恩。
1702 要志氣用事,不要意氣用事,人人心存尊重,團體就能祥和。
1703 把觀念一轉,能將委屈轉化成一股力量。
1704 靜寂清澄是心念清淨無雜念,志玄虛漠是心胸開闊發大願。
1705 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
1706 生命在時間中流過,人生的成敗也在時間中決定。
1707 把時間跟自己的生命價值緊密結合在一起,時刻付出力量、利益人群,就是可愛的人生。
1708 放下無明煩惱,就如除淨心田雜草;把握因緣種下好種子,來日才有豐碩的果實。
1709 行善造福要謹慎,保持感恩無所求的清淨心念,才能心無掛礙,輕安自在。
1710 走入群眾種好因、結好緣,就是在累積成佛的資糧。
1711 與其要求別人瞭解、肯定、信任,不如要求自己守本分、盡本事、堅定心志。
1712 人生境界百千萬種,藉境修心,藉事鍊心,才能超脫得自在。
1713 學佛的人要學習凡事看得開,所謂遇境隨緣,不要執著,也不必強求,隨緣就好。
1714 創造歷史性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1715 真正用心做人的人,事事都在利益人群,步步都是踏實穩健。
1716 媒體具有相當大的『功能』,但若偏重『功』,就會變成以『功利』為導向;應將『能』提升為『良能』,以助益安定人心、祥和社會。
1717 把握當下可以利益人群的因緣,好好的在世間留下深刻的足跡,才是生命的意義。
1718 道德與愛的觀念,不只是用口說,必須以行動做出來,化成人生道上的足跡,令後人有所依循,就是人文、文化。
1719 在忙碌的生活中,若不時刻反省自己的心念,就容易迷失方向,錯亂心田。
1720 把心放寬,看得開,生命才有空間;若是看不開,希望都被擋在門外。
1721 精進就是道心不間斷,隨時把握時間修福修慧。
1722 受人批評時,不必怪罪別人,要反省自己是否言行失當,才會遭人議論。
1723 假如沒有真誠的愛心,不論多麼聰明能幹,也是貧乏無意義的人生。
1724 誠心祈願:願遠離兵厄去瞋恨,天下無災無難皆安穩;願社會祥和息紛爭,合心攜手邁向福慧門;願人心淨化除塵垢,心燈點亮無限光明生。
1725 時間不斷逝去,生命隨之消減,即使是一秒鐘也喚不回,然而每一秒鐘都是歷史,我們正在用自己的生命寫歷史。
1726 仇恨愈深,愈要以更大的愛去撫平;只要心存善念,付出關懷,即可化解紛爭。
1727 能做就是福。
1728 擁有健康的心靈,才能超越煩惱,過著富足和樂的生活。
1729 有志則不懈怠,有願則力量大。
1730 感恩過去,展望未來,更重要的是把握現在
1731 能捨即是心靈的所得,捨得就是心靈的道場。
1732 要淨化人心必須先自愛,也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心,才有能力去愛他人。
1733 肯自愛的人,則能精進不墮落,守持戒律,依教奉行。
1734 眾善奉行即是教,諸惡莫做即是戒。
1735 智慧從慈悲心起。
1736 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都能祥和寧靜,就是修行。
1737 人與動物之不同,是因為人有文化素養。
1738 外在的一切言談舉止,都是由內心表現出來,必須時時注意自己的心念,使言談舉止和敬慈柔。
1739 幫助別人時一定要抱持謙遜的感恩心,因為對方示現苦難,我們才知道自己多幸福,也才有機會付出。
1740 發自內心的誠懇,即使言語不通,也能讓人感受到尊重和關懷。
1741 只要深切體認苦的根源,善用智慧,啟發清淨光明的本性,就能斷除苦難。
1742 有仁愛心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因為勇敢來自大愛的啟發。
1743 輕聲細語,能讓人感受到愛的語言。
1744 唯有能助人者,才是真正有福之人。
1745 即使處在人群中或動亂的環境中,也能保持心念的清淨,才是真工夫。
1746 一般人無法覺悟時空的無常,對世間不瞭解,因此常常迷失心念,執著於世間事。
1747 我們對身外世間的一切現象,也要有所覺悟,才能啟發智慧,消除煩惱。
1748 執著於相就有行為造作,貪慾大,心中就會不斷計較。
1749 有外在的境界、事相,才有機會磨練自己;唯有在艱辛困難的事相中,能夠心平氣和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1750 眾生的佛性皆與佛平等,祇是凡夫的心地黑暗,被自己的無明遮蔽障礙而已。
1751 心美看什麼都美。
1752 信己有力,凝聚衝破難關的勇氣;立願付出,走出人生的大好坦途。
1753 用心看、用心聽、用心做,終身都受用。
1754 福慧是在人群中修持而得的,付出愛心的同時,就能得到智慧。
1755 不殺生是為了培養慈悲心,我們除了不傷害眾生的生命,還要尊重生命~
1756 戒殺生,並以智慧護生、放生,才是真正的尊重生命。
1757 我們要安分守己、知足常樂,即使生活不富裕也要安貧樂道,保持清高的人格,因為人們敬重的是你的品德,而不是財富。
1758 我們要感恩自己有能力幫助人,多多發揮人生的使用權。
1759 業力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命運,雖然無形,力量卻非常強大;因此要多造善業,莫做惡業。
1760 要說誠實語,不要說是非語,講話要溫柔,要輕聲細語,不要像一支利劍,開口就傷人。
1761 無論過去如何,若能懺悔改過,則眾生心即是佛心。
1762 有愛的人生最幸福,有愛的人生最快樂。
1763 唯有彼此惜緣,才能互相包容。
1764 人生只要有智慧,就不怕路途坎坷,無論環境如何,都能輕安自在。
1765 凡夫就是反反覆覆,心中本具的智慧和慈悲,被無明習氣遮蔽,以致隱晦不顯,難以在迷茫的世間掌握正確的方向。
1766 心靜下來,智慧才能顯現。
1767 甘願的情操──以志業精神投入專業工作,自然會做得歡喜。
1768 簡單的道理,聽了受用、精進,這就是「妙法」。
1769 公信力來自團體中每個人的自信和自我要求。
1770 一念怒火燃燒,使人完全失去理智,把對方當作大敵,以語言和行動暴力相向,後果一發不可收拾。
1771 翻臉無情,若不是因為自己太自私,便是因為陷入言語的泡沫追逐戰,而失去方位。
1772 一個人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憤怒的狀態中,但無明火一上來,頃刻間便能摧毀我們辛苦維繫的親情、友情、愛情。
1773 人生旅途上失手或失言,不只傷害別人,更傷害自己良善的本性。
1774 只要有一念炫耀自己、輕慢別人的心,自我的德行就破壞無遺。
1775 慈濟人行布施時,要隨時照顧好自己的心念,對別人不起輕慢之心,對自己不起炫耀之心。
1776 歷史可以被原諒,不能被扭曲。
1777 修行就是要在極憤怒、極歡喜、極危險的時候,做得了自心的主宰,考驗自己的工夫。
1778 修行最要感恩三種人:一是讓你最生氣的人,一是讓你樂不可支的人,最後一種是你的敵人,因為他們都是來驗證你成果的善知識。
1779 心靈要靠自己解脫,力量要靠自己撐起來,人往往不是病死而是嚇死的。
1780 解脫是指心靈的開放,不要將病死的現象看得如此恐怖,而起惶恐煩惱。
1781 宗教的目標在教育人人合心互愛,使社會祥和。
1782 佛教以慈悲喜捨為中心,教人以大地眾生為重,既不執有而自私自利,也不執空而消極避世。
1783 從無所求的利他行為中成就永恆的慧命,才是合乎中道的真理。
1784 具足慈悲喜捨的精神,就能在待人任事時無悔無怨、無憂無求。
1785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更重要的是每個時刻中,自己所發的是一分什麼樣的心。
1786 前生是何人,不需要去追究,重要的是此生該如何度過。
1787 皈依不在儀式而在於心,要能真正用心瞭解佛陀的教誨,並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
1788 佛法不能祇是嘴上說說而已,必須踏踏實實去實踐,否則無法體會經文中的深意。
1789 人生的幸福不在於財富、權位,而在心靈的充實滿足。
1790 佛法千經萬論都離不開四無量心 ── 慈悲喜捨。
1791 誠正信實如一條軌道,讓我們的人生方向不會偏差。
1792 不要輕視自己點滴的力量,大家的愛共同聚合,就能形成豐沛的大愛力量。
1793 能做就是福,有體悟就是智慧,此即福慧雙修。
1794 沒有得失心就不會難過,應以寬大的心胸來策畫未來。
1795 做任何事,心中都很清楚,不被外境所影響,能立願、發心始終一致,才是真正的找到自己。
1796 真正幸福的人生,是建築在心的快樂,而非身的享受。
1797 生命長短無有定數,重要的是好好把握人生的每個時刻,唯有天天付出,生命才會美好。
1798 出於愛心、善心,則一切動作都能利益他人; 寸寸心念寸寸愛,一切動作自然分分都是利他。
1799 人總是喜歡找別人的缺點,這也正是自己的缺點。
1800 若平常都在「互相找缺點」的生活中度過,那麼彼此就充滿了缺點,這種「缺點的人生」是令人遺憾的,而凡夫就是在缺點中走得非常坎坷。
1801 對己期許改過,對人則隱惡揚善,常讚歎別人的優點。
1802 有愛的力量才能穩定社會,才能看出社會的光明面。
1803 善就是愛,愛就是光明,就是力量。
1804 心用在時間上,用在做人處事上,就是一個多采多姿的人生。
1805 生生世世發菩提心,時時發心立願為苦難眾生付出,即是人間菩薩道。
1806 大仁者必有大勇,愛到極點就無所畏懼。
1807 珍惜自己的力量為人群付出,就是尊重自我生命的人。
1808 做慈濟不是有錢才有能力做,重要的是以清淨心投入。
1809 善解即是無論遭遇何事,皆用心發掘其良善、有益的一面,以化解心中煩惱。
1810 做人做事,乃至學佛修行,不可心存依賴,必須靠自己努力才能成就。
1811 做慈濟不要抱著趣味的心態做,要本著使命來做。
1812 面對境界,要感恩有境界來磨練我們,使我們自知還有尚待改善之處。
1813 以清淨的智慧來合心互愛!
1814 無所求地付出財物、時間、能力,就是布施。
1815 沒有忍辱,力量無法持續,道心不能堅持。
1816 鍥而不捨即精進。
1817 學佛要有禪定的工夫,心中若無定力,任何事都做不成。
1818 待人處事要用智慧來引導方向。
1819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任何話到心中都是圓的,而不是尖的,要能善解,才可以過得輕安自在。
1820 藉事練心是面對任何事物皆要磨得有耐心、毅力。
1821 逆境是增上緣,是修行的善知識。
1822 對人對事如有滿腹的恨心怨氣,不能與人和睦相處,即如身處地獄。
1823 把握住時間,做了之後就是永恆的回憶,也是珍貴的歷史。
1824 福田也要福人來耕,才能保持土壤肥沃。
1825 我們要福人造福地,人人發好願,團結眾人的福氣去改變業力的侵害。
1826 愈是能捨,愈能輕安自在。
1827 將小愛融入大愛,就像一杯水倒入缸裡,則缸裡到處都有那杯水的存在。
1828 救人遠比被救幸福,慈濟人救災的最大體會總是感恩。
1829 很多人一起付出愛,凝聚起來的善業就是福氣。
1830 人的生命在時間中流逝,人生的成敗也因時間而定,若能善用時間,就能成就個人的事業及志業。
1831 身體健康是福,能做事更是福。
1832 行善的第一要法是不分敵我,沒有分別心,沒有種族的差別,將愛普遍地施予、付出。
1833 用一分誠懇的愛,在他需要時給他,及時解除他的匱乏,就叫布施。
1834 當他煩惱時,給他一個笑容,給與輕柔的慰問,這種愛語能溫暖人心。
1835 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即時付出心力,減輕他人的辛苦,利益他人,叫利行。
1836 當別人心中徬徨憂愁時,能及時出現給予溫言安慰,是布施愛語。
1837 欲堅持自己的原則,就要有拒絕錯誤行為的勇氣,否則只要將就一次,往後就會為強順人情而變成沒有原則。
1838 苦樂參半的人間是最好的修行道場,因為有苦境,才能在逆增上緣中精進。
1839 心若能清淨,化解惡緣結善緣,心輪轉,法輪便轉,形成愛的循環,自然天下無災難。
1840 心中有愛,就會知道生命是無價的。
1841 啟發佛性一定要從大愛著手,為眾生付出良能,才是人生的價值。
1842 我們用溫柔的心去愛孩子,也要用同樣的心去愛老人。
1843 人生最煩惱的是相互敵對,瞋火一燒,則一發不可收拾。
1844 宗教的目標就是引導人透徹生命的真諦,把愛的範圍擴大,則面對無常時就不會掙扎痛苦了。
1845 佛教徒為臨終者念佛,是為營造安詳平和的氣氛,使大家的心都有依靠,臨終者也能安心地走。
1846 所謂奉獻,不是把多餘的給人家,而是連自己不可或缺的部分都願意付出,這才是真正的奉獻。
1847 時時刻刻調整自己的身口意,才是真正的修行。
1848 向惡的心會毀滅一切,向善的心就能美化人間。
1849 愛別人之前必須先愛自己,安分守己,照顧好自己的心。
1850 信實誠正,是內心世界的修養;慈悲喜捨,是用在人間的方法。
1851 能和氣互愛,自然就可以合心協力。
1852 時日不斷流逝,人生中善惡業的種子,亦不斷累積。
1853 要以智慧面對生活,若鑽牛角尖與人計較,人事就會變成是非。
1854 我們要抱持修行的心去除心中的雜草,好的種子才能成長茁壯。
1855 天天發好願,時時自我鞭策,人生才會過得豐富充實。
1856 能幹不如苦幹,苦幹不如明幹──很明理地做事。
1857 光是能幹沒有用,能幹而太霸氣,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能以身作則使人事圓融,對團體並非好現象。
1858 修行要照顧好自己的心,而不是靠別人一再叮嚀、提醒。
1859 真正的認錯是真切地改過,否則就永遠錯下去了。
1860 想追求人生的真理,就要開啟自性的智慧;要得智慧,必須先掃除煩惱。若能培養慈悲心,對人對事就不會計較,自然就沒有煩惱。
1861 人生的陷阱莫過於欲,欲門一開,清淨的心就被污染了。
1862 要修正自己的習性,必須藉助「鍊」的工夫。
1863 能尊重所有的人,自然也得到人人的歡喜與敬重。
1864 修行是自己在修,做到謙讓寬容受人愛敬,也是自己所得。
1865 惡習累積惡業,修正習氣要果決明快,如退仇敵。
1866 要將習氣修改之後成為有品格的人,才是名符其實的菩薩。
1867 擴大愛心止息紛爭,才能創造光明的未來。
1868 貪字不小心就寫成了貧,貪心不足,心靈貧困的人生真是苦不堪言!
1869 能達到忍而無忍的地步,才是真正的超脫。
1870 學佛最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的心,付出愛的行動。
1871 學佛道上不要輕視自己,要感恩別人。
1872 真正具有愛心的人,自然能由慈悲生出智慧。
1873 以平等心尊重人人的佛性,也以平等心感恩別人的付出。
1874 感性與理性,在佛教中即是慈悲與智慧,二者不可偏廢。
1875 感性應重於理性,因太過理性缺少感性,這種冷漠的人生使人失去前進的動力。
1876 執著行不通的路,就會陷入人事的煩惱而無法解脫自在。
1877 若能以真誠的愛與人相互關懷,就可以廣結善緣。
1878 人若不懂得孝順,做再多善事也不能算是好人。
1879 有智慧的話可以解人心結、化人煩惱,讓人心生歡喜。
1880 人生的目標必須培養端正的品格,發揮良能為眾人服務,而非追求私慾的滿足和享受。
1881 布施的意義不在有形的物質,而在虔誠的心。
1882 所謂有福的人,是指除了心中擁有滿滿的愛,還能很甘願、歡喜的付出,並用虔誠感恩的態度去幫助受苦難的眾生。
1883 唯有無怨無悔,才能有持續精進的勇猛心。
1884 佛教讓人瞭解因緣果報的觀念,因而懂得自我規範言行,是社會上一股穩定人心的力量。
1885 有互愛、有感恩的人生,就是可愛幸福的人生。
1886 日常生活間,無一不是精進之時,勤行菩薩道,莫讓心田空長雜草。
1887 單純、平安就是幸福,人往往把單純的事扭曲得複雜,如此,祇是平添煩惱。
1888 遭逢逆境莫埋怨計較,否則苦中再造苦因,苦苦相連無了時。
1889 人要懂得善用金錢,不要被金錢所利用。
1890 最折磨人的是心靈的煩惱。
1891 只要看得順眼,合我們的心理,就是最好的地理。
1892 不只一時發心,更要累世發願。
1893 真正的實法,必合於日常生活中的需要。
1894 用毅力堅持過感恩的生活,生活的艱難反而成為人生的祝福。
1895 用志業的精神做專業的工作,不但要布施時間、體力,更要布施愛心。
1896 福不是求來的,要真正去做,能幫助別人就是福報。
1897 愛不因分享而減少,反而因傳遞而增長。
1898 在付出的同時,更能體會人生的真諦,珍惜生命,活得更有意義。
1899 人生最醜陋的是仇與恨,最美的是愛與情,唯有真愛長情才能消除仇恨。
1900 人與人之間要相互瞭解,必須靠真誠的溝通。
1901 做事時能保護好自己,也能為別人著想,凡事顧全大體,才是真正的智者。
1902 要及時把握因緣,發揮人人本具的愛心;有愛就不孤單,有愛的人生必然很溫馨。
1903 付出真情是本分,原諒別人是美德。
1904 人與人之間一定要相互包容、善解,才能和平相處。
1905 張開眼睛看到天明的陽光,就要把握一天的因緣,樂觀地面對。
1906 體會並非體悟,有「會」而無「悟」,是「知道」而不是「悟道」,真正的悟就是實際去做。
1907 踏上菩薩道唯有一路精進,視同不歸路一般,如此就不會情緒化。
1908 以清淨心去除習氣,以歡喜心去除煩惱,以布施心去除貪念。
1909 福慧不是求來的,是身體力行做來的。
1910 愛心要時時啟發,善念要日日精進。
1911 用心才能會理,會理才能覺悟,學佛最重要的是心領神會。
1912 能時時發好願,就能事事如意、滿足,歡喜自在。
1913 要身體力行去體會真理,智慧才能從內心增長。
1914 愛不只是用言語感動人心,更需落實在行為中感化他人。
1915 好事不難做,只怕不去做,只要有心,事就不難。
1916 世間最大的力量是愛,唯有愛可以化解人心隔閡。
1917 面對觀念、行為偏差的人,要先善解、包容,再以清淨的智慧開導。
1918 沒有污泥,開不出清淨的蓮花;沒有苦難眾生,也就沒有菩薩的示現。
1919 付出一分愛心,就能獲得一分福業;捨掉一分執著,就能增長一分智慧。
1920 有智慧的話可以解人心結、化人煩惱,讓人心生歡喜。
1921 論人是非,不只傷害他人,自己也會耿耿於懷。
1922 說話要說得讓人聽得懂、體會得到,並能心開意解,化解煩惱。
1923 信佛、拜佛,不如學佛;講經、聽經,不如行經。
1924 唯有放下小愛,才能彼此皆無煩惱,進而付出大愛給眾人,使人人得享輕安自在的幸福人生。
1925 慍色不要擺在臉上,更不要擺在心上。
1926 信仰宗教要有正知、正見、正念,宗教並無任何迷信色彩,有迷就不是宗教。
1927 有智慧的人才能將心胸打開,擁抱地球,擁抱天下蒼生,這就是大愛精神。
1928 男女之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也不是幸福的全部;真正的幸福人生是長情大愛,而不是短情私愛。
1929 自治是自我節制、尊重他人的涵養。
1930 世間天災人禍不斷,是眾生業力的牽引,善業多則平安吉祥,惡業多則災難頻傳。
1931 要期許自己是能救人的人,而非求佛來感應。
1932 佛法就在生活中,要時時刻刻以佛心為己心,在生活中用心體會人生。
1933 生而為人,若做一個怕負責任的人,就白來這趟人生了。
1934 佛經並不只在「口頭念」,要能在腳底走,切實去做才能體悟。
1935 清淨無染的愛,可以造福人群、感動天地,我們要時時培養真誠大愛。
1936 人不能貪心,一貪心就會迷茫而缺乏智慧。
1937 動不動就生氣的人,煩惱會很多,很難與週遭的人合得來。
1938 瞋是愛發脾氣,也是心的污染,若能去瞋,心就多一分平靜。
1939 癡就是在人事物與意念之間團團轉,結果把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迷失了。
1940 一個人若真有智慧,就會瞭解自己,不會做出逾越本分的事。
1941 智慧是良能,對人生有益;知識是功能,有時會損人害己。
1942 若能穿著整潔,縱使是粗布衣,照樣可以穿出健康的形態。
1943 大好的人生,若是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慾而喪失健康,實在不值得!
1944 從事資源回收工作,是愛惜樹木、維護自然環境,同時也是傳承先人智慧及教育下一代。
1945 將回收的資源再利用,不但可保留一片綠林大地,也讓生活的資源不虞匱乏。
1946 期待生命中有好緣、福緣,最重要的就是守住一念心,清楚明白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1947 正信的宗教要超越迷信、邪思。
1948 勇於承擔、樂於配合,才能廣結善緣;付出無所求,才能輕安自在。
1949 被情纏縛的人,人生由不得自己,任由命運拉著走。
1950 人生無法要求十全十美,若執意求事事如意,心永遠不能滿足,人生必然有缺陷。
1951 心中無慾,才會感到滿足,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1952 佛陀的願是為眾人,凡夫的願是為私我。
1953 正信的佛法不是求佛保佑,而是反求諸己,心中無慾,心念清淨。
1954 相信別人都是在成就我們,自然會對每個人心存感恩。
1955 對宗教有徹底的信仰,就能敞開心胸,以無我無私之愛,廣泛地宏揚人性之愛。
1956 每個人都應該重視自己,卻不自我驕傲。
1957 不要為一時的貪玩,耽誤一生的前程。
1958 人與人間要「合」,必須其中一方放下身段,有心且用心去配合對方。
1959 生命在分秒間不斷消減,我們應時時警惕,時時念無常。
1960 瞭解人生的道理,修學正法,去除煩惱,就能瞭解生命的意義。
1961 負起人生的責任,發揮良能幫助別人,就能實踐生命的價值。
1962 生命的意義不在壽命長短,而是精神風範的傳承。
1963 把心念調整好,把握當下,恆持剎那,這才是健康的人生。
1964 跳脫怨懟、爭執、憤恨的雜染,回歸自性純淨之愛。
1965 以感恩心觀看大地萬物,無一不充滿奧祕,無一不包含萬法。
1966 只要用心,隨處可見的一枝草,都含藏著生命的奧妙。
1967 持戒才能提昇人格,令人肯定信任。
1968 感恩、回饋地球的方法,就是堅持環保。
1969 任何正信宗教,名稱雖異而義理相同,都在啟發人的愛心,這分愛心並非口頭說說而已,必須身體力行,無條件地付出。
1970 大愛無國界,是佛教徒應當有的情懷,無私的付出最能感化人。
1971 執著短暫的情是迷情,若能轉迷情為覺情,就是充滿愛心且灑脫的人間菩薩。
1972 心中雜草不除,煩惱未斷,業就難消。
1973 在生活中修行,在工作中盡心。
1974 付出愛心是做人的本分,能夠無所求地付出,內心必定輕安愉悅。
1975 戒是定慧的根本,若不能守戒,想要生定、生慧,是遙不可及的事。
1976 人在平安時要體念無常、居安思危,才能心無放逸,精進不懈。
1977 修心要培養歡喜心,做到讓周圍的人都歡喜,不能祇是一時熱心卻缺乏耐心,以歡喜勤耕福田才有功德。
1978 常把苦字掛在口中,終必苦不堪言;常說幸福,這股願力即帶來源源不絕的歡喜心。
1979 多用心開拓福田,使更多的心靈淨化,更多的家庭和睦,這就是祥和社會。
1980 人生是循環不已的自然過程,莫讓生死煩惱束縛。
1981 一日的安定,就是一日的福,唯有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才能淨化地球,永保平安。
1982 人與人之間要和合、化解衝突,必須做到四件事:布施:以慈悲心利益他人身心。愛語:說話要出之以愛,給人信心和溫暖。利行:利人而後利己,常常先為人著想。同事:做到布施、愛語、利行,就能化解成見,與人調和共事。
1983 多一分福,就少一分災。
1984 要有藉事練心的修行心態,以無私無我的精神做事,才能成就個己的道業與團體的志業。
1985 天災起於人禍,人禍出於人們的功利心。
1986 人心失調不僅表現在對環境的破壞,也將導致社會失序。
1987 污染即是罪惡,如果人人心中無污染,行動間也沒有污染,當下即是淨土。
1988 學習化解是非,必須做到內調心、外簡化,以智慧過濾批評的雜音,切莫捲入是非漩渦。
1989 貪戀色慾,如身負柴薪走向烈燄,終受焚身之苦。
1990 人心向善,造福社會不可限量;人心趨惡,危害社會一大力量。
1991 佛心就是大慈悲心,要將佛心念入自己心中,以大慈悲心為人群付出,才是學佛真義。
1992 真正的道場在心中,真正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
1993 修行必須先修養好自己的身心,踏實地身體力行,以濟度眾生為使命,才能體會修行風光。
1994 自古佛道重實踐,唯有實踐佛道,體會佛心,才能時時沐浴在佛陀的智慧大海中。
1995 智慧在人群中獲得,立願的悲心也自人群的苦難中激發。
1996 學佛的目的在啟發人們愛的本性,使之發揮生命良能。
1997 真正透徹宗教的人,心無分別,因為宗教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愛。
1998 戒重在能守,守戒不得有偏差,亦不能執著。
1999 修行若無決心,心就難定下來。
2000 無法自我控制心念,就會經常犯戒,有損自己的慧命。
2001 純粹修行的心念,會明白守護善良本性遠比追求學問重要。
2002 心有戒律自然行有純真,才是真正受人尊重的人。
2003 自愛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心。
2004 修行是自我檢討,而非指正別人。
2005 唯有自愛,才能愛人、包容人,與人結好緣。
2006 與人百般計較,不只是和別人過不去,也和自己過不去。
2007 真正有學問、有能力的人,必然謙遜為懷,樂於奉獻。
2008 學,就是要學化煩惱為智慧,化有心為用心。
2009 做人如果懂得善解,就會每天歡喜,時時安樂。
2010 要有好的人緣,必定要擴大心胸、縮小自己、敬重別人,讓人人歡喜。
2011 唯有愛才能化解仇恨,啟發愈來愈多的善心,才能阻擋人類的沈淪。
2012 最可貴的是受讚美而不驕傲,被潑冷水而不灰心,這就是平常心、大慈悲心和恆常心。
2013 法出於口,經由耳朵,種在心田,必須把精神從行動中表現出來。
2014 愛心要如常流水,切割不斷,以誠以正,以最誠懇的心和正確的方向紮穩基礎。
2015 打開心門結好緣,不是爭氣要爭志,爭氣會吃不消,爭志力量用不完;讓和風吹醒夢中人,不要像颱風吹毀功德林。
2016 一句淺顯的話,可以美化人生,也可能讓人消受不了。
2017 世間沒有任何物質可以長久,唯有愛才能深深的感動人。
2018 心用在時間上,用在做人處事上,就是一個多采多姿的人生。
2019 貪瞋癡是人與人彼此影響所衍生的習性,修行時要以慈悲布施消滅貪心,以快樂柔順消滅瞋心,以勇毅智慧消滅癡心。
2020 身在福中,要懂得以愛心關懷苦難的人。
2021 當凡夫的習氣減少一分,佛的慈悲心就增長一分。
2022 佛學乃是為追求學問而研究佛法,學佛則需身體力行,瞭解佛陀愛眾生的精神,並付諸行動。
2023 要用感恩的心做志工,有感恩心才會快樂,而真正的感恩就是用行動來表達。
2024 智慧要自己開,心量要擴大,自我要縮小,自然會產生智慧。
2025 有錢並不是真正的幸福,富有愛心才是幸福。
2026 只要我們的心時時充滿歡喜、感動、感恩,日子就不算空過。
2027 大災難考驗我們的愛心與慈悲精神,更挑戰勇氣與毅力。
2028 要做超越紅塵的事,必須先啟發慈悲心,以悲導智,不忍眾生苦就是智慧,不染煩惱即了脫生死。
2029 真正的福田是要往內修,內修──感恩心、尊重心、恭敬心。
2030 有苦難的眾生,才有好事可做,先去做好事,才會產生好人。
2031 慈善是一個循環,多一個人投入慈善工作,社會就多一分正面的力量,充滿善心的地方就是人間淨土。
2032 苦或解脫,祇是心念的轉變而已。
2033 不怕有過錯,只怕不改過;不怕念頭起,只怕不覺醒。
2034 求人不如求己,唯有自己心轉,境才會轉;先順眾生,才能轉眾生業。
2035 凡夫是糊塗在過去,迷惘在眼前;聖人則是覺悟在現在,解脫在未來。
2036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能掌握自己。
2037 真正有價值的人生,是要打開心胸擁抱大地,讓大地眾生因為你的愛而成長。
2038 萬事由心造,快樂從心起,沒有什麼好計較,更不該有比較。
2039 要常常善解包容,慧命才能真正成長。
2040 心包太虛,就是要發大心、立大願。
2041 見人有錯要以愛心去關懷,用智慧去輔導,切莫到處宣揚。
2042 慈濟以慈善起家,終極目標是為了淨化人心;救世要從救心起,先以慈善安定生活,再藉醫療解除病苦,教育、文化提昇人文氣質,去除習氣,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2043 慈濟的建築必把握「技術安全」、「藝術美化」、「實用性強」三原則。
2044 人間舞台從生到老、死,若要無悔,就要付出愛。
2045 人生就像爬坡,只要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難,有耐力踏穩每個腳步,就能爬到山頂。
2046 身行慈忍、口行慈忍、意行慈忍;對內,可自我提昇、精進修持,對外,可逆增上緣、轉禍為福。
2047 生命是一座寶藏,要用心開採才能散發光和熱,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2048 人生的基本問題,在於如何看清自己的心念、煩惱,若無自覺,任憑外界牽引,產生貪瞋癡等種種煩惱,自然苦不堪言。
2049 媒體是民眾的智慧眼,負有文化及教育的使命,要做抗體,不要做病毒。
2050 切莫為感情、經濟等問題輕生,要用毅力、勇氣、智慧處理困境。
2051 修行要時時發心,身莫貪物慾,心不要有染垢。
2052 修行要從人事中用心,捨棄小我和人我是非,照顧好自己的心。
2053 解脫不是別人給的,全在於自己的一念心,多聽多看多做,就會知道如何解脫。
2054 不滿足、重享受、愛計較的貪慾心一生起,永遠不會快樂。
2055 一人一善,創造愛的循環與善的共業。
2056 名利權勢如鏡中花、水中月,用沛然的大愛濟弱扶傾,才能獲得真實的慧命。
2057 人生就像天秤,一念善失去,一念惡就會增長。
2058 把心照顧好,切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造作惡業。
2059 要用愛心去承擔使命,不要因一點點不如意或人我是非,就耿耿於懷。
2060 教導別人也要分內與外。對外要柔,對內要正。
2061 貪瞋癡是慧命的障礙,就像垃圾,應時時掃除。
2062 透徹的法,不是殿堂上的誦經、聽經,而是親身投入實踐後的體會。
2063 分秒不空過,步步要踏實,善念不間斷,好事日日做,妙法時時用,法喜多分享。
2064 慈悲要有智慧,熱心要有判斷力。
2065 癡則苦,智是解脫,是智是癡,一念之間。
2066 唯有將種種癡念去除,心地才能一片光明,才有幸福人生。
2067 每個生命都有其生存的價值和權利,這就是天地間的生命之美。
2068 將生命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覺悟的人生。
2069 信仰,要以智慧來抉擇;抉擇之後,則以信心去力行。
2070 聽經聞法要能夠從耳根入,進而以信心力行。
2071 外同他善謂之和,內自謙卑謂之敬。
2072 上台領眾,下台服眾,多一分愛就多一分覺悟。
2073 引導團隊的良方,在以智慧輔導,用愛心對待。
2074 煩惱不除,智慧不生;不去造福,焉能得福。
2075 「貪、瞋、癡、慢、疑」是心靈五大病,如地雷般能引發毀滅性的災難。
2076 修行不只是保持身行不犯錯,連意念也要不犯過,不能想入非非,心猿意馬。
2077 人事困難,往往難在人,而非事。
2078 在生活中力行佛法,在力行中體悟佛法。
2079 能做到怨親平等,對所有人起平等慈悲心,慧命才能真正成長。
2080 合抱之樹發於毫芒,一顆種子就是一個因,種子長成大樹需要時間,所以要好好把握時間。
2081 要時時將壓力轉化為感恩,並勇於承擔,這就是甘願做、歡喜受。
2082 付出能得到什麼?得到心安、自在,及無與倫比的快樂。
2083 發揚並落實倫理道德,才能挽救日益淪喪的善良人性。
2084 要用感恩心取代得失心,只要心中無私,就不怕任何批評。
2085 人生有許多苦難,能以感恩心面對一切,就是大智慧。
2086 愛是慈悲,覺悟就是智慧,智慧與慈悲平行就是覺有情。
2087 覺悟就是無掛礙,心像明鏡般清淨即是智慧。
2088 因為付出無所求,所以無所爭。
2089 從信仰中啟發悲心,從發心中承擔責任,從奉獻中實現理想,從誠懇中執行任務,從謙卑中廣結善緣。
2090 心歡喜就不怕身心苦。
2091 團體裡每個人都像細砂,或許微不足道,但都很重要,因為這些細砂讓世界變得更美;但是我們心中的無明如果沒有挑掉,就無法變成柔細的沙。
2092 要有拓荒者的心態,勇於投入荊棘遍野的荒地,雖然難免被刺傷,只要用心開路、整地,用心美化,則美麗的桃花園指日可待。
2093 心歡喜,平凡的穿著即是上妙衣服;心不滿足,即使穿金戴銀還是愁眉苦臉。
2094 心中有愛,能庇護、利益一切眾生,散發的氣息即是德香,令人快樂滿足。
2095 用善解包容消業障,以知足感恩植福田。
2096 具足勇猛心和承擔力,則天下沒有做不到的事。
2097 菩薩遊戲人間,所謂的「遊戲」就是放下煩惱,用心做事。
2098 因嫉妒生起的惡毒念頭,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
2099 每天面對人事物,要不斷調和自心,懺悔改進過去的錯誤,從現在起好好修持。
2100 切莫貪得無厭,讓心地垃圾堆積如山。
2101 只執著於自己的看法,就無法瞭解、分享別人胸中的境界。
2102 良知、良能結合起來就是智慧。
2103 生命會隨時日消減,慧命卻要與日俱增,做一個善惡分明的人,不讓煩惱污染清淨的心。
2104 遇到困難挫折時,要當作是練習,才能真正鍛鍊出接各種變化球的實力。
2105 日常生活中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個心念,都是人生劇本的內容,所以要照顧好自己的心。
2106 把握人生正確的方向,才能編出好劇本,演出成功的好角色。
2107 工作中,難免會有壓力及無力感,但身體可以累,心不能累。
2108 修行的道路雖然遙遠漫長,只要用心專一,也能從凡夫地到達佛的境界。
2109 我們要以生命換取慧命,創造積極的人生。
2110 人生道上,一定要有智慧、毅力和果斷力。
2111 用善才能破惡,有愛才能遠離災難。
2112 短暫的人生猶如一齣舞台劇,人人在舞台上時,都應該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將心照顧好。
2113 與其煩惱冬寒,不如創造溫暖。
2114 對他人施予真誠的微笑,是自我修養的一部分。
2115 唯有透過身體力行,將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活在當下,才能真正解決心靈的困頓。
2116 人生道上挫折難免,禁得起考驗,勇於面對現實的人才能突破。
2117 祥和平安的社會,才能讓人有機會實現夢想。
2118 人生只怕不做,不怕做不到。
2119 善於修正自我行為,建立優良品格,則道德之香無處不飄散。
2120 不肯布施是貧,遮蔽別人的善根是賤,自我慳吝嫉妒又阻擋他人布施,就是徹底貧賤的人。
2121 能付出力量就是富,能讚歎他人就是貴,見善隨喜、力行布施,才是真正富貴的人。
2122 老人有三好:經驗豐富好,健康長壽好,走入社會做志工最好。
2123 要影響天地,先改變心地。
2124 想要去除煩惱,唯一的辦法就是放下。
2125 多做一件好事,就多放下一個煩惱。
2126 心理健康兩法寶:成人之美,容人之德。
2127 生理病痛當尋醫治療,心靈疾病應打開心胸,勇敢面對遭遇的困難。
2128 人生的際遇操縱在自己的思想、觀念和作為上,應運用智慧轉變自己的命運,好好撰寫人生劇本,此即運命。
2129 與其要求別人,不如自己盡心盡力投注一分力量。
2130 要改善社會風氣,空談無益,付諸行動才是良方。
2131 付出一分力量,就展現一分努力的成果。
2132 天災難以抗拒,必定要有敬天畏地的心,事先做好防範。
2133 行事以倫理道德為準則就是守本分,人生才有幸福。
2134 敬畏天地,深明因果,自然會照顧好自己的心,調整好自己的行為。
2135 真正福慧雙修的人,必定具有忍讓之心。
2136 能時常自我反省與檢討,就是精進的人。
2137 在人群中恆順眾生,亦不失原則,就是智慧的表現。
2138 敬天畏地並非疑神疑鬼,而是深明因果,以智慧尊重大自然。
2139 集眾善感福德,集惡業招惡果。
2140 凡事都要反觀自照,以求心靈的清淨與平靜。
2141 沒有愛的人生最孤單,最黑暗;有愛的人生才有亮麗,才有光明。
2142 自私小愛充滿煩惱,無私的大愛則輕安自在。
2143 合心才能和氣,和氣才能互愛,互愛才能生出力量,同心協力才能有所成就。
2144 用愛調和,就能消除種種人生病態和社會亂象。
2145 行事作風人人不同,容異己之見是團體和合的要素。
2146 信仰宗教最重要的不是理論解析,而是人與人間的相互啟發。
2147 善用佛法,身體力行,活在當下,就能打開心靈的困頓。
2148 有和氣才有道氣。
2149 心和、氣和,天地萬物自然順暢,當下即人間淨土。
2150 正因為困難,才顯出毅力的可貴。
2151 想要改正缺點,得先學習好的榜樣,對聖賢生起信服的心。
2152 心裡煩惱糾纏,自己就是苦難眾生。
2153 學佛要從人事中做起,無法在人與人之間練出善解的功夫,做人就不能圓融。
2154 要感恩逆境現前,讓我們有增加毅力和勇氣的好機會。
2155 是非要以智慧過濾,照顧好自己的慧命,不受雜音損傷。
2156 消除心靈災難的方法,即時時注意自我的起心動念。
2157 平靜的心能生智慧,在善解中得身輕心安、解脫自在。
2158 才幹能融合智慧和感恩,事情就能做得圓融。
2159 體悟不只是「知道」而已,心境寧靜時,生命與大地融成一體,沒有小我的念頭,心無一物,能在剎那間體會天地宇宙的真理。
2160 心能知足,安分守己,凡事就不會計較、執著。
2161 善念多,穩定的力量就大;惡念多,世間的動亂就多。
2162 匯聚愛的力量,能夠減輕災難。
2163 對身心毫無成長的消費,就是浪費。
2164 人生無常,生命卻因付出而豐富。
2165 觀世間苦難而付出的同時,也要提起智慧的毅力,否則容易陷入悲痛的情境無法自拔。
2166 無所求的付出,是最知足、最有愛心的人生。
2167 勇敢面對過失,對眾懺悔,勇於改過,就是好人。
2168 人間多苦難,一切對立衝突多起於見解不同,因而產生煩惱、摩擦。
2169 地球的破壞者是人,可以挽救地球的也是人,只要肯付出行動,未來就會更美好。
2170 以歡喜心放下身段做資源回收工作,是真正修行的人。
2171 做環保是廣結善緣,面對送來回收物的人,能隨時保持笑容,這就是修行。
2172 要好好做一個自我心地的守護者,然後共同來做大地的保護者。
2173 只要人心即時反省,用愛呵護內在心地,同時安撫外在大地,就能減少天災人禍。
2174 人類生命的維繫,有賴大地萬物不斷提供資源,但對大地最具破壞力的就是人。
2175 人們不以為意,一點一滴破壞自然,日積月累下,演變成大地的大災難。
2176 人人的心地都是一畝田,要用心耕耘,大地景象即是一幅相互扶持的美麗境界。
2177 慧命成長,在於能力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2178 捨不只是身外物的捨,還包括所有的煩惱、無明,都應捨去。
2179 捨貪,才能布施;捨瞋,才能結好緣;捨癡,才能開智慧。
2180 有智慧的人才能勇於捨,身體力行做到捨。
2181 能夠時時付出,讓社會充滿道德之香,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感受,就是愛。
2182 身處人我是非中,能以善解轉化煩惱而得到自在,就是智慧。
2183 人生最有價值的是感恩心,人生最大的力量是愛。
2184 發心就有福,發願就有力。
2185 人間禍福,都是從人的一念間開始。
2186 佛陀的教育要受用,而非利用。
2187 內心有體悟,有自覺,才能從煩惱中解脫。
2188 要懷抱慈悲和智慧投入人群。
2189 在人群中能時時歡喜無煩惱,就是智慧;在精進中心不離道,就是分秒不空過。
2190 智慧在人群中求得,福也是在人群中造就。
2191 淨化人心的志業,必須身體力行去做,才能使善業恆常運轉於人間。
2192 慈濟人文的表現,就是親切的態度、溫柔的語言、歡喜的心。
2193 慈濟人的人生宗旨,是行在菩薩道上;生活教育,則是待人接物真誠有禮。
2194 行菩薩道,必要端正自己的人格,修養好自己,才能去度化別人。
2195 發好願,說好話,做好事,是累積福業;凡事感恩,放下種種煩惱、埋怨、憂愁,就是成長智慧。
2196 切莫只用圓的心態看自己,卻老是用缺角看別人。
2197 真正的布施,是布施愈多愈能縮小自己,不但將有形的物資布施出去,心靈也能捨掉煩惱。
2198 彙集真誠的心,推動善的力量,成就美的境界。
2199 提到「用心」,很多人往往只用心在別人身上,少了自我觀照反而變成多心。
2200 凡事善解才能歡喜自在,才能從人我是非中跳脫出來。
2201 人與人之間若能善解,時時保有自在的心,就能發揮善的力量。
2202 口說好話就是福,口出惡言就是禍。
2203 付出就是造福,善解才能得智慧。
2204 身處人群中,具備善解、包容和感恩心,才能徹底排除人我是非的煩惱。
2205 時時心存感恩,就能自在沒煩惱,這就是智慧。
2206 愚癡、無明帶來爭端,衝突引發災禍;和氣、互愛帶來祥和,平安創造幸福。
2207 要放得下,才能身心自在。
2208 一念愛心,可以造福人間;一念無私,就是淨土。
2209 人不能預知生命的長度,卻能透過付出,積極拓展生命的寬度和厚度。
2210 善惡分分秒秒都在拔河,福禍時時刻刻都在拉鋸。
2211 人生之苦就在心不知足;心不知足,常患得患失,人生哪有幸福?
2212 與身邊的人不能手牽手,如何去牽遠方人的手?
2213 如果沒有教育,社會就不會進步;如果沒有文化,人生也沒有意義,因此各行各業都需要教育。
2214 社會需要教育,教育是優良品質的根。
2215 愛的教育不是寵他,而是細心地愛他,教他懂事、懂理。
2216 有慈悲心和溫柔的聲色,才能表現愛的教育理念。
2217 濟貧是福,教富是慧,福慧平行是菩薩道的基礎。
2218 世間最大的希望就是愛,有愛才有希望。
2219 沒有好的教育,社會就沒有文明,也談不上生活品質。
2220 如果人心能守住平凡、安然自在,就是福。
2221 教學,老師一方面教,還要不斷地學,才有豐富的教材內容。
2222 人生可以美化,美化則從教育開始。
2223 起了貪念就會無知,而且容易迷信。
2224 修心要誠正信實,修身要慈悲喜捨,用愛以身作則。
2225 貧而知足,就能常樂。
2226 感恩包涵了大愛,有了愛才懂得感恩,所以人生不能缺愛。
2227 人在逆境中,才能磨練出自己的本性,並療治自己的凡夫心。
2228 學識固然重要,智慧更是無價。
2229 真正的苦,不在於物質的短缺,而是在心。
2230 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有所用,而且用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2231 個體的美,才能成就整體的真善美。
2232 處事太過理性,就會失去情分;太過慈悲,又會偏護,唯有智慧是中道。
2233 世間的物質,有水才能滌清;人心的垢穢,也需清流淨化。
2234 布施者,心靈常得到安詳和快樂的感受;受施者則不僅生活上得到飽暖,心靈也會感受到人間的溫馨。
2235 慈悲喜捨可以解脫心的煩惱。
2236 生命的價值,不是財富、名聲、地位,而是清淨無染的大愛;生活的意義,不是汲汲營營地追求私利,而是把握當下的每一刻,發揮良能造福人群。
2237 不知現在,一味追憶過去,這是空虛無益的雜念;若迷失現在,只想追尋未來,更是遙不可及的妄想。
2238 以智慧探討人生真義,以毅力安排人生時間,以信心力行人生正道,以勇氣衝破人生難關,以願力主導人生命運。
2239 人應勇於面對命運,能樂觀、堅強,不被命運打倒,便是能運命的人。
2240 學佛最重要的是顧好心念,時時心向光明。
2241 平時心存好意,將生命往正確的方向運作,遇到困厄必能逢凶化吉,因為一善破千災。
2242 真誠行善,心境必然自在輕安無掛礙;心無掛礙,自然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顯現智慧心光。
2243 與其執著經藏卻難以融會貫通,不如用心體會眼前的生活大藏經。
2244 凡夫的心態,常是對人怨怪、嫉妒,對己則覺得委屈,認為做了很多事,得的卻比別人少,因此活得很煩惱。
2245 凡夫心受污染,因此煩惱多,彼此爭鬥、互不相容,造成社會的動亂。
2246 唯有做到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才是六根健全。
2247 一個人的莊嚴或醜陋,在於心理是否健康。
2248 付出多大的代價來突破困境,就能得到多大的智慧。
2249 端正心念,培養定力,才是真正的學佛之路。
2250 不要將幻想的境界誤以為真,要面對現實。
2251 修行之前是凡夫,修行之後就要找回原來的本性。
2252 學佛不能怕磨!
2253 身體健康就是福,心理健康就是慧,若祇有身體健康的福氣,缺乏排除困難的智慧,很難有所成就。
2254 把握善緣做好人間事,則家庭和樂,社會安寧。
2255 不要求回報的功德,才是無量。
2256 靜心則定,靜思則通,靜居則安。
2257 人禍起於人心險惡,唯有愛的力量才能穩定人心,撫平仇恨。
2258 所謂凡夫心,即有過去、現在、未來之分別心。
2259 若能從物質的愛慾中跳脫出來,心自然天廣地闊,無限豐饒。
2260 命是無定論、不可理解的,但自己的願心卻能決定命。
2261 慈濟的文化就是「愛與感恩」。
2262 願傚法佛陀的精神,學做大農夫;耕耘天下眾生心田,化荒蕪成大福田。
2263 佛心無遠近,人的願亦無大小,只要心誠意正,即可達成宏願。
2264 大喜,就是時時刻刻都起歡喜心。喜是沒有嫉妒、驕慢、瞋恚的心。
2265 缺乏正信的人生,在有與無中模稜兩可,最後亂了一輩子的腳步。
2266 懂得帶人雖然很重要,曉得如何配合人,才是真的了不起。
2267 實實在在的道,不是看來的,也不是聽來的,而是要真正去做──確切去實踐,才能表達出真道。
2268 我們應該相信自己,但不可以執著,以為天下唯我獨尊。
2269 善不能以威權行之,不能以善心為名,將己意強加諸人。
2270 心地的無明草,祇有自己能除掉,沒有人可以代勞。
2271 只為賺錢而學習,那是不尊重自己,把自己變成賺錢的工具。
2272 人的生命,要永遠保持像春天一樣,不斷湧出生命力,不斷發揮它的功能,才是活著的人生!
2273 做好事總是要騰出時間,這是人生的目的,也是應盡的義務。
2274 修行得自己下功夫,靠自己的精進來啟發靈明的覺性,不能期望無修自成的果實。
2275 最平淡的日子,心裡最安定。因為沒有患得之心,所以沒有患失之苦。
2276 佛陀講慈悲,是以愛心仁德為體,以誠正和睦為用。
2277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和氣用心,靜思力行,淨土永在身邊。
2278 心誠則靈,有一分誠,就有一分感應。
2279 有智慧的人,即是覺悟後的有情眾生。
2280 善是利益,惡是損害。一念之非即種惡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2281 愛,決不能夾雜煩惱,因為有煩惱就會有污染。
2282 清茶淡香,既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世間的情愛也是如此。
2283 人人若能以「慈忍」施行於家庭和一切眾生,人間便會散發「透徹之愛」。
2284 有感恩心,才會有愛心。
2285 把布施當作本分事,心無掛礙,情無執著,才能逍遙自在。
2286 現代人心靈空虛,容易盲從,更應好好思考人生的問題,從利己利人的大愛做起。
2287 培養好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培養來的才是真的。
2288 生命所擁有的都是煩惱,慧命所擁有的則是菩薩道上的資糧,這才是真富有。
2289 人能「和」,則是非不生。出世之事業能永垂不朽,亦源自一字「和」。
2290 不要貪求佛來感應,要期許自己去感應別人-別人有求,我們必應。
2291 假如每個人都能把我慢、我執、無明去除,人與人之間就不會產生是非!
2292 善盡本分,時刻反省自己,自覺人生有所偏差或虧欠,就要即時掉轉回頭,不要再身陷其中難以自拔。
2293 祇有知足、感恩,人生才會幸福。
2294 多求也多變,多變也多生,多生也多滅。生生滅滅,日日年年。
2295 人格的尊貴,不在身著綾羅錦緞,只要心地善良,行為端正,穿著整齊得體,即能受人敬重。
2296 心中有信,願力無窮;心中無私,其福無量。
2297 歡喜笑、快樂吃、健康做、安心睡。
2298 知足的人,勇於付出、樂於分享,心胸無限寬廣。
2299 人生的苦惱不分貧富貴賤皆有之。
2300 事物因人心之分而有美醜、好壞之別,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重要的是心要知足。
2301 在貧困中不難過自卑,能安分樂道;在富裕中不驕傲自滿,能以禮待人。
2302 死掉過去的煩惱心,生出今日解脫的境界。
2303 為生活而工作很痛苦,而工作為生活很快樂。
2304 人的苦源在於心的貪慾多求,求不得者有患得之苦,擁有者有患失之苦。
2305 人生愈簡單愈快樂,愈單純愈幸福。
2306 凡事不要想得太複雜,否則容易傷人又傷己。
2307 人生本來就不平等,強求平等只會帶來苦惱。
2308 修行一定要經得起磨練,將混亂的心磨練成靜心,使自己在動的境界中不動心。
2309 時時自我祝福,並時時以溫暖的愛語祝福他人。
2310 「珍惜生命」的意義,是「讓生命活得有價值」。
2311 人有貪念,就容易損害別人來利益自己。
2312 用單純的心態,做複雜的事。
2313 有錢的人苦,沒錢的人也苦;閒的人苦,忙的人也苦。祇有知足的人不苦。
2314 發願做生命的農夫,就不能讓心田廢耕,雜草叢生。
2315 慈善與醫療屬於事,教育與文化屬於理,其最大的意義就是「事理雙運」。
2316 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人事皆無爭,則世界亦安。
2317 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
2318 世間一切精巧物質──色相,只不過是滿足凡夫心的一時虛榮而已。
2319 面容動作、言談舉止合宜得體,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養忍辱得來。
2320 欣賞他人,即是莊嚴自己。
2321 錢會害人,錢也會救人;要好好利用錢去救人,不要被錢所利用。
2322 為人處事要小心、細心,但不要「小心眼」!
2323 知道反省過去,才是正確的人生。
2324 與其擔心社會現狀,不如化作信心,並付出一分愛心。
2325 社會需要你,就必須趕快付出;今天走的動,就趕快起步。
2326 多一分人事歷練,就多增長一分智慧。
2327 人生必須上進積極,不要因為境遇的得失而喪失生存鬥志。
2328 心有定力,智慧自然產生。
2329 把他人拿來作自己的鏡子,看到優點可以自我鞭策,看到缺點則自我反省。
2330 有慈悲心的人,就會有柔和的風度;慈悲柔和可以化解煩惱。
2331 佛前的燈不必刻意地去點,要緊的是點燃我們的心燈。
2332 天堂和地獄,都是由心和行為所造作。
2333 以佛心看人,人人皆是佛;以鬼心看人,人人皆是鬼。
2334 非來變成是,惡來即成善,任何是非皆善解之,則無是非。
2335 有智慧的人能捨,能「捨」就能「得」,得到無限的快樂。
2336 一生的罪與福,都是人自作的。最可怕的是人,最可愛的也是人。
2337 人都是求「有」,有就是煩惱。
2338 要原諒一個無心傷害人的人,不能做一個輕易就被別人傷害的人。
2339 自我批判的認錯心理,是人格昇華的階梯。
2340 能為人服務比被人服務有福。
2341 施比受更有福。真正的快樂,是施捨出去後的那分清淨、安詳與喜悅。
2342 人生的幸福沒有準則。能關心別人、愛護別人者,即是福中之福人。
2343 話要講得恰到好處,多一句、少一句都不好。
2344 要做個受人歡迎和被愛的人,必須先照顧好自我的聲和色。
2345 要別人適應自己,不如自己先去適應別人。
2346 貪求名聞,為名為利而爭,不僅喪失志節,也敗壞名譽。
2347 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
2348 布施者,心靈上常能得到安詳和快樂的感受。
2349 有一分彎腰耕作,就有一分踏實收穫。
2350 一善破千災。
2351 在團體中,必須耐煩、耐磨;能夠解開心結、打開心胸,團體才會進步。
2352 在團體工作中,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才能發揮「和合」的力量。
2353 「眾志和合」,所願必成!
2354 合心才能協力,協力才有大力。
2355 合心「愛灑人間」,用愛膚慰人間。
2356 人心善則天下平,人心惡則災難起。
2357 發好願,說好話,做好事。
2358 時時歡喜,即時時吉祥。
2359 時時心存善念,則一切平安。
2360 帶人要帶心,用真誠的愛、合理的方式來待人處事,就能深得人心。
2361 入群處眾之間,要做到與眾合心。
2362 留一些空間給自己和別人,凡事不要執著於自己對。
2363 愛灑人間就是把大愛灑在人與人之間。
2364 君子為目標,小人為目的
2365 人事多變化,要從「多變化」中,去自我教化如何人事圓融。
2366 尊重自己,看重別人;人人和氣,彼此關懷、互愛協力,就是真善美。
2367 人心最需要的是「和氣」,祥和之氣才是社會的福氣。
2368 與人廣結善緣,不但可以莊嚴身相,還能讓人一見即起歡喜心。
2369 少說一句錯失機會;多說一句敗壞事情。
2370 一個讓人喜歡親近的人,必定語聲柔和、態度謙恭有禮,令人入耳又入心。
2371 使用暴力,只會使問題惡化;心平氣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2372 遇事冷靜,自然心氣平和。
2373 各執己見,不僅傷和氣,更會形成難以跨越的鴻溝。
2374 團體和諧,表現在人人柔和的聲色上。
2375 外同他善謂之和,內自謙卑謂之敬。人人和敬,團體才會興旺。
2376 世間的美景從心造,世界的和平也從心開始。
2377 「大愛」──以一分平等的心,將愛遍及每一個人。
2378 一方有難,十方來助,就是互愛。
2379 自愛的人才能真誠愛人,真誠愛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敬愛。
2380 與其以私情擁抱一個人,不如用大愛擁抱蒼生,活出自己亮麗的人生!
2381 人人化小愛為大愛,就是互愛。
2382 希望別人對我好,就要先對別人好;希望得到別人關懷,就要多付出。
2383 左鄰右舍若能相互幫忙,彼此就是對方的活菩薩。
2384 不論貧富貴賤,只要是生命,都值得尊重和愛惜。
2385 不斷對人付出愛心,就是累積「大愛資糧」。
2386 人人善念不斷開啟,大愛就能普及世界。
2387 小愛充滿煩惱,大愛輕安自在。
2388 因有共同的大愛,時空雖然相隔,心力卻能彼此相繫。
2389 不要輕視自己的一分力量,要影響天地,先從改變自己的心地開始。
2390 天天發揮愛心,就不會產生惡念;天天為善,就不會出現惡行。
2391 以天為蓋、以地為載,人與人要互愛互助互相成就,發揮大愛的慧命共同體。
2392 用愛膚慰人類心靈的創傷,更要用愛撫平地球的創傷。
2393 以佛心看人,週遭遍地人人皆是佛;以鬼心看人,則處處都是猙獰的鬼影。
2394 要以愛心承擔使命,不要因稍不如意或人我是非要耿耿於懷。
2395 唯有打開心胸,付出大愛,才能得大智慧。
2396 世間最牢固、永恆的美,就是人人心中的大愛。
2397 只執愛自己,而不為別人著想,就無法與人有效溝通。
2398 人都怕死、怕痛苦,難道其他生靈不怕?所以我們要愛護生靈,尊重生命。
2399 天堂和地獄,都是由心和行為所造作。我們不要怕地獄,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2400 聖人與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異在於聖人可以自我掌握時空。
2401 「協」力就是三個人同一心力。
2402 眾人的力量聚合,朝同一方向推動,就是一種整體美。
2403 匯聚眾人的力量,朝向同一目標推動;人多力大,世間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2404 社會多一個好人,人間就多一分善業。
2405 用善業共聚的福業,來消除不善的惡業。
2406 社會的安定,少不了任何一分美善的力量。
2407 與其要求別人配合自己,不如要求自己主動與人和合。
2408 自己要先付出,才能帶動別人付出。
2409 感情薄弱就無法走入人群,理智不足則會誤事,二者運用得當則無事不成。
2410 以單純合心,以誠懇和氣,以真情互愛,以無私協力。
2411 真正的超越是付出無所求,還能同時感恩
2412 能知足就會快樂,有感恩心就沒有敵人。
2413 理講太多,情就薄;不如放下身段,用愛和感恩與人心貼心。
2414 用歡喜心付出,用感恩心投入,就不怕辛苦。
2415 心懷感恩、知恩相報,就是不忘本的人生。
2416 心中有愛,才會對人對事,時時懷抱感恩。
2417 多一分感恩,就少一分抱怨、多一分美化。
2418 教育最重要的本質是:將愛與感恩心,代代傳承。
2419 人應該相信自己,但是不可以執著。
2420 心懷感恩就會有感動,有感動就要付諸行動。
2421 被人指正,當「感恩地接受」;見人有錯,則「尊重地提醒」。
2422 感恩、互愛,是福慧的活泉。
2423 以感恩心面對世間萬物,不但能領略大地之美,也能止惡行善。
2424 「才幹」融合「智慧」,再加上對他人的感恩心,才能將事情做得圓融、圓滿。
2425 開口動舌看似簡單,其實事關重大,因為道在語默動靜間。
2426 感恩受幫助的人,因為他們成就我們培養愛心的好因緣。
2427 人與人之間能彼此感恩,就是福。
2428 有餘力就幫助別人,是感恩心的落實。
2429 孝順就是當父母有需要時,能夠歡喜付出。
2430 人生多欲為苦,多欲不僅帶來煩惱並且使惡業增長。
2431 錯在哪裡?怨在哪裡?一切祇是觀念而已!
2432 看得開,天下沒有不能解決的事;看不開,即使享受,也覺得苦澀。
2433 心開運就通,運通福就來。
2434 心境美,看什麼都美。
2435 能設身處地為別人想,就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
2436 一般人,任勞容易任怨難;偉大的人格,乃在勞而不怨中培養。
2437 能被人利用,表示自己的生命具有價值。
2438 天下沒有不能解決的事,就看自我是否願意「解結」。
2439 人有一分願心,即使有痛苦,也會痛得「痛快」!將苦快快過去。
2440 世間沒有所謂公平與不公平,心境若平,則一切都平。
2441 有智慧的人能「轉苦為樂」,因為心中已無「辛苦」二字。
2442 善念生,就會善解;惡念消,就不會作惡,則災難自然遠離。
2443 心地柔軟的人,能用最誠懇的語言,化解人的糾紛、心靈的苦難。
2444 信己無私,信人有愛。
2445 用心說話,婉轉、溫柔地表達直言直語,就能說話「直而圓」。
2446 在付出關懷中,要自我調適心情,以免行善助人卻不得輕安自在。
2447 以真誠心待人,用善解心與人互動。
2448 塵世裡最貴重的禮物是原諒。
2449 甘願做歡喜受,這是承擔使命,而不是承受壓力。
2450 以慈悲之眼觀天下眾生相,以智慧之耳聽天下眾生音。
2451 歡喜心就是最莊嚴的道場!
2452 心寬則天地寬!
2453 能包容別人的是非或缺點,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2454 包容異己之見,是團體和合的要素。
2455 真正的慈悲,要從推己及人開始做起。
2456 凡事要用平常心對待。
2457 內能自謙即是「功」,外能禮讓即是「德」。
2458 如何紓解心中的壓力?「心寬」、「量大」。
2459 法無高下,貴在能用,能用的才有價值。
2460 與其鑽牛角尖於他人的缺點,不如深入體會別人的優點,好好學習。
2461 培養「船過水無痕」的修養功夫,不要在意別人無心的錯誤。
2462 以清淨的智慧、靜寂的心來觀世間相,才能分辨出人生該走的路、該做的事。
2463 抱著寬柔的心,來看待別人的錯誤。
2464 用智慧善解,用慈悲包容。
2465 不論付出有形的東西或無形的方法,都是布施。
2466 以身形感化、教化,不僅能轉化人心,還能轉化人的行為。
2467 要有「捨而無捨」的功夫,才能做到付出無所求。
2468 安守本分,踏實於現在,不為過去事而煩惱,不為未來事而不安。
2469 奉獻生命、奉獻時間、奉獻體力、奉獻智慧都叫布施。
2470 從付出中去看真實的人生,同時修正自己的習氣,進而體悟超越的真理。
2471 不輕小善,點點滴滴匯聚,就可以給人最實質的幫助。
2472 輕輕的一個笑容,可以使徬徨的心穩定下來。
2473 螢火蟲雖小,飛在黑暗之處也會閃閃發亮、散布光明。
2474 看到別人成功,生起歡喜心讚歎,這就是「隨喜功德」。
2475 慈悲就是造福,喜捨就是修慧。
2476 人與人之間相互扶助,就是慈悲的表達,就是布施。
2477 「一人一善」,當從自己及身邊的人做起。
2478 能去付出,就會感到自己是個有用的人。
2479 從付出中獲得滿心歡喜,從付出中藉事鍊心、涵養開闊的心量。
2480 真正用心付出的人,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2481 唯有多付出,並且縮小自己,才會感到天地之寬廣。
2482 付出當下,福已在其中。
2483 無相付出,所得無量。
2484 以「法」幫助人,自心亦感到助人的歡「喜」,這就是「法喜」。
2485 想辦「法」幫助人,使對方得到真實「妙」用,那麼所運用的就是「妙法」。
2486 修行不是獨善其身,而是藉由付出來修心。
2487 行善是人的本分事,不僅日行一善,千善萬善都要去做。
2488 事事做好事、時時做好人,則日日過好日、年年過好年。
2489 法不在深,受用即妙法。
2490 用自己的毅力、信心和勇氣去抵抗誘惑。
2491 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2492 人生在世,不論環境、遭遇如何,都要守住本能、守住本性、守住本分。
2493 為所應為、為所當為,而不是為所欲為。
2494 喝酒──「大則傷人,小則傷身」同時也破壞自己的形象。
2495 遵守禮節、倫理就是持戒。
2496 做人不能靠外在的限制來束縛,心中應有一條不能踰越的界線。
2497 人生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
2498 能自我約束,不妨礙別人的自由,才是自治的真義。
2499 失去世間的財物,可以再賺回來;但若失去人格,就會陷於萬劫不復的地步。
2500 人生真正的偉大是,盡本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501 人要善於調節生活,不論是睡眠或食量,都不可太過與不及。
2502 服裝儀容要整齊清潔,以襯托氣質;吃有吃相、睡有睡相就是生活的文化。
2503 戒菸、戒酒、戒檳榔,必定要堅定心志,說改就改。
2504 造謠除了傷害別人,也使自己種下無量的惡果。
2505 父母心中有戒,才能以身作則教好孩子;教師心中有戒,才能培育出心地善良的學生。
2506 獨處時還能端正行事,才是真正的君子。
2507 人的通病是,膨脹自己容易,縮小自己卻很難。
2508 最好的管理不是約束、控制,而是啟發每個人自我管理的能力。
2509 心中有戒,所作所為就會心安理得。
2510 誠實就是持戒。
2511 戒,如同明月之光,導人從迷茫走向覺悟。
2512 持戒,就是縮小自己、尊重別人,為自己負責任。
2513 持戒,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心,不要計較、排斥他人。
2514 去除無明的貪、瞋、癡,才能預防人心土石流。
2515 不好的習氣就像心靈的病毒,應謹防它的滋長。
2516 以愛為管理是期許人人要自愛,提升自己的智慧、增長內心的慈悲。
2517 貪、瞋、癡三毒不除,內心的明鏡就好像沾染層層塵埃。
2518 心中有「戒」,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2519 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2520 如果沒有毅力、不忍辱,就無法向前精進。
2521 遇到人事爭執時,退一步,海闊天空。
2522 遇事能忍,久而久之成習慣,就能達到「忍而無忍」的境界。
2523 知進退,是人事圓融的重要法則。
2524 放下身段做環保,就是一種修行。
2525 忍而無忍,才是真正的忍。
2526 不只大事要忍,小事更要忍;因為小事不忍,往往會誤了大事。
2527 世間有哪個人不苦?但是,不能忍受就會更苦。
2528 忍得這一世的坎坷,即使無端吃了大虧,還能打開心門得智慧,堪稱「大徹大悟」的人。
2529 秉持信心,付出愛心,安頓人心,只要有心就不難。
2530 世間沒有不能解決的事,只要有心,再大的難關也能突破。
2531 能守持團體生活的規矩,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就是精進。
2532 妙法時時用,善念不間斷。
2533 好事日日做,法喜多分享。
2534 「知道」與「做到」仍有一段距離,知道道理,還必須身體力行去做到。
2535 人生要面對現實,注重真實的現在、做實際的事,不要存有幻想。
2536 歡喜接受當下的環境,學習適應、克服困難,轉苦為甘,這就是隨遇而安。
2537 不要怕長江後浪推前浪,因為有後浪向前推,才有足夠的動力向前進。
2538 凡事起頭難,但是只要用心,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2539 立志向善者,就會向上精進;立志向惡者,就會向下墮落。
2540 放下身段,縮小自己,把生命和慧命相結合。
2541 不要為他人的聲色、言語而耿耿於懷,別人沒有修行是他的事,重要的是自己要修行。
2542 錢財是造福的工具,身體健康是修慧的載道器,能出錢、出力,就是福慧雙修。
2543 以出世心做入世事,能付出無所求,慧命必得成就。
2544 常懷抱受教之心,則時時處處無一不是教育。
2545 心鏡若能擦拭乾淨,自然是非善惡分明。
2546 將心地當作道場,平等禮敬一切人。
2547 做事雖然要用心,但要自在、輕鬆,切莫過於求好心切而變成壓力。
2548 凡夫都有習氣,能堪得住種種人事的考驗,才能紅塵自在。
2549 學道不難,但若無法恆持當下心念,就會變得很難。
2550 如果心念常停留在過去,就無法專注於眼前當下的人事物。
2551 說得千萬遍,不如做一遍。
2552 適當的壓力是累積福慧的助力與衝力。
2553 造福人群的迴向是造福自己。
2554 人生不怕慢,只怕站。
2555 百劫為一念,剎那為一劫。
2556 心境寧靜,無人我是非,也沒有任何物慾,故能體悟超越的智慧。
2557 心不隨境轉,自然生定,進而開啟智慧。
2558 在生活中體悟道理,即「活禪」;離開生活,將是一無用處的「死禪」。
2559 隨時收攝自心,習慣而成自然時,任何場合,都能專心一致。
2560 心境常在寧靜、安詳中,則能透徹宇宙萬象。
2561 不要為過去的雜念而亂了現在的心念。
2562 雖有千秋百世的理想,但決不能疏忽現在的任何一件事。
2563 「心無煩惱」就能「明心見性」。
2564 一切環境是心所造,身心不受污染,當下就是淨土。
2565 「心上無痕」是最上乘的心地功夫。
2566 專心就是禪定。
2567 用心付出之後,自能體會「心自閒」的寧靜與喜樂境界。
2568 只要心靜、心淨、心敬,境就靜;心地寧靜的風光,無限美好。
2569 最靈驗的佛就在我們心中,最有力量的菩薩就是我們的手腳。
2570 煩惱不住心,人忙心不忙。
2571 真正的智慧是能看淡一切、能突破一切、能看淡臉色、能聽淡聲音。
2572 付出無所求而心歡喜就是智慧。
2573 該做的及時做,不該做的不犯錯。
2574 常常為自己祝福才會有福。
2575 聰明是分辨利弊得失的能力;智慧則是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2576 愚笨的人在心中築起一道牆,智慧的人則能拆掉那道牆,與人和睦共處。
2577 要充實智慧,一定要放棄執著和偏見。
2578 被陰影覆蓋的心田,智慧無法增長。
2579 懂理的人不一定懂事,但懂事的人一定懂理。
2580 實際做了才向人說,是真正的「說」道理!
2581 理想可以高遠,腳步則必須落實於現在。
2582 肯承認自己錯誤並虛心改進的人,就能增長智慧。
2583 發脾氣,將使智慧無法增長。
2584 把危機視為轉機,凡事就看得開。
2585 人都是在原諒自己的那一分鐘開始懈怠,應時時自我警惕。
2586 人生如高空走索,應專心一意往前看、向前走,不要回頭空懊惱。
2587 命無定論,是很難理解的事。但是,命卻可由自己的願心來決定。
2588 畫餅不能充飢,水中泡影不能串成項鍊。
2589 菩薩的人格,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完成。
2590 要看到社會有好人,自己就要先做好事。
2591 平時沒事對別人很好,這不是功夫;當發生事情時還能對別人好,才是真功夫。
2592 盡人事、聽天命,不要把「難」放在心裡。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了。
2593 被人支配的人,是有能力的人;支配人的人,是有才智的人。
2594 人生無常!社會需要你,就必須趕快付出;今天走得動,就趕快起步走。
2595 不要擔心載重,只要把穩方向盤,任何車都能開。當別人到達的同時,自己也到達了。
2596 在正義之聲的呼喚下,願意犧牲者有多少呢?
2597 人生如舞臺。定業來時,會演出令人料想不到的另一齣戲。
2598 世間言語、文字或名位,繽紛迷離,姿影綽約──因其多彩多變,故不真實。
2599 變動的道非真道,祇是修行的工具而已;故須能取、能捨、能善用而不執迷。
2600 事事皆「有」則會迷,樣樣皆「無」則會斷;言「有」則執常,言「無」則執斷。
2601 無信與迷信二者,寧願「無信」也不要「迷信」。信必須智信,不可捕風捉影。
2602 迷信不如無信,學佛一定要轉迷為智,離開眾生的煩惱心,回歸清淨無染的佛性。
2603 修行不在於長篇大論,也不是高深難解的抽像概念,而是如實、深切地了知人性的本然。
2604 靜坐是為調身、調心、調氣,要調得身心如一,動靜一致。
2605 活生生的往生,當下即是淨土。
2606 正信佛教的禪定叫三昧,意即正定,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磨練所成就,屬修道的方法之一。
2607 無所求的奉獻,及為一切眾生而修養自己的言語行動,就是學佛。
2608 佛陀的教育不只教我們如何了生脫死,更教我們如何包容人、不與人計較。
2609 學佛要修養到無論發生什麼事,心中都沒有絲毫委屈感。
2610 成佛不成佛,端在做人。
2611 學佛要有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
2612 人生難得灑脫,要灑脫必須擁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標,才能得到真正有意義的灑脫!
2613 佛教徒應具足運動家的精神,只要肯精進,一定可以到達終點──佛的境界。
2614 宗教的力量,不僅能鼓舞人們的身心,並能帶來心靈的淨化。
2615 正信的佛教徒稱「禮敬諸佛」,不只是「拜佛」,而是要學佛陀的大慈悲和大智慧。
2616 欲成就菩薩道業,必須擁有不畏心勞、不懼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達到。
2617 菩薩的愛像一杯清水,可以從上透視到底,沒有一點色彩,此即「清水之愛」。
2618 人間如舞臺,人人都在舞臺上扮演各自的角色。
2619 愛本來就無窮無盡,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
2620 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練吃苦的心志。
2621 人一旦生活在憂愁惶恐中,就很容易喪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與逃避的深淵。
2622 同參,是同修間彼此相互切磋、去除習氣,唯存清淨佛心的意思。
2623 學佛,最重要的是培養慈悲心。若失去了慈悲心,就是失去佛教的精神。
2624 常能反自己而無過失,即得解脫自在。
2625 信佛而不學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學佛,就是愚行。
2626 學佛所注重的不只是理論、學問,還要能身體力行。
2627 逃避責任,尋求一生的清閒,就無法延續自己的慧命。
2628 要和睦人間、合群人生,才是真正的學佛。
2629 學佛是為眾生而學佛,做人是為工作而做人。
2630 我們要接受天下人、事、物的磨練,方能成為一個堅強的偉人。
2631 滴水成河──將一滴滴的雨水集合起來,就可形成一條河。
2632 人若能面對現實,歡喜接受過去生中的善惡業緣,謂之「忍辱」。
2633 富有並不代表幸福,真正的幸福是「安詳」。
2634 講話要溫和輕柔,態度要謙誠親切,才能使人身心感到溫馨而和樂。
2635 聰明的人,心地常充滿熱惱,必須用智慧淨水沖洗,才能透徹清涼!
2636 要常常為自己祝福──唸唸解脫自在。
2637 至誠的愛心,可以溫暖人們心靈的淒涼。
2638 能惜福的人就能行善,能行善的人必能時時快樂,這就是幸福人生。
2639 多一分愛就多一分福,多一分福就少一分災難。
2640 孩子要教而非管,為人父母應做孩子的朋友,多與孩子溝通彼此的想法。
2641 有做才有得,力行才能成道。
2642 直心即道場,直心即是誠實心。正直無諂曲之心,乃是萬行之本。
2643 窮人知足富有餘,盲人善解道不偏。
2644 人與人之間難免有「對」與「不對」,做人就是在這對與不對之間,打開心胸來包容。
2645 貼近是「親」、體諒是「愛」,珍惜因緣,用包容的心,去善解。
2646 人命只在呼吸間,如能抱著過「秒關」的心態,就會愛惜生命、珍惜人生。
2647 人若無所事事,只想著:痛啊!苦啊!那麼時間祇是平白地過去,痛苦反而更加嚴重。
2648 有病的人我們幫他醫療,有急難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及時伸出援手,這些功德比放生還要大。
2649 助念佛號,是安慰即將往生的人,使其心不恐懼,心靈得安詳。
2650 在平凡的人生中,自我約束行為、自我反省,把好的形態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精進」。
2651 道心亦即理性。慾念如果擴張下去,就會埋沒理性;理性如能發揚起來,就可以制止欲心。
2652 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誠意、謙虛的態度。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有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
2653 智慧與煩惱,好像手心與手背。其實二者都在同一隻手上,但手背無法拿東西,若反過來用手心,則雙手萬能。
2654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若逃避現實,離開人與事,便無從產生智慧。
2655 倘能以愛待人、以慈對人,就不會惹禍傷身。所以做人應該吃點虧,做個大智若愚的人。
2656 凡夫就是喜歡追求神奇鬼怪,心才會亂。其實修心很簡單,只要「斷貪」──哪一個人心亂不是為貪?
2657 處理事情,感情要蘊藏在理智中;與人相處,則要把感情表現在理智上,如此才會事圓、理圓、人也圓。
2658 磨人的人,自己會受損;被人磨的人,不只沒有受損,還會發光,是真正的鑽石。
2659 把戒守好就能心安,心安才有定力;有定力才能產生智慧,有智慧則能解脫痛苦。
2660 以溫柔的語言撫慰憂愁之人,以智慧的話語化解他人紛爭,以行動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這就是布施。
2661 天下事一個人做不來,必須很多人手同時推動,很多腳力同時邁進,才能成就天下事。
2662 愛人的同時就是愛自己,任何事想得開、放得下,不與人計較,就能解脫自在。
2663 競爭蘊藏了傷害的因子。只要有競爭,就有前後之分、上下之別、得失之念、取捨之難,世事也就不得安寧了。
2664 人之「心思」如鏡。欲求得智慧、明辨事理,必須遠離人我是非煩惱,此即「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2665 所謂的煩惱,並非以人的生活物質作標準,而是以心境狀態來分別。人若不知足,就永遠處在煩惱中。
2666 富有的人若不懂得善用財富,也會被社會人群所遺棄。其孤獨與寂寞,恐怕比窮困的人還痛苦!
2667 勇敢面對現實,遇到困難要歡喜承擔,把握人生做好事,聚合大力量為眾生服務。
2668 要求別人完美,不如先要求自我的完美;要別人適應自己,不如自己先去適應別人。
2669 信能渡淵──只要有信心,即使大河也可以設法渡過;反之,即使近在咫尺,也無法到達。
2670 攝為船師,攝就是接受;只要有信念,肯接受佛陀的教法,佛法就像是一條船,可以送我們到達解脫痛苦的彼岸。
2671 緣能成就一切道業;然而,道業也要「把握因緣」才能成就。慈濟志業,即是修行「菩薩道」的最好因緣。
2672 做慈濟猶如推車上坡,參與的人要努力往上推、不可停頓,並要以信心和毅力突破困難、勇往前行。
2673 芸芸眾生,本來可以相處自在,過著和樂、安定的生活。但因「心無厭足」,為了多求,難免心起煩惱,增長惡業。
2674 人,大多數有名利之心,與人爭、與事爭。如能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人事皆無爭,則世界亦安。
2675 慈悲濟世的志業,可啟發社會人心的良知良能。多一位慈濟人,社會就多一個好人,所以要推而廣之。
2676 如果人人發揮慈悲心,即可形成「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並具足無量悲願的濟世力量。
2677 爭,祇能「為善競爭」、「與時日競爭」,一旦爭的對象從自我投射到別人身上時,爭就成為一個很不安的字,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2678 成就菩薩道,必須經得起磨練。做慈濟、學習做人間菩薩,必須認真做本分事,遭遇困難時,必須再接再厲去克服。
2679 當志工有三要:一、要不畏苦,能耐勞;二、要愈忙愈開心,愈做愈歡喜;三、要體悟無常,柔和自在。例如:知道病人得了癌症,不要展現憂愁的氣氛,要輕鬆自在,理智地開導病患。
2680 有福報的人賺錢很輕鬆,是計「秒」賺錢;欠缺福報的人,一輩子勞勞碌碌仍一事難成!慈濟是一方大福田,能讓大家播種福因,並在今生、來生收穫福的果實。
2681 成就無量的功德,就是滅除無量的煩惱;捨苦惱的此岸,到達極樂的彼岸,謂之「得度」。
2682 受人批評,等於上了一課。應該認真聽、仔細做,謹言慎行,去除我慢心,無我執、無我相,修心養性,端正自己的行為。
2683 一個人的言談,是人格的表現,關係人一生的信譽。要立足社會,首先要能取信於人;若能篤信、誠實、慎守口業,則能樹立自己的品格。
2684 欲使眾生離苦得樂,必須以「智慧」為中心,以「方便」為工具。
2685 要做個受人歡迎和被愛的人,必須先照顧好自我的聲和色。面容動作、言談舉止合宜得體,都是從日常生活中修養忍辱得來。
2686 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閒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說苦是因為他不能堪忍!愈是不能堪忍的人,愈是痛苦。
2687 人事的艱難與琢磨,就是一種考驗。就像一支劍要有磨刀石來磨,劍才會利;一塊璞玉要有粗石來磨,才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2688 非來變為是,惡來即成善,任何是非皆善解之,則無是非。聽到任何是非,要視為修行之增上緣,萬萬不可堆積在心中長無明草。
2689 把心胸放開,自然就可斷除煩惱。為何人會有煩惱?是因為心胸狹窄,容納不了不喜歡或是比自己能幹的人。
2690 人間壽命因為短暫,才更顯得珍貴。難得來一趟人間,應問是否為人間發揮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長壽。
2691 人們往往就是太執著,而有分別心。是你、是我,劃分得清清楚楚,以致對自己所愛的拚命去爭、去求、去嫉妒,因為心胸狹窄,所處處都是障礙。
2692 人的個性,不要像山上剛炸碎的石頭,每個角度都銳利而刺人,要如海灘小圓石的光滑,讓人摸了很舒服。
2693 能大智若愚地對待他人,才可免除計較而自在;能精明地對待自己,才能把握時日和人生。
2694 做人固然不應將自我看得太重,但也不要自輕己靈。即使自己祇是一根小螺絲釘,也要注意有沒有鎖上、鎖緊,以便充分發揮功能。
2695 無法要求他人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但是可以自我要求,將「不可能」的事轉為「可能」。
2696 無限的愛慾與情慾,是人生苦惱的根源。要去除這些苦惱,唯有──「知足」。
2697 不知足的人,即使再怎麼富有也常感缺乏,與貧困的人相差不了多少;而貧苦的人雖然物質缺乏,但如果知足,他的心靈也會很富有。
2698 知足的人,即使祇有一分力量,也可以發揮一分功能,為人群奉獻愛心。
2699 做人應該時時感恩已擁有的一切,勤儉自持,發揮良能為社會付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就是無量的福慧功德。
2700 人常不滿足,即使擁有了一分,還會想要更多一點。愛慾心若無法滿足,就會一直處於欠缺中;如果能自我滿足,就會處於安穩、快樂的環境。
2701 人應該摒除「自己不如人」的心念,用心於如何對待別人、幫助別人,才是真正少欲知足、快樂的人生。
2702 仁慈、善良的人,以樂人之樂為樂、利人之利為利,此即真正的智慧;如果以利己之利為利,則祇是聰明而非智慧。
2703 修習佛法並非學聰明,而是要開智慧。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專念一,從事入理,即能產生智慧。
2704 不要輕視己靈,我們與佛有同等的智慧、同等的慈悲大愛,佛能我亦能。
2705 癡迷的感情,會使心地黑暗;以智慧點亮心光,就能去除種種癡暗。
2706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生何必錙銖必較?其實,心安即是福,當下能做即是福,眼前歡喜即是福。
2707 付出其實就是最大的收穫,因為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幸福。
2708 時時保持快樂的心境,把快樂的氣氛散布給四周的人,此即「慈」;眾生有苦難能及時為其拔除,此即「悲」。
2709 願我們的慈悲心永恆地散布到每一角落,使眾生如沐浴在溫和明亮的月光下,得到真正的清涼快樂!
2710 在苦惱的眾生中,能起勇猛精進心、慈悲心、喜捨心,去救助苦難的人,才能獲得心靈上的快樂和永恆的解脫。
2711 每個人都希望過得幸福快樂,但幸福與快樂並非用物質來衡量,而是一種精神上的感受。若能常心滿意足,就是最幸福的人!
2712 能幫助別人,能為社會盡一分力,即使一點一滴都有大用;因為有一分心,就有一分力量。
2713 對別人能多原諒一分、多讓一分,就能得到十分的福。所以說:「心寬就是福。」
2714 吉祥,就是一切災患惡事不近身,凡事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吉祥就是福。
2715 人應擴大愛心,於富中修慧,使福慧平行齊進,並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即是植福修慧。
2716 成就福業有四種方法:恆行法施、起大悲心、度化有情、忍辱定靜。
2717 心性軟弱,缺乏勇氣、信心面對現實的人,容易被人事問題所困擾而渾渾噩噩虛度一生!
2718 信佛不是要求財勢名利,而是要使人人對自己有信心,培養毅力,發揮勇氣,訓練自己莊敬自強,不依賴他人。
2719 學佛必須培養正信,對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並拿出勇氣降伏憂愁、慾念,才能獲得輕安和解脫。
2720 在經濟富有、政治自由時,更要提升精神文化,讓人人的心靈淨化。
2721 錢財本是身外物,身外之物當然就有聚散的時候;因此,有錢時不必得意,沒錢時也不必悲哀。
2722 同樣是過一輩子,慾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氣力,才能滿足需求;而慾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煩惱,便能安穩的終此一生。
2723 不爭的人,才能看清事實。爭了就亂了,亂了就犯錯,犯錯就容易失敗。要知道,普天之下,並沒有一個真正的贏家。
2724 心如要常常保持快樂,就不要把人與事當成是非。有些人常常起煩惱──因為別人一句無心話,他卻有意的接受。
2725 修行,是分分秒秒、日日年年,永恆不已的功課。就如做事,亦要經過無數次的磨練。
2726 欲深無底,貪無止盡。有求的意向,即有必得的心理;有求、有得的心理,就會有失的痛苦。
2727 愛,在人心中常覺得奇缺,常覺得飢渴難飽足,像餓鬼一樣。沈迷在愛慾中,將永遠沒辦法滿足。
2728 人之所以虛偽,只因貪慾心起。若能棄除貪慾煩惱,心無雜念,無慾無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樂。
2729 真正的妙法是:以智慧流露出來的方法;真正的慈悲是:以智慧的力量去推動濟世志業的心願。
2730 縮小自己,要能縮到對方的眼睛裡、耳朵裡;既不傷他,還要能嵌在對方的心頭上。
2731 時光總是稍縱即逝,若不把握現在趁年輕時好好努力,等到年紀老邁時才想學習,往往就時不我予了!
2732 有修養的人「在職盡責」──不計較時間,肯盡自己的責任做好本分事。
2733 人的生命短暫,但時空卻是天長地久。幾千年來人事的變動頻仍,只因人的欲求不斷!
2734 人生最踏實的事,是今日此時有多少力量就儘快付出──利益人群、造福社會。
2735 人應有捲起褲管下水的勇猛心。如果已經站在水中了,就不必擔心流汗或下雨。
2736 做人要有一分平常心,一分平凡的念。如果大家都自覺平凡,人生就平安了。
2737 人都迷於尋找奇蹟,因而停滯不前;縱使時間再多、路再長,也了無用處,終無所得。
2738 怕時間消逝,花了許多心血,想盡各式方法要遮擋時間,結果是:浪費了更多時間,且一無所成!
2739 時間對一個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鑽石般珍貴;但對愚人來說,卻像是一把泥土,一點價值也沒有。
2740 慈悲喜捨這四個字,分開而言:慈喜是予樂,是教富;而悲捨是拔苦,是濟貧。
2741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淨的蓮花,都有無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啟發出來,則福慧果報無量!
2742 人生什麼最有價值?就是愛。把犧牲當作享受,能夠付出愛心的人,永遠都很快樂,而且活得有意義。
2743 娑婆世界又譯成堪忍世界,意即要經得起磨練、能忍耐,才有辦法在世間自在地生存。
2744 聽話、說話要完整,不要只揀前一句、後一句,合起來剛好尖尖的刺進人心,創傷也就不可彌補。
2745 一個人只要有心改過,大家就要耐心引導、用心幫助,不要因為小小缺點而否定他。
2746 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個人做不盡。一個人也無法成就天下所有的事。
2747 人要培養堅強獨立的性格,不要有依賴性;負擔雖重,只要有心,沒有挑不起的擔子。
2748 不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頭來落得傷身敗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2749 誠是發自內心、自動自發的精神。若有這分自動自發的精神,人生再辛勞都不會覺得苦。
2750 懈怠的人容易墮落;因此,人生必須上進積極,不要因為境遇的得失而喪失生存鬥志。
2751 真正的菩薩在人間,不但有長情,能生生世世都不間斷;而且有大愛,能包容天下萬物。
2752 舉手投足若能輕輕提起、溫柔放下,將使我們生活在平和、靜定而不浮躁的氣氛中。
2753 頭頂人家的天,腳踏人家的地,應以感恩心取諸當地、用諸當地。先去愛人,才能被愛。
2754 感恩地球供應資源,使我們的生命延續;感恩祖先開天闢地,教我們如何生活。
2755 平等大愛,不分國界、種族和宗教,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遍灑甘露。
2756 將人我是非化為「零」,遇人臉色不好,不會心生不喜;遇人話語難聽,也不會引發怒氣。
2757 能縮小自己,將大化為小,將小化為無,達到「無我」,就能進入人心裡。
2758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廣大如虛空,愛心普及於所有的地方。
2759 世間事要做得圓融並不容易,沒有歷經逆境的事,不值得作為我們人生的燈塔。
2760 菩薩又稱為覺有情,是覺悟之後的有情眾生,也就是為人群付出而無所求的人。
2761 純正的心不怕別人毀謗,只要做得正、做得誠,別人的毀謗反而更能昇華自己的人格。
2762 不斷追物質享受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求不得是苦,得到了還不知足,痛苦將永無止境。
2763 人生要踏實,要有定力,不要怕壓力;人生如果沒壓力,表示這個人已經沒有價值。
2764 做人處事以身教為重,先淨化自己的身、口、意,才能感化他人,也才能真正做到莊嚴自己、尊敬他人。
2765 人與人彼此傷害,都是由於心態不平衡,唯有下功夫把自己的心照顧好,才能避免紛爭和衝突。
2766 道理必須務實,才能切合當今時代的需要,亦即以事證理;若無事實印證,道理即落入空談。
2767 真正的尊重,是自己尊重自己,能自愛,顧好自己的心,不踰越做人的規矩,人生就會海闊天空。
2768 人在平安的時候,很容易迷失自己。偶爾有小挫折或坎坷,反而能喚醒良知、長養善根。
2769 用清淨的心眼看人,就不會彼此碰撞。聲無形無量,色乃假相,不必拿聲、色來壓迫自己的心眼。
2770 以清淨的耳根,接受清淨的語聲;以圓通的耳聞,吸收世間的善音。
2771 人性之美,莫過於誠──誠為一切善法之源;人性之貴,莫過於信──信乃人生立世之本。
2772 人因自覺而成長,因自滿而墮落。自我批判的認錯心理,是道德人心的第一課,也是人格昇華的階梯。
2773 不能因為自己的錯誤,就不敢再碰同一件事情;反而應該修正錯誤,重新去面對它,好好把它完成。
2774 人應常靜思反省,以撥開心靈的洄瀾,發掘智慧的泉源。則世出世間無一事不通,無一物不解。
2775 路是人走出來的。千里之路,必須從第一步開始;聖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
2776 佛心沒有遠近,人的願望也沒有大小。只要心誠意正,即可達到宏願。
2777 家庭和諧,即使物質缺乏,仍是富在天倫之樂中;否則再多的錢財,也抵不過家庭失和的苦惱和缺憾。
2778 為人父母者,祇能盡養育之責,而無法要求子女依照父母給予的模式成長。
2779 時時以清淨解脫的愛心,秉承過去生所播下的遠因,成就現在的近緣,更擴展長情於未來。
2780 極兇大惡,莫過於自我心中的煩惱賊;它常在我們毫無防備之下,毀了自己,也毀了別人。
2781 心地若能時時現光明,與人坦誠相待,則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礙,也無需擔憂別人是否不利自己。
2782 想圓滿慈悲、成就智慧,開展濟世與引導人群的力量,必須先從調和自己的身心做起。
2783 人心比武器還厲害!因為武器由人心所創造,不管將它用於好或壞的地方,都起源於一顆心。
2784 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修行人更要時時下功夫,以備四大不調時能安然度過。
2785 道德的昇華,關鍵在於「忍」。假如每個人都有一分忍辱精神,就不會凡事斤斤計較。
2786 人們若少了文化,就如同處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有學識、文化,才有美好的綠洲。
2787 事不能脫離它的「理」,以「理」為中心,諸「事」皆環繞在周圍。要以理來轉事,不是拿事來轉理。
2788 即使佛陀在世也有三不能:一、眾生定業不能轉,二、無緣眾生不能度,三、不能度盡一切眾生。
2789 修行,主要是「修心於內而顯於外」。心在內沒人看得見,唯有藉行於外的整齊以顯示內在的清淨。
2790 修行不是在最後一口氣才往生西方,而是當下活生生的往生極樂世界──只要把凡夫心換成慈悲清淨心。
2791 學佛,要學活的佛;打坐參禪,要學活禪。能使平常生活中的舉止動作無不是禪,才是真正的活禪。
2792 學佛須先瞭解無常的道理,如能了徹此理,才能來去自在,做自己生命的主人,邁向光明的境界。
2793 法譬如水,能洗淨眾生被污染的心;法譬如藥,藥無貴賤,能應病即是良藥。歡喜心即是一帖良藥。
2794 天下、國家、社會、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寧、和睦,皆因人人只知爭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諦。
2795 要做菩薩,就要發恆常心。菩薩決不把「付出」當成苦事,而是抱持遊戲人間的歡喜心去付出。
2796 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薩像,祇是供我們攝心,真正靈感的佛菩薩在每個人的心中。
2797 一切功德由時間所累積,一切功德由我們身體行動所成就;所以,我們要好好愛惜人身。
2798 要好好利用我們的身體,趁能自由說話、走動的時候,趕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揚佛法和導人向善的事。
2799 人出生時,是一身赤裸裸地來;在世間忙碌了幾十年,到最後也是一物不帶而赤裸裸地走!
2800 有些人的愛只執著於自己的眷屬,倘若眷屬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產生怨恨。
2801 愛心、慈心、悲心是女性的優點,如何引導先生做好事、走好路,是做太太的責任。
2802 以佛陀普愛天下眾生之心為己心。佛陀能為一切眾生犧牲,我們也能為濟助眾生的志業不惜辛勞付出。
2803 行忍辱的人,是一個最堅強的人,任何人與事都擊不倒他;能忍,才能成就天下大事。
2804 人若能啟發自我的本性與天職,自然做任何事都會覺得輕鬆而無怨言。
2805 心一定要專,選擇必定要正確;若朝三暮四,時時從頭開始,將永遠停留在原地而跨不出一步。
2806 能善意掩蓋他人的不良習氣,弘揚其良好德性,且不評論他人是非,這樣的人一定可愛又可敬。
2807 學佛是盡本分,在什麼崗位就做什麼事,不要將人間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自己身處在人間。
2808 勿輕言「挫折感、無力感」。縱然困難如石,也要鑽過去;更何況有時所謂的困難,可能祇是如紙之薄。
2809 人應該走正路。如果正路不走,儘是走歹路,這種人比沒有腳的人還悽慘。
2810 一個人如果沒有腳祇是一個人不便,要是有雙腳卻不走正路,那不知會害了多少人?毀了多少家庭?
2811 知道反省過去,才是正確的人生;若祇是隨著日子消逝而紙醉金迷,就叫做「顛倒眾生」。
2812 能將山河大地、太虛裡的任何境界都包容於心,而心卻不被境所轉,此即出世的精神。
2813 忍,是幫助你做好事、修好行的最大力量。能持忍者,沒有什麼事辦不到。
2814 學佛的修養,是要每個人保持平常心,看見任何人都能起歡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2815 人生在世,常會接觸複雜的人事;所謂「修行」,就是要藉複雜的「人與事」來練心。
2816 人生有煩惱,皆源於人心有三毒。毒者,破壞也!世間之所以戰亂相連,國家動盪不安、社會奢靡不振、事業敗落、感情破裂,都是因貪、瞋、癡三毒所引起。
2817 心中無形的風災是「無明」,無形的刀劍是「嫉妒心」,無形的鬼魅是「疑心生暗鬼」,無形的心獄是指「入邪道法」。這些無形的心賊會滅除人之善根,毀盡修行之功德林。
2818 年輕佛子常耽於文字般若中,若能將所學的文字應用於實相般若,以聲音呼出千眼,以行動引出千手,事理圓融,方是學佛的真諦。
2819 學佛者,道心不可斷。道心斷,明燈暗;明燈暗,智慧失,就會招來障礙道業的因。修行當看好心念,莫讓外境滅了心中的明燈。
2820 學佛一定要從最基本、自己做得到的功夫做起,不要錯過時機。功德是由時間累積而成,「路」愈早走愈早到達,「德」愈早修愈早完成。
2821 心與性是一樣的,於佛稱為「性」,於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開水叫「水」,加上茶葉就叫「茶」,加上咖啡則叫「咖啡」。其實同樣是一杯水,但咖啡與茶都是水「以外的東西」。
2822 佛教談因果福報,但並非有錢才能造福;若能時時體念佛心、觀照自己,並以一分親切的愛心去關懷別人,這分愛心便是造福的種子。
2823 過年前,人人會將屋子內外整理、粉刷得煥然一新。做人也要時時刻刻把壞的淘汰掉,讓心地天天清新潔淨。而學佛的人,更要心如過年一樣,日日除舊布新。
2824 學佛的人,應正視「生」與「死」。把握做人的機會做好人間事,則家庭和樂,社會安寧。人和地吉,就能免除天災人禍,達到消災延壽、福祿綿長的境界。
2825 佛教徒常說「功德無量」,是指對該做的事從不計較,無量地做、及時地做,而且不求回報,此即真正無量的大福報,亦即所謂的「功德無量」。
2826 端正自我的見解,需用正確的理智、思想透視人生無常的道理。不管是貧、是富,也不管人間物質的貴賤增減都沒有得失心,皆能安然自在,這就是「學佛的正見」。
2827 世間人為了財物,造作無量罪業,所以有句話說:「財欲是禍水。」學佛應認清:世間財物祇是給予人們資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歡喜心、勇猛心而行善喜捨布施。
2828 「戒」是不起心動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聞利養的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節、臨危不亂;「慧」是能運心轉境,於平靜中突破重重困難。
2829 佛陀曾教我們理財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養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於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會公益事業。
2830 修行人的心境,要如「鳥過白雲,魚躍水面」般──空中無跡,水面無痕;不為消逝事物而煩惱,心境安然而自在。
2831 古人說:「聖人無夢」,是形容聖人並不把夢當一回事,精神不執著於夢境,不理會夢中事,每天睡醒之後就面對現實的生活。
2832 除了對人與事必須信實外,講經說法也要合情合理,不可談神通怪力、聳動人心的言論;如此,才能提高正信的智識水準,引導眾生走向善道。
2833 學佛要注重道與理,關心人及事。能以眾生為重,不計個人得失,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磨練,以毅力、勇氣突破障礙,才是真正學佛的精神。
2834 人生如果不能忍辱,就無法成就事業、學業與道業。修行必定要能堪忍無量的苦,無忍決不會有所成就,是故「忍」為修學佛法的重心。
2835 無意間的散播是非,雖然沒有傷害別人的身體,但是卻毀壞別人的名譽與形象,這種罪過比傷害別人的身體還嚴重。
2836 若想在世間成就事業,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須先從「隨時隨地尊重他人」的基礎做起。
2837 平常要多調伏自己的心念,培養正確的人生觀。若能降伏「憂煩」的魔軍,看淡世間的利慾,得時不貪著,失時無掛礙,這才是步入解脫門。
2838 錢會害人,但是錢也會救人。我們要好好利用錢去救人,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有勢的人,若不知節制慾望則煩惱無量;若不將名利看淡,精神生活必然空虛無所依止且苦患無窮。
2839 所謂修行,即「修」心養性,端正「行」為,常存慚愧心勤勉精進。如修學而不精進,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沒有慚愧心;心無慚愧者,行為必然不端,遑論修心養性?
2840 社會是群體的,祇有一個人好或祇有一個人向善還不夠;希望擁有一個好家庭、好社會,就必須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2841 社會型態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於個人的修養。若能先培養好個人修養,進而料理好家庭,社會秩序自然能漸上軌道。
2842 修行除了自度之外,還要度人;時時刻刻培養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絕對不侵犯、毀謗他人,尤其不侵犯、毀謗同道者。
2843 人生會遭受天災人禍的痛苦,無不是從貪而來。「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除了今生此世身敗名裂,也會招致未來的業報。
2844 人的習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須走入人群,和不同習性的人互相磨練、適應,並圓融共處、和睦相待。
2845 修行要抱持一個原則與信念──為佛教、為眾生,行為要光明正大,再大的委屈與打擊也要忍受,凡事做到問心無愧的地步。
2846 時時刻刻注意自己所說的話,每一句話都要深思熟慮,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眾生,開導人心,使人開解煩惱?
2847 人有正確的信仰,在人生旅途走的路就不會有差錯。人的觀念如果不正,就不能正業;觀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易於出錯。
2848 一個人的修養如何衡量?應是存誠於內,而形之於外。待人接物、言談舉止……,一切行動都充分表現內在的修養。
2849 一個人只要有慚愧羞恥心,自然不敢做喪理敗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學佛一定要有慚愧心,知羞恥。
2850 一切的修行法門,如坐禪、念佛等,都是為了收攝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2851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雙手、雙腳,此中道理:是要人多聽、多看、少說話、多做事。修行貴在身體力行,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2852 愛人與被愛都是幸福的。但是這分愛必須「清淨無雜染」──付出者無所求,接受者不貪婪;施與受者都無煩惱,彼此皆自在。
2853 臺灣的離婚率不斷逐年攀升,衍生不少社會問題。希望人人都能先由自身建立正常的家庭倫理,再去影響其他的家庭。
2854 要救世必須先救心,心誠則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須先從個人的修養開始做起,然後再以一個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響其他的家庭,則家家和睦,社會安詳和樂。
2855 凡夫的愛慾及渴望永無止境。不斷地追求物質享受與聲色逸樂,有如洶湧的波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2856 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求不得是苦;求得之後仍不滿足,經不起愛慾的鼓動及外界的誘惑,繼續永無盡期地渴求,以致人生痛苦難耐!
2857 煩惱就像一條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動了它,蛇就會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癡煩惱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2858 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所以,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捨,則非但沒有功德,反增煩惱業。
2859 現今社會有一種通病──「缺愛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愛心,然後互相付出,將這分愛充足於社會,社會就能祥和。
2860 要突破小範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視眾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才是佛教所倡導的愛。
2861 身為佛弟子,就應學習佛陀的精神,為需要幫助的人服務,並與眾生同苦樂。能做到人我一體,就是「成功的人生」,亦可稱為有意義、有感情,真正「活生生」的人生。
2862 人自身的煩惱,比身外的冤家更厲害!因此,應該常常警惕自己,莫讓良知睡著了。良知一旦睡著,則殺、盜、淫、妄等種種罪業都會發生。
2863 每天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費者;積極付出,才是人生的創造者。什麼都沒做,就是空過的人生;若能不斷付出利益人群,就是大好的人生。
2864 人都有生老病死,有身體就有病痛。佛陀曾說:「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既知有病,就應遵從良醫的診斷治療,免除身體苦患。
2865 粒米成籮──將一小粒、一小粒的米集合起來,就可積成一籮米;如果因一粒米小而輕視它、漏掉它,怎能積成一籮的米?
2866 阻礙他人走正路,或破壞他人發善心、做善事的人,就叫做「魔」。外魔不可怕,最怕的是內心的魔──自己內心起了擾亂,不僅障礙他人,也障礙自己。
2867 人多力大福就大。一支再大的蠟燭,它的光度還是有限;而一支小蠟燭點亮之後,卻可再引燃千萬支蠟燭,這千萬支的燭光就可照亮各個黑暗角落。
2868 一般凡夫太愛自己,就會處處與別人計較、事事多起疑心,常懷疑別人所說的話是不是諷刺自己?別人所做的事會不會對自己不利?像這種人,就是把「人事」當「是非」,會生活得很痛苦。
2869 一個人要先點亮自己的心光,才能引發別人的心光。人要真誠苦幹才能領導別人,而非光靠能幹。待人要以寬大的心胸去接納、包容──發廣大心,普愛一切眾生,使週遭都籠罩在大愛的氛圍中。
2870 行菩薩道,要經常接受考驗。遇到困難與危險時,要學佛陀大無畏、大勇猛的精進精神,心無怖畏、志不退縮,不斷向前邁進。
2871 我們應為別人的成就生歡喜心,視他人的成功猶如自己的成就,這就是菩薩心。常常抱持利益眾生之心,就可永遠不離喜樂。
2872 菩薩行者心懷慈悲,常起利益眾生的念頭,無論到任何地方,心都無畏懼。因此,若能做到以愛待人、以慈對人,則不惹人怨,亦能結好緣。
2873 佛教的真正精神在於不為自己,一切只為眾生求安樂,寧可捨己,以自己的犧牲使他人得到安樂。
2874 人人本具一顆菩薩心,也具有和菩薩同等的精神與力量,此力量即慈悲與智慧的力量,它恆藏在人人內心的本性。
2875 佛法是救世的良藥──因為世間的眾生,常處於病與貧的狀態中。無論天然災害或人為禍亂,都是因為不調和而引起的病態;既然產生病態,即需治世的良藥,佛法就是最好的良藥。
2876 世間事都是相對的,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任事接物,則人生到處都充滿真善美。
2877 佛教提倡「願」、「力」並行,若僅是空口談願,卻不以實際行動表現,永遠都無法滿「願」。
2878 願是成功的起點,願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願,一切事業要成功必須有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依願力而行,最後才能圓滿成佛。「人」如無願,就無希望;沒有希望,就無法成就事業。
2879 生命祇有數十年,慧命卻永遠不滅。每個人都有代代傳承的子孫,要留下美的回憶與愛的教育給他們,這就是史蹟的慧命常存。
2880 世間的盜賊偷竊東西,不一定會把東西都偷光。但只要一念瞋心起,心中的「瞋賊」就會把一切功德偷得無影無蹤。
2881 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灰濛濛、氣冷冷的時候,只要能將最終目標穩定住,就能像冬天的太陽一樣,感覺很溫暖。
2882 學佛之前,生命像一張白紙,橫寫豎畫,隨心所欲。學佛之後,生命像在紙上學寫字,要端正規矩才能給人看。
2883 人生最大的五種病,是「貪、瞋、癡、慢、疑」。而諸多煩惱及種種罪業,皆因貪著「財、色、名、食、睡」五欲;若能去除五欲,則能啟發良知,開展良能,自度度人,饒益一切眾生。
2884 佛教徒的不怕做事,而且能積極投入人間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心靈不被環境所轉,能勇敢突破萬難,難行能行;做到別人不能忍而我能忍,別人不能捨而我能捨的地步,這才是「藉事練心」。
2885 信佛不是信一個偶像,而是信仰佛陀的人格,再反觀自性,相信自己與佛陀有同等的毅力──人人皆有佛性,只要肯用心,人人可發揮真如本性。
2886 一般人常誤以為「打坐」才是禪,其實禪修打坐,目的是要修得心淨、意誠、氣靜。禪、靜、誠三者不能分離。
2887 真正的禪,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煩惱妄想,能集中精神、一心不亂,行茲在茲、念茲在茲,使心住於一境。
2888 人在健康時,應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為自己鋪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則一旦病障現前,身心不得自在時,子媳再孝順也祇能盡人事。
2889 若眾生需要,滿山遍野的一草一木無不是藥;若非眾生所需,則再珍貴的材質也不是藥。佛法亦如是,無經不深,無經不淺,無高無低,無大無小。眾生的心若能吸收應用,即是微妙大法。
2890 立志修行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被生活之苦所逼迫,而有修道以求解脫的衝動;另一種人是因為他找到了自我。對後者而言,生活體驗與挫折只會使他更加堅定信仰。
2891 怎樣才能消業、消災?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歡喜接受所面臨的一切,過一分鐘即消一分災。凡事都得靠自己,福要自己造,業要自己了,而非求佛消災解厄。
2892 靜坐深思的主要用意是:聚精會神、養睿蓄精,反觀內心自性,反省過去,慎思現在,警惕未來。亦即:止惡──諸惡莫作;持善──眾善奉行。靜坐不離此意,即是真修行。
2893 常有人把「修行」誤認為是出家人的專用名詞,其實修行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應有的生活修養。「修」是修心養性,「行」是端正行為。
2894 自殺所犯的罪業有三:一、殺害父母所賜的身體,犯不孝罪。二、造自殺罪業。三、犯遺棄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2895 有人常常埋怨自己長得不漂亮、沒有人緣,其實人緣並不在於色身,而在於氣質。氣質則由修養中培養而得。
2896 正信的宗教在於心正,心正則氣盛,氣盛方能自在。迷信就會疑心生暗鬼、問神卜卦,取信於籤詩、茭杯,而無法真正深入教理。
2897 培養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毅力,以歡喜心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動輒求神問卜。心若迷時會很苦,苦在自己無法作主。
2898 多數人的心都是迷信的。迷信自己的人,總以為天下唯我獨尊,唯有我能力最強。人應該相信自己,但是不可執著。
2899 有些人,沒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獄,一直為貪圖慾念享受,造作很多損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於有天堂地獄而貪圖功德,這二者都是「迷」。
2900 一個人的修養──氣質,均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自然地顯露出來。走路有走路的風度,站立有站立的姿勢,坐有坐的形態,睡臥有睡臥的姿態……。
2901 世間物質的喜好祇是一種潮流。太平年代金銀玉石是寶,而戰亂時期米糧衣布是寶。所以,世間所謂「有價」的東西,完全在於人心的潮流及虛榮的作祟。
2902 人生想得透徹一點,沒有一件東西可以永遠與我們為伴。再親愛的人、再多的財物,也終有離別聚散的時候。所以,又有什麼東西捨不得呢?
2903 痛有兩個詞:一個是痛快,另一個是痛苦。面對痛苦時,要「痛快」,也就是視「痛」為「劫」。「痛」去「劫」消,則病痛反能帶來「劫後歸來」之快。
2904 果報有正報和依報。「依報」是眾生業力相同,共同生長在同一種族和國家;「正報」是依個人業力而定,生長於各個不同家庭環境,形成貧與富、美與醜、智與愚種種差別的形態。
2905 慈濟委員必須維持美好的儀態:右肩荷擔「佛教」精神,左肩荷擔「慈濟」形象,胸前佩掛自己的氣質。
2906 三根普被,是指佛法可以使上、中、下根機的人同霑法益。知識高的人,覺得佛法廣博精深;知識中等的人,覺得佛法受用無窮;知識低的人,則會覺得佛法給了他依靠。
2907 我們應該常常反省自己:我有愛心,但是有沒有發揮出來呢?我的言語行動是否有失檢點呢?如能常常檢討、反省,不讓行為、觀念有所偏差,就絕對不會發生缺失過錯。
2908 人最難看見的,就是自己──平日都是張著眼睛向外看,對別人秤斤論兩、說長道短,殊不知自己也在其中啊!如能跳脫開來,把自己也當成觀看的對象,事理才真能看得清、分得明。
2909 要將是非當教育,不要將人事當是非。前者能將種種不順心的行為轉化為重組自我的利器,後者只會讓你覺得人生很痛苦。其實,每天的瑣碎事務都是活生生的大藏經。
2910 貧中之貧的人,不僅物資、知識貧乏,見識也窄淺;更有既貧且病者,心態孤僻,常覺得自己被人遺棄……。我們應設法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引導,才能幫助他們脫離苦難。
2911 人命非常短暫,所以要加緊腳步快速前進,不可拖泥帶水;切勿前腳已經落地了,後腳還不肯放開。「前腳走,後腳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讓它過去,把心神專注於今天該做的事。
2912 不論在人間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將心念停留於過去的成就;不論施人多少,亦莫討人情、求報酬。過去的留不住,未來的難預測,守住現在,當下即是。
2913 一直停滯在昨天、過去,就會產生雜念和執著顧戀之心。人一旦時時刻刻回憶往事,便會痛苦、怨恨、瞋怒、不甘心……。
2914 鏡子,是用來鑒照物體影像的;但必須鏡、物相離,方能清澈映照。若物體貼鏡或塵封鏡面,即使景物在前,亦難清楚映照。
2915 平常無所事事,讓時間空過,人生就會在懈怠、睡眠中慢慢的墮落,良知良能也就這樣睡了一輩子──如此的生命,祇能叫做「睡中人」。
2916 心如明鏡。雖然外在景物不斷轉變,但鏡面卻不轉動,此即境轉而心不轉。若心隨境動轉不息,則人我是非皆成昏擾,不能自己。
2917 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成就大福田。大福田為恩田、敬田、悲田。「恩田」是孝養父母,尊敬師長;「敬田」是尊重佛、法、僧三寶;「悲田」是看顧病人,救濟貧困,憐憫眾生。
2918 身體的病較好治療,怕的是心病;有了心病,行、住、坐、臥都不得安寧,渾身不得自在,甚而吃不下、睡不著.....。
2919 身若一無所有,則心一無掛礙──沒有得失的牽絆、沒有物質的積累,心靈自然沒有掛礙。這是聖者安住的境界,也是學佛者所求的境界。
2920 人常會受到周圍環境影響而起心動念,接觸順境時,就高興的得意忘形;遇到逆境則煩惱悲泣,這都是心隨境轉,被境界所牽制而喜怒無常、起伏不安。
2921 要學得「平常心」。一個人若有平常心,則無論遇到任何環境及挫折,都能真正安然自在。瞭解世間的形象本就如此,自然不會害怕惶恐或憂愁苦惱。
2922 觀察一個人,若看他經常衣著樸素、整齊,並常保持身體的潔淨,就可以斷定他的人生是踏實的。反之,若經常變換服裝款式,並以此炫耀自豪,此人一定極為虛榮,內心的慾望永無止境。
2923 有句話說:「靜時養氣,動時練神。」靜的時候練氣,可以磨練我們的氣質與品德;動的時候則要專一精神,將心念統攝為一。
2924 普度的意思就是解救倒懸。「普」是普遍;「度」是從此岸度到彼岸,轉苦為樂。
2925 打佛七,是學習佛門儀軌(法則)的好時機;認真聽法,將所聽聞的法銘記在心,好好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如此打佛七才有功德和意義。
2926 世間的海可以填平,但是人的鼻下橫──小小一個嘴巴,卻永遠填不滿。
2927 若能善用智慧,集中精神與心力,把時間當作鑽石般珍惜、精勤不懈,則世間沒有不能完成的事;若把時間當作泥土一樣揮灑、好逸惡勞,將一事無成,拖累社會。
2928 做事,一定要秉持「誠」與「正」的原則;而待人,則要用「寬」與「柔」的態度。要以宗教者超然的形態,寬大的心胸來容納任何人。
2929 病是人生最痛苦、也最無可奈何的事。有句話說:「英雄最怕病來磨!一旦身體不健康,即使擁有再多的錢、再高的地位都沒有用;所以,身體健康就是福。
2930 汲取井水時,不管汲取多少,井中之水依然不減;但是,井水也不會因不汲取而增高水位。布施就好比汲取井水,唯有不斷地布施,才能造福、增福;否則,福亦不增。
2931 世間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內外、事理不能調和,皆源自「貪、瞋、癡」。有此三念,故爭長論短,永無休止。
2932 人若對自己有疑,就容易墮落沉淪,迷失人生的方向;若對他人有疑,就很難與人廣結善緣,共同成就有意義的事業。
2933 要感謝被救的人,讓我們有行菩薩道的機會,因為他們示現了「苦空無常」的人生。所以,生活安穩、四肢健全的我們,怎能不好好把握人生,充分發揮生命的良能?
2934 佛陀鼓勵我們要有大愛,要愛得透徹、愛得普遍,盡虛空遍法界,達到衝破自我,和合於大自然同體大我的愛。不要像泥濘一樣,有色彩、濕黏黏的。
2935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達智慧圓融,更應含蓄謙虛,像稻穗一樣,米粒愈飽滿垂得愈低。
2936 真正的布施,除了無慾無求外,還要有一分感恩心。布施,並不是要求得對方的感謝,而是要以感恩心感謝對方讓我們有付出的機會。
2937 眾生有煩惱,是因為我執的關係。以「我」的自私心理為中心,不但使自己痛苦,也會影響周圍的人跟著痛苦。忘我,才能於修身養性中,造就健康、幸福的人生。
2938 學佛必須遵守佛陀教育我們的三個原則: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動的宗旨,用來教誡我們不做壞事;行為不發生差錯,心就有定力,精神就會統一,如此就可產生智慧。
2939 聰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聰明祇是一種計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貪婪詭詐也是聰明的象徵。
2940 心有定力,智慧自然產生。人常為外境所影響,即是定力不夠,學佛即是要學定。「定」用現代語講,就是莊敬自強。
2941 佛陀在人間,無非是要教導眾生自覺與佛同等的智慧,也要教導眾生與佛有同樣的自性,都能修持慈悲與智慧。
2942 有些人雖然生活貧困,卻富有愛心、充滿人情味,所以感覺觸目所及都是親切可愛的臉孔,所聽到的也是充滿人情味的聲音,生活得非常快樂充實,這就是「貧中之富」的人。
2943 同樣一個「得」字,有「捨得」,也有「得失」,兩種心境完全不同。有智慧的人能捨,能「捨」就能「得」,得到無限的快樂;不能「捨」的人就會有「失」,失去心境的安寧。
2944 人與人之間要相互扶持照顧,才是健康的群體社會。如果有意無意間毀人形象,無異於「逆風揚塵」,終會被自己撒出的沙子反拂自己的臉上。所以,毀謗他人祇是徒然毀壞自己的形象。
2945 貧者因物質匱乏而苦,富者則因心靈空虛而苦。貧者千方百計追求物質,所以極其煩惱;富者則擔心失去已擁有,而無法輕安自在。
2946 人生若欠缺愛,日子將了無生趣,毫無意義。如果有了愛,卻只局限於染著的小愛,則容易損人毀己,造成傷害。所以,應該發揮無色彩的清淨大愛,讓自己愛的歡喜,讓被愛的人自在、沒有壓力。
2947 心田要多播善種,多一粒善的種子,就可減少一枝雜草。土地不耕種,雜草必叢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時時行、不斷去行。哪怕祇是舉手投足,也要存一分善念。
2948 悲即是同情心。能互相寬諒、容忍,表現一分寬心、愛心,即是悲心。最幸福的人生,就是能寬容與悲憫一切眾生的人生。
2949 沒有數字的代價,即為「無量」。不辭勞苦的付出,便是「大慈悲」。付出勞力又服務得很歡喜,便叫做「喜捨」。
2950 眾生雖與我非親非故,但是他的苦就是我的苦,他的痛就是我的痛。苦在他的身,憂在我的心;傷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這就是「同體大悲」。
2951 慈就是愛,是清淨的大愛。「無緣大慈」,是指沒有污染的愛:他與我雖然非親非故,而我卻能愛他;愛得他快樂,我也沒煩惱,這就是清淨的大愛。
2952 要慈眼視眾生,把無形化作有形,把理論化成行動,時時刻刻拿出一分「我們不去救他,誰去救他」的大慈大悲濟助精神,能如此,塵世亦可成為淨土。
2953 人生猶如一場戲,種種的人事煩惱不要執著於心,要隨幕啟幕落而消逝。若能時時清除內心的煩惱,將其化為一片清涼的悲心,此即菩薩的智慧。
2954 發心行菩薩道教化眾生,使不仁慈的人起慈悲心,使嫉妒的人起歡喜心,使慳貪的人起布施心,甚至使造十惡業的人也能悔改、行十善法;這樣的發心和行持就是菩薩!
2955 肯付出心力為別人服務的人,因抱持義務的精神,而能心甘情願、任勞任怨;儘管再怎麼忙碌,心中也會感到無限快樂和喜悅。
2956 所謂看開人生,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能及時行善;也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
2957 病人愉悅的笑容最美麗動人,猶似烏雲散盡後的熙日陽光,那分燦然,能使家屬親人、醫師、護士安心寬懷。
2958 吃飽沒事做的人,固然不快樂;忙著應酬、打麻將、觀光旅遊,一副「無所事事忙」的人,在飽樂之餘的疲倦與空虛,又何嘗稱得上快樂?
2959 一個人若能時常抱持感恩心,好好思考日常生活的來源,就會知道:人人都需要靠社會大眾的幫助,才能維持生活。所以,要「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多幫助別人。
2960 人時時刻刻都處在無常的流動中,也經常處在無明的風雨交加中;唯有時時自我警惕,才能安度人生之險境。
2961 使飢餓的人飽食,讓受寒的人溫暖,給生病的人就醫,對週遭見聞的人性與人道行為能彼此鼓勵、互相啟發,這才是正確的護生。若盲目地捉放生靈,不僅顛倒是非,甚至會「害生」。
2962 不殺生即是仁,仁者愛也。萬法皆由愛心起,一切善行離不開愛,因為有仁心愛念就不忍殺生害命,進而積極地救護一切眾生。
2963 貧困大多數由「病」而起,如能及時為其預防、治療疾病,使其再站起來為家庭擔當責任,就能恢復一個家的元氣。
2964 在蕭瑟的冬天裡,需要梅花爭放,才會感覺世間的美麗;苦難的眾生,需要愛心人士的愛護及幫助,才會感覺人情的溫馨及社會的祥和。
2965 人常常因一念偏差而捨棄互愛互助的人生,變成貪求取奪、瞋恨殘害的人生。追根究柢,都是因貪求名利、欲樂而蒙蔽自己清淨的本性。
2966 日常待人處事中,要秉持誠正信實的心念,不能自欺欺人、心懷不軌。若能終生抱持「此心即道場」的意念,才得入如來室,學如來行。
2967 心不專、念不一,做事難以成就;若想心念專一,就必須收攝雜念,恆持清淨的一念心,這就是「繫緣修心」。
2968 空口說空話就是戲論。比如有些人口才很好,談起話來頭頭是道,法也講得很好,但卻不能拿來應用,這就是戲論。把佛法當道理來研究,只說而不能行也是戲論。
2969 眾生因為認識不清,所以常把「無常」誤為常,把不樂認為樂,也因心性顛倒而造作許多墮入地獄之惡業。
2970 為了願心與歡喜心而服務人群的人,能不惜承擔重任,不畏辛苦地勇往直前!只要眾生能離苦得救,就滿心歡喜,別無所求。
2971 物質富有、地位崇高,都是空虛的架構;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愛、富有慈悲。真正的動力是心力;擁有這分愛心動力作基礎,還有什麼不能改革、不能引導的呢?
2972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處寶藏,與佛陀無異。祇是佛陀的礦山寶藏經過長期挖掘,已得寶石且不斷提煉琢磨,成就了很多發亮發光的玉石寶物;而凡夫的礦山雖已開採,卻尚未加以琢磨。
2973 人生如舞臺,有人一生勞苦,有人先苦後甘,也有人先甘後苦,如何論斷誰最幸福呢?祇有充滿愛心的人最幸福!
2974 佛陀常教導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心靜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過著和樂的日子。
2975 如果人人都能「事忙而心閒」,並盡一己之力,投注於人群幸福之道,而且忙時不失道心,閒時不迷本性,就能達到人生快樂的境地。
2976 別人說話時,要以說話人的心態聆聽──聽年輕人的話,用年輕人的心態聆聽;聽老年人的話,用老年人的心態聆聽──即得人事圓融。
2977 遺失身外財物並不可惜,可悲的是遺失了內心的寶藏卻還無知覺;人人本有清淨純真的佛性,只因煩惱無明而遮蔽了珍貴的寶藏。
2978 人心與佛陀一樣,都有同等的愛心;但因後天的習慣及習氣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語行動。所以,修心養性必須自己下功夫。
2979 受人攻擊或陷害時,千萬別起瞋恨心,反而應起感恩心;因為沒有壞人顯不出好人,沒有苦難的眾生則顯不出菩薩的寬忍愛心。所以,我們應視毒罵、中傷如飲甘露。
2980 忍字心上一把刀。能忍,就能納受人間一切的缺點──對任何人沒有一點怨恨,做任何事也沒有一個難字。
2981 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產生人事上的煩惱;遭遇這些煩惱時必須忍讓,千萬不要起瞋恨心;除了護心,也要護口,不能口出惡言。
2982 我們應該學習聖人包容萬物的寬大心胸,心境才能超脫;否則儘管信仰虔誠、禮敬拜佛,終究還是會墮入魔道。
2983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淨土──良善本性。若能保持心田明淨無染,則雜草亂麻不生,常開智慧之花,永結菩提善果;如此不僅美化自我人生,也淨化社會人心。
2984 不要逞一時之口快而傷人,讓人起煩惱、怨恨,結了惡緣不只在今生障礙自己,即使來生來世,也會阻礙我們的道心道行。
2985 言語道斷:聽法時以耳聞聲,以音入心,藉著音聲來開啟心門,體解大道;切莫執聲為道,因為語言文字祇是引導人們,體認宇宙人生真理的工具。
2986 心淨則國土淨,我們要時時保護心念,不要被貪瞋癡等毒害侵襲;更要積極救護世界,不要讓暴力充斥社會,讓災難破壞家園、污染大地。
2987 人若能時時反觀自照,檢討心念是否貪著名聞利養,久而久之,心靈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諸風靜,心持半偈萬緣空」的境界。
2988 保持心念的清淨與心量的開闊,才能立下宏大的志願,有大願才能把握分秒精進不懈,奮勇力行菩薩道。
2989 有名利慾念,就會有得失心,有得失心就會有壓力;只要安於本分,做好該做的事,就不會陷在壓力的煩惱中。
2990 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過。
2991 若要常常保持心的快樂,就不要把人事當是非,應把是非當教育,以增進待人處世常識。如果把人事當是非,心將永遠很痛苦。
2992 身軀乃「地水火風」四大假合,既為物質的組合,壞滅(病死)是正常的現象。然而肉體可能是單薄虛弱的,精神卻可以強壯康健。
2993 為人妻者,對外應鼓勵丈夫於飽暖之餘多做善事,多體念貧窮人家的困境;對內應將心比心孝敬老邁公婆,並在公婆、丈夫間努力多方圓融,這是為人妻者的責任。
2994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話語秤起來不重,但稍一不慎,卻會重重地壓到別人的心。反求諸己,我們也要自我訓練,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軋傷。
2995 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常自我反省,緊記「對人要寬心,講話要細心」,如此必可化解「含毒」之心,圓融一切眾生。
2996 移民好比將一棵土生土長、枝椏正茂盛的樹木移植他處,除了得適應新的水土外,還必須面對新的節氣時序;而且能否如在故土般成長茁壯,仍是個未知數!
2997 人若能發揮功能,才是「人生」;若沒有發揮功能,就是「眾生」。「眾生」才需要「佛」救濟,「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2998 人活在世間,不能脫離人群。有人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會有困境,這些都必須一一克服。要克服難關就必須忍讓,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菩薩寬闊寧靜的境地。
2999 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的生活及愛慾而追求,這種生命輕如鴻毛!反之,若能發揮生命力,積極造福人群,這種生命價值則重如泰山。
3000 一個人要怎樣才能莊嚴此生,自尊己靈呢?唯有二字:「慚恥」。所謂的「慚」,就是犯錯了要趕快認錯,而且以後不會再犯,這才是真正有救的人。慚恥,就是有慚愧的心。
3001 懺即「發露先惡」,悔即「改往修來」。人人皆有良知,能勇於面對現實、懺悔反省,始能自覺錯誤。若能進而坦誠告白,誓願改過,並力行正道,就能明心見性,清淨圓滿。
3002 凡夫眾生,孰能無過?吾人自懵懂無知而至體認世事,不論有心或無心之過錯,皆須懺悔。懺悔則清淨,清淨則能去除煩惱。
3003 起心動念無不是業,開口動舌、舉手投足無不是罪。學佛應慎防過失,切莫覆藏罪惡。時時發露懺悔,改過自新,方得安然自在!
3004 年輕力壯時,可以一口氣往上衝;但衝力過猛,不免又筋疲力盡。於是走走停停,困頓繁勞,目標還在遠方。
3005 成功,是依靠堅忍的力量,潛藏蓄積長期奮鬥而成就的果實;並非僅憑一點血氣或一時的衝勁而僥倖得來。
3006 才華洋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達到目的,很快就獲得世俗的滿足;另一方面,卻因所求沒有止境,不易尋得內在的圓滿,才華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3007 做人應有一分自己的志向、願心、趣味。人生如果沒有志向,即如握筆畫圖,不知要畫什麼?東塗西抹,終究不能畫出完整的圖形。
3008 發心容易,恆心難持;光說不練,無法體悟真理,實踐道法。唯有學佛如初,始能證悟成佛。
3009 人既然生在世間,就不能離開眾緣,修行也不能離群隱世。真正的解脫是在眾緣中付出而得,也是在眾緣的煩惱中解脫。
3010 其實,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如能發現自身的本性,自然擁有平等心,也就不會有你我高下之分。
3011 人的身體有殘缺不算苦,人性的殘缺才是真正的苦。因為世間的災難禍害,大都是由手腳完好,但心靈殘缺的人所造成的。
3012 大地宇宙間,沒有一項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沒有一項不是佛法,也沒有一項不是修心的功夫。只要肯用心去想、用心去修、用心去做,就沒有不能成功的事。
3013 一理通,萬理徹。如能了徹真理,知道路在哪裡、自己在做什麼,一切明明白白、清清朗朗,就能把握自己。最怕的是不知道「我」是什麼,才會徬徨、苦惱。
3014 毋需抱怨世間人情澆薄、功利主義、好心沒好報等不公現象。其實,這正是我們有所作為的大好時機。
3015 道理是人生一條長遠的路,地理不熟就會走錯路。因此,今生今世要讀熟未來的地理學。
3016 我們要教化一切有情,必須先端正自己。眾生剛強,他們的心態千差萬別摸不透。祇有一個方法可以感化他們:那就是「誠」與「正」,誠正可以降伏無量剛強的眾生。
3017 佛陀設教在人間,就是要教育眾生回歸真如本性,做個真正的人。所以說人格若成,佛格就成;人格若不成,又如何成佛呢?
3018 佛法很簡單,只要去除貪、瞋、癡三毒,就可以明心見性。眾生煩惱多,所以佛陀才開啟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
3019 所謂「念茲在茲」,即是手在工作時,心思就在手上;雙腳走路時,心念就在腳上;開口說話,精神就放在嘴上。
3020 有缺乏的人,才能顯出知足者的人格;有需求的人,才能顯出無所求者的偉大。所以,應該時時感恩那些接受我們布施的人。
3021 在日常生活中,凡事都要做好安全的準備,以防萬一。不要輕視風小、不要輕言火弱,因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022 不要走叉路、抄捷徑。因為所選擇的小路可能是條死巷、走不通,終究還是得回到原路,反而平白多繞了許多路。
3023 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抱持一顆「精進」心。精就是「不雜」,進就是「無退」。意即要做一件事,必須專心才能做得成,無有二念才會有進步。
3024 現代人世智辯聰、滿口論調,做起事來卻又斤斤計較。多數人只懂理不懂事──所知的道理很多,但碰到人與事時卻又無法調理,這就是凡夫心。
3025 做任何事,不要受一點小挫折即意志盡失。佛云:「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只要大家提起佛弟子的勇猛信心,該來的業障都能歡喜接受,則能隨緣消舊業。業報受盡,業障亦會隨時間而消失。
3026 我們若有純良的種子,一定要把握因緣時機種入土中,並且給與充足的陽光、水分、土壤和空氣,才能順利成長。
3027 一件東西能充分使用時,就會突顯它生命價值的存在;如不加以愛護惜用而任意毀壞丟棄,就如同扼殺了它的生命。
3028 一支蠟燭如果沒有心,就不能燃燒;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有意義。雖然點燃的蠟燭會有淚,但總比沒有點燃的好。
3029 人生在世,一切物質祇是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利行。因此,對物要心存感恩、愛惜及知足。如此,生活在人間就會處處感到心安意足,時時覺得歡喜快樂。
3030 一滴燭淚落下來,立刻就會被一層凝結的薄膜止住;因為天地間有一種撫慰的力量,這種力量叫做「膚」。生死之痛,其實就像一滴濁淚落下來,突然被「膚」。
3031 佛經上說:「生又何嘗生?死又何曾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來就同在一個循環中;所以說:死是生的開頭,生是死的起點。
3032 對修道者而言,語言、文字皆如渡船。為達彼岸,自須善用此船,既達彼岸,即應捨船就道,勿再戀棧。
3033 以有限的人生面對無限的世界,非「言語」所能「道斷」;尤其潛心向道者,真正的說法、傳道,如果只靠語言、文字,「道」即斷了!真道須心會意解、躬身實踐,不能徒靠文字台語言來傳達。
3034 習性不是「真性」。真性必須從人的習性中去體會、修為、契合,謂之「神會」,即是由精神體會而領悟出來的真理。
3035 無「形式」則不足以顯「內容」。然形式要取諸「中道」,不可野亦不可亂,尤其不可輕忽「形實如一」的掌握。
3036 惡意的批評,不只傷害對方,也會自我傷害——看到對方因我的批評起煩惱,而感到洋洋得意,這一念間,已經對自己的慧命造成致命傷害。
3037 靜思勤行道,慈濟人間路。
3038 孝順就是讓父母安心。
3039 冷漠,是愛的障礙;人與人之間,多一點禮貌,多一點熱情。
3040 將挫折視為生命中寶貴的經驗與資產,就能鍛鍊出健康積極的人生。
3041 一念貪慾,讓人迷失;一念善心,為人間帶來幸福。
3042 不簡單的事仍堅持去做,才是真本領;困難的事能夠去突破,才是真勇氣。
3043 真正的富有是無形的,心靈富有愛,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發揮讓人生幸福的良能。
3044 心志堅毅的人,勇於挑戰生命中的磨練─不受「命運」左右,反而以「運命」成就人生。
3045 唯有知足,並且時時心存感恩,才是真正「好命」的人。
3046 造福者,時時平安;修慧者,日日心寬。
3047 心要寬、念要純,即是福慧人生。
3048 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
3049 樂善好施得福報,知足善解得智慧。
3050 簡單,才真正有福;單純,才真正快樂。
3051 貪慾縮小到零點,愛心擴大遍虛空。
3052 簡樸的人生是美德。
3053 好話入心,受用則善
3054 無私大愛的力量,是復健人心最好的良藥。
3055 募心——募出人人感同身受的大愛心,以及疼惜大地眾生的平等心。
3056 慈濟大家庭要和諧—向內能和,對外能諧。
3057 人生祇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3058 要活得健康,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人生才會幸福。
3059 幸福不是財富多、權大、位高,而是自在、快樂、平安。
3060 為人群服務,是「人生」;為生活服務,是「眾生」。
3061 人生的責任,是要做利益人群的事。
3062 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
3063 要看清人生的道理──以布施心轉慳貪,以慈悲心轉瞋恚,以智慧心轉愚癡。
3064 真理就是人生可行之路。
3065 常懷感恩心而不埋怨,人生道路才能暢通無礙。
3066 有所求的人生,就有痛苦與煩惱。
3067 覺悟的人生,知道如何付出與造福。
3068 生命無價,會用才有價值,不會用則是白白浪費。
3069 今天祇有一次,應好好把握做該做的事。
3070 心若能融會貫通道理,人生的方向就不會走錯。
3071 做對人生有意義的事,才是生命真正的價值。
3072 沒有吃過苦的人生,就無法真正探討道理也無法充分發揮良能。
3073 人生最有價值的,是健康的身體;比健康更有價值的,是正確的人生方向。
3074 擁有正確的人生觀,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3075 生命的價值,在於能為人間負責任。
3076 人生要懂事、懂理;懂得做人、懂得付出。
3077 人生難免遭遇挫折,要經得起考驗,才能保住慧命,突破難關。
3078 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最痛苦的是病痛,所以拔苦從拔除病苦開始。
3079 有愛的人生才幸福。
3080 沒有使命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生命。
3081 有愛心與奉獻,就是美麗的人生。
3082 計較少一點,付出多一些,就是可愛的人生。
3083 安心睡、快樂吃、歡喜笑、健康做,是人生四寶。
3084 老來有「三好」:經驗豐富好、健康長壽好、走入社會當志工更好。
3085 人生無法掌握生命的長度,卻能自我拓寬生命寬度與厚度。
3086 雖然人生充滿苦難與悲痛,但是也充滿希望與愛。
3087 將人生的挫折視為教育,不畏艱難、愈挫愈勇,即是生命的勇士。
3088 和諧的人生最美,安定的社會最幸福。
3089 追求真善美,才能美化人生。
3090 簡單,可以淨化人生;複雜,會醜化人生。
3091 苦難是一堂寶貴的人生課程。
3092 以寬廣的歡喜心,接受過去所寫的人生劇本。
3093 人生富足之道,不在於物質,而在於自心。
3094 談生死,應瞭解如何去除煩惱。
3095 從生到死的這段時日,重要的是立德與立行。
3096 人生沒有回頭的機會,遇逆境應勇敢面對。
3097 愛惜生命並非計較壽命長短,而是應時時提高警覺,把握分秒利益人間。
3098 能知理、惜理、守禮,就是光明磊落的人生。
3099 一秒鐘一輩子,能恆持一念心,就是一生的方向。
3100 人生是否有價值,不在於他人眼光,而在於善用生命良能。
3101 少欲知足,是最富有的人生。
3102 為生活而工作,人生不快樂;為工作而生活,才是人生的真價值。
3103 人生困難重重,有心就不難。
3104 無論人生長短,只要真實地付出善念,就是很美的生命樂章。
3105 以事顯理,以理行事。
3106 對人和睦才能歡喜、自在地過日子。
3107 與時競爭、接受考驗,才會成功。
3108 人生的艱難,不但是智慧的磨刀石,也能長養毅力與勇氣。
3109 善用世間財利益人群,獲得輕安自在,才是真正屬於自己。
3110 省錢是美德,用錢用得有意義是功德。
3111 人事逢逆境,當歡喜順受,自有好因緣、好果報。
3112 懂理的人,不一定懂事;懂事的人,一定懂理。
3113 生命需用在人、事、理會合的生活中。
3114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則愈做愈歡喜。
3115 心合、齊力,力量就大。
3116 以上課的精神,學習人生的真實。
3117 用心就是專業。
3118 用志願的精神從事專業工作,就會很愉快也很有價值。
3119 有心做事的人,是「事因人做」,不是「因人做事」。
3120 分秒必爭,換一個工作方式就是休息。
3121 自我管理,就是每個人應對自己負責、管理好自己。
3122 對「工作認真」是正確的,對「是非認真」則是錯誤的。
3123 人生的苦惱,莫過於與自己、人事過不去。
3124 與人摩擦,應感恩對方願意磨練自己,使我們的心靈光亮。
3125 以愛自我管理,用愛關懷他人。
3126 引導團隊的良方,在「用智慧輔導,以愛心對待」。
3127 勇於承擔的人,會將壓力轉為使命,則力量源源不竭,能做得歡喜。
3128 理講太多,情就薄;情感淡薄,事難成。
3129 受人折磨,能注意不折磨他人,也是增添一分智慧。
3130 好話多說,是非不談。
3131 能合情、合事、合理,才是真理。
3132 個人是非莫計較,大是大非應明辨。
3133 心無雜念、凡事樂觀、踏實做事,就會有智慧。
3134 待人處事,在原則中有方便,在方正中有圓融,才能和諧。
3135 未經人事磨練,磨不出柔軟心。
3136 面對困難,當下盡心、盡力、盡人事就對了。
3137 對人虔誠,要尊重;對事虔誠,要感恩。
3138 若能知苦,才能得樂。
3139 簡單就是美。
3140 單純就是愛的力量。
3141 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師是學生的「樣」;以好模樣,培育孩子正確的人生觀。
3142 能指引正路,是良師;能同行正道,是益友。
3143 時時虔誠,無不吉祥;日日好心,無不平安。
3144 遇事,若能平心面對,很快就會度過。
3145 愛心的力量,比什麼都有用。
3146 愛心是照顧好自心──對人,不起煩惱;對外,不破壞形象。
3147 社會需要愛,人人需要愛;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3148 心有滿滿的愛,能化解仇恨與敵對。
3149 愛的力量,可以撫平心靈的不安,讓社會安定祥和,消除一切的災難。
3150 為大愛付出的願,不會有失落感。
3151 人生最醜陋的是私愛與仇恨;最美的是大愛與溫情。
3152 人生有愛,同心同力就不孤單。
3153 心中有愛,也要「行」中有愛。
3154 超越迷情小愛,才能愛得一方心無掛礙,一方解脫自在
3155 大愛包含小愛,小愛卻無法體會大愛。
3156 小愛充滿煩惱,大愛輕安自在
3157 有愛,就沒有距離;用愛調和,能消除社會亂象。
3158 愛心最美,愛心的記憶最深。
3159 人生的最後,奉獻軀體作醫學教育,是生命的勇者。
3160 有智慧,能發揮勇猛的大愛。
3161 有求有私,會受環境控制;無求無私,才能勇敢堅定。
3162 寬恕由愛而起,是人間最動人的篇章。
3163 濟貧要用愛心,教富要用耐心。
3164 真誠的愛,是天下和平、亮麗的力量。
3165 有愛心,就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貴人。
3166 將放生的心態轉為護生,才是真正的尊重生命。
3167 人間何處非家人,天下無處不道場。
3168 天下一家親,平安時要互愛,災難來臨時要互助。
3169 只要有愛心,地獄也可以改造成天堂。
3170 人醫,是守護生命的磐石;人師,是守護慧命的磐石。
3171 付出的愛有多寬,得到的愛就有多廣。
3172 愛是致富的妙方。
3173 大愛無貴賤,眾生皆平等,不分他你我,心善即氣和。
3174 大愛人間除苦難,慈悲濟世得歡喜。
3175 真正的歡喜,不在於擁有多少,而是有愛。
3176 人人發揮心中的愛,能凝聚善的福業,形成善的循環。
3177 每個人都有一念善心,只要被啟發,愛心就能被點燃。
3178 鼓勵善行,在於喚起人人清淨的愛心。
3179 關心別人就是關心自己,救助別人就是救助自己。
3180 煩惱起於名利競爭,快樂來自及時行善。
3181 為善如汲井水,即使汲取再多,仍會不絕地湧出,怕的是不掘井。
3182 一心做好事,自然就有福。
3183 幸與不幸一念間,能付出是幸福,希望被幫助是辛苦。
3184 無論路途坎坷或平坦,都應感恩鋪路的人。
3185 布施,有形的救濟別人,無形的幫助自己。
3186 健康的人,要照顧不健康的人;平安的人,要照顧有災難的人。
3187 行善是本分、付出無所求,不執著「善有善報」,自然輕安自在
3188 愛與感恩是善的循環。
3189 用心凝聚愛的力量,創造愛的循環。
3190 多做一件善事,就放下一項煩惱。
3191 愛心一啟發,行善有信心
3192 行一分善,得一分福,就減一分災難。
3193 人間處處有溫情,菩薩無處不現身。
3194 樂於付出,心靈富足。
3195 心善造福是福氣。
3196 發心、用心、集人人愛心;借力、用力、集人人大力。
3197 善需大家做,力量才會強;福需大家造,福氣才會大。
3198 心中有愛才有福,有付出才有所得。
3199 生一念好心,則結一分好緣;說一句好話,則多一分歡喜。
3200 啟發良知,才能發揮良能。
3201 付出有所求,求不得,苦不堪言;若求得,歡喜也短暫。
3202 為善要有自信,才能發揮不畏懼的堅定力量。
3203 發好心,就有正確的方向;立好願,就有付出的力量。
3204 貧窮是一時,能啟發出愛心,才是永恆的富有。
3205 心中有愛,就是富有人生;福緣共聚,就是美善人間。
3206 好人多,福氣與善的力量就大。
3207 人人起一念善,造一分福,可以匯聚為福氣,消弭災殃。
3208 一人一善,點滴付出,可以讓人人心地滋潤到愛的甘露。
3209 有志一同的人時時彼此鞭策、勉勵,才能照顧好自己一念善心。
3210 行善、行孝,不能等。
3211 大孝之心,即是大愛之心。
3212 愛惜、培育子女是責任;孝順、供養父母是本分。
3213 報答父母恩,莫過於發揮良能,為人群付出,即是大孝。
3214 家庭的幸福,從「孝」開始。
3215 以善以愛傳家,是無上至寶。
3216 家庭是永久的學校,父母是終生的老師。
3217 孝敬父母,不僅物質奉養,還要服從、尊重,才是既「孝」且「順」。
3218 孝道走得通,善道才能毫釐不差。
3219 真正的孝順,是立身而行道。
3220 讓父母歡喜、安心,就是孝順。
3221 空過一天,不如實用一秒。
3222 事不做,才困難;路不走,才遙遠。
3223 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3224 能精進向前走,努力做,就不遲。
3225 感恩過去,展望未來,把握現在。
3226 福不是用求的,是用做的。
3227 人生要恆持當下這一刻,不要空談、妄想。
3228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3229 虔誠地為人群服務,不要「加減做」,加加減減就不會進步。
3230 該做的事,要有毅力與勇氣,堅持到底不畏艱難。
3231 感恩要表於行動。
3232 把握當下做得歡喜、心安,就能得到道理。
3233 心正、路正,走下去就不會偏差。
3234 要將困難當助力,不要當阻力。
3235 不要怕壓力,只要自問做得對與否。
3236 道理不在於聽得多,而是能實踐。
3237 祇有感動還不夠,一定要行動才能深刻體悟。
3238 有多少時間,就要走多少路、做多少事
3239 有毅力、勇敢,坎坷的道路也能走到平坦。
3240 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
3241 法不在深,而在能行。
3242 雙足能行萬里路,雙手能做天下事。
3243 步步都要用心當下,若走一步、看一丈腳步容易踏空。
3244 能清楚、篤定內心方向,就不會計較。
3245 守住現在,就是守住未來。
3246 該做的事,排除萬難也要完成;不該做的事,無論任何困難,也要堅持立場。
3247 健健康康時,就做來「囤(積)」,不要做來「抵(消)」。
3248 不做事、不動手就事事困難,只要有心動手做,沙漠也會成綠洲。
3249 既定的方向是對的,就要大步向前邁進,做就對了。
3250 有辛苦的付出,才有美滿的結果成就。
3251 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3252 不簡單的事能堅持,才是真本領;困難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
3253 說做、想做,不如動手做。
3254 管理不是開口指揮他人,而是身體力行做好榜樣。
3255 知道,是知而行道;能「行道」才是真「知道」。
3256 想得通,才做得到;做得到,才能引導他人。
3257 聽不如行;說,不如做。
3258 親身體驗,見苦才能知福。
3259 歷史是時間的累積,把握時間就能創造歷史。
3260 道字下有分「寸」,才能「導」人向善就理。
3261 慈悲不只用口說,而是要身體力行,走入人群付出。
3262 生命的樂趣是親身付出,發揮生命的價值。
3263 尋找生命的答案,在於身體力行的體悟。
3264 若不知人生是苦,智慧就無法開啟。
3265 懂得惜福,就會造福;真正造福的人,才是真富有。
3266 不執著,才能得智慧。
3267 有福,應知福、知足。
3268 付出愛心予人群,對己就是造福業、得福果。
3269 人生苦,要苦得有價值,不離菩薩心,不離教化眾生。
3270 有愛心就有福氣、毅力,才有智慧。
3271 智慧與煩惱如天平──煩惱多一點,智慧就少一點;煩惱少一點,就增一分智慧。
3272 生命健康需要活動,慧命健康需靠精進。
3273 人能造業,也能造福;造業是迷信,造福是正信。
3274 教富,是啟發智慧;濟貧,是造福人群也就是福慧雙修。
3275 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
3276 擁有,有「擁有」的煩惱;無,有「無」的解脫。
3277 煩惱不除,慧不生;不造福,則福不生。
3278 懂得惜緣的人,能與人結好緣;懂得惜福的人,能積極再造福。
3279 真正的福德,是以平常心守本分、勤付出。
3280 真正的「福」,是造福人間。
3281 自求多福,就是身體力行多造福,才能多福氣。
3282 福從做中的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3283 要週「修」,不要週「休」;要福慧雙「修」,不要福慧雙「休」。
3284 從知福中培養感恩,從惜福中培養關懷,從造福中培養智慧。
3285 享福的同時,要撒下福的種子,方能生生不息。
3286 沒有受災就是福,能投入幫助人的人,就是「福中福」。
3287 凡事要腳踏實地,用生命落實慧命。
3288 知識,祇是曉了所學;智慧,則能理通無礙。
3289 智慧讓愛不變質、不染著。
3290 智慧,是心寬念純、海闊天空,用愛擁抱大地蒼生。
3291 善念時時生,慧命日日增。
3292 樂善好施得福報,知足善解得智慧。
3293 造福者,時時平安;修慧者,日日心寬。
3294 祝福別人,就是造福自己。
3295 以智慧行慈悲路,才不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3296 有知識未必有智慧,有智慧的人能利益人群。
3297 要人祝福,不如自己付出造福,如此愛與福都有餘。
3298 愛心不分遠近,慈悲沒有敵對和親愛。
3299 學佛不要怕磨,污染磨盡,佛性自然現前。
3300 真正的法喜,是做了之後的歡喜。
3301 沒有苦,就無法體悟樂的真諦,重要的是如何轉苦為樂。
3302 給人安定、幸福,是大慈心的作用;用心救拔、度化,是大悲心的發揮。
3303 慈悲心要如天地寬、日月明。
3304 佛法就是奉獻無所求,輕安自在是學佛最高境界。
3305 慈悲要從內心啟發,造福要用身體行動。
3306 有慈悲心,就是佛心;有愛心、毅力,投入人群付出,是菩薩心也是菩薩行。
3307 以為自己最好或不如人,都是內心的障礙;能去我執,才能輕安自在。
3308 學佛,要學「明白道理、把握人生、身體力行」。
3309 以「慈悲」為原點,用「喜捨」為推動力向前進步。
3310 處順境用「無常觀」,處逆境用「因緣觀」。
3311 對每件事、每個人都感恩,就能化貪心為慈悲心。
3312 所謂「覺悟」,是懂得什麼是人生,該做什麼事。
3313 征服百岳山,不如征服無明關。
3314 以佛法做人間事,在人間修佛法行。
3315 光明無染污的覺悟,都是要從凡夫地發心立願修行而得。
3316 懺悔就是洗心,如清泉流過心田,洗淨染污的心地。
3317 持心端正,佛心生起,心魔自破。
3318 開啟心胸,才能發揮無量的慈悲,獲致真正的智慧與功德。
3319 在生活中體認佛法,在人群中體會世間法。
3320 做人間菩薩,必須先做好個人的修養。
3321 「經」不只是口唸,而是用雙手做、雙腳走,為世間疾苦付出。
3322 愛人自愛、自愛愛人,就是佛心、菩薩心。
3323 凡夫是「命運」隨業轉,覺悟的人則能「運命」。
3324 祈求菩薩保佑,不如反求自心。
3325 寸寸感恩心,步步覺有情;覺有情,就是無私的愛。
3326 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中有禪。
3327 以大慈悲心實踐大愛,以大智慧力超越煩惱。
3328 無悔無怨,見證慈悲;無憂無求,體證喜捨。
3329 感恩是智慧,付出是慈悲。
3330 素食可培養耐力、慈悲與智慧。
3331 寬心、包容,是的泉源。
3332 心若照顧得好,人生就快樂;反之,則苦難偏多。
3333 甘願做,歡喜受。
3334 生者心安,亡者才能靈安。
3335 能用心,道理就在眼前;不用心,真理遠在天邊。
3336 心念難免起伏,要有毅力降伏,讓心在輕安、清淨的境界。
3337 樂觀與悲觀是一體,只要心念一轉,也能將悲觀轉成樂觀。
3338 不要讓外境影響內心,要發揮毅力用心轉境。
3339 找路不如找心,問路不如問心。
3340 用心,才能明心見性。
3341 身體可以累,心靈不要累;因為心靈是慧命的泉源。
3342 身體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有病;物質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貧窮。
3343 屋寬不如心寬。
3344 天災出自人禍,人禍源自人心。
3345 信心是生命的泉源。
3346 心病需要心藥醫,最好的心藥是專心、去除雜念。
3347 心歡喜,則樂觀;心埋怨,則生憎恨。
3348 心能知足,不會彼此懷疑;心存感恩,則能以愛相待。
3349 開朗、樂觀,是預防心靈病毒的良方。
3350 簡單,才真正有福;單純,才真正快樂。
3351 心靈健康三要:樂觀、善解、有愛。
3352 不想「做不到」的事,不煩惱「不能做」的事。
3353 不想「做不到」的事,不煩惱「不能做」的事
3354 境界來時要惜緣,去時要自在,讓心不受煩惱所困。
3355 預防心靈災難,需要教育,培養出耐磨、抗壓的健康心靈。
3356 時時清除心中陰影,才能明朗人間事。
3357 心生懊惱,會囤積煩惱;心甘情願,則能歡喜付出。
3358 掃除心中陰霾,則能顯現亮麗本性。
3359 對無緣的人,不起排斥、惱恨心;對有緣的人,不起貪著、執愛心。
3360 放下執著,則和氣無處不在。
3361 有正念而無慾念,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3362 所謂「難過」,並非時間漫長難度,而是心念卡住過不去。
3363 心靈的慾念,人生最痛苦的因。
3364 心寬就是善,念純就是美。
3365 身體殘缺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殘缺。
3366 心靈環保,在於看得開、放得下。
3367 心平,路就平;心寬,路就寬。
3368 要做心地農夫,自我耕心田,也在人人心中耕福田。
3369 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來的壓力。
3370 只要甘願、樂觀,人生沒有過不去的苦。
3371 原諒或怨恨,祇是一念心;心念一轉,能包容一切。
3372 內觀自性是最美的風光。
3373 人格昇華,需有成人之美、包容之德。
3374 做人不要爭「一口氣」,而是多「一點志」。
3375 理想必須堅持,道德勇氣需以毅力向前行,不能停滯。
3376 能昇華人格的,不是威權,而是愛心的關懷。
3377 付出之後心有所得,表現於外就是「德」。
3378 不因他人辱罵而生氣,受人誇讚而高興,叫做「平常心」。
3379 反觀自己,就是要做得讓人相信。
3380 肯立志,就會向上精進;不肯立志,就是向下墮落。
3381 理想要高遠宏觀,腳步要落實當下。
3382 建立人格的第一步是「信」。
3383 外在的形象,可顯現內在的品行。
3384 人生的學問無論多高,最重要的是不忘本,能照顧好自己的品格。
3385 人祇有感恩的本分,沒有埋怨的權利。
3386 要自己快樂,先讓別人快樂;要自己成功,先看別人成功。
3387 發心立願,是製造人生幸福的原動力。
3388 真正受人尊敬的是節與志;做人有章節,不要貪求無厭。
3389 持戒守規是最可貴的德行。
3390 懂得生活禮儀,就懂得愛自己;自愛的人,才會愛人。
3391 發大心、立大願,身體力行親身體悟,德才能顯現。
3392 人緣是付出的結果,得到他人的歡喜、信任和佩服。
3393 內心常存仁德,至誠待人,自然得人心。
3394 因貪念而侵奪他人,實則傷害自己的人格。
3395 能放下身段,才有偉大的人格。
3396 道德是本分事,禮儀是做人的規則。
3397 物資生活要往下比,人格品德向上提升。
3398 人文是生命的結晶,人格的昇華,也是慧命的成長。
3399 人性之富,富在有德;品行之貴,貴在重孝。
3400 守誠行正,立信篤實。
3401 人之美,在於德;展現於做好事、說好話、發好心。
3402 有禮的人,人見人歡喜;講理的人,人見人尊敬。
3403 倫理道德是人類的希望,也是幸福的基礎。
3404 禮者理也,先知禮,才能識理、懂理。
3405 行善要誠,處事要正,做人有信,待人要實。
3406 物質可以貧,但是心靈、志氣不能貧。
3407 知足少欲藏大富,任勞不悔大願力。
3408 禮儀,是在舉手投足的方寸中。
3409 改變自己、淨化自己,才能改變別人、淨化別人。
3410 世界需要和平,社會需要祥和,人心需要和氣。
3411 莫輕小錢,積少成多能大用;勿養成揮霍,固本樸實顧元氣。
3412 用感恩心疼惜大地萬物,生活簡單就無缺。
3413 社會之美,美在愛與感恩的循環。
3414 關懷,不必捨近求遠;睦鄰,發揚志工精神。
3415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短,最重要的是要去利益人群。
3416 世事無常,善接各種生命變化球,人生才能自在。
3417 關上慾念之門,心就不易受外境影響。
3418 經典是可以在生活中力行的道路,而非祇是文字研究的學問。
3419 米粒經過捶打,才會變成QQ的麻糬;人經得起磨鍊,才能培養出柔軟心。
3420 佛經不是用來鑽研文字學問,而是切實可行的人生道路。
3421 蠟燭雖小卻光輝滿室;一念愛心就能發大功能。
3422 人人發揮愛心,集合起來就是一股強大而長遠的力量。
3423 既然發願利益眾生,時時要有堅強的意志與甘願付出的心。
3424 體貼別人的心,發揮智慧化解衝突。
3425 光明幸福的人生,源自仁慈智慧的心靈。
3426 改正習氣要鍥而不捨,一直改到言行自然而然地適切合宜。
3427 即使才高八斗,也要謙虛仁慈如飽滿稻穗低垂,才能廣結善緣,受人敬愛。
3428 別人做了什麼好事,要常感念於心;至於是非則要淡忘,不要積壓在心中成為垃圾。
3429 凡夫心很容易起伏,好壞常常在拔河,一不小心就會被惡念拖著走。
3430 「沒有你,我不能活」,這樣的「迷情」不但對方辛苦,自己也很煩惱。
3431 淨化人心的工作如攀登高山,雖然山路難行,一步步向前邁進必能到達目標。
3432 改正習氣若抱持「明天再開始,一切慢慢來」的心態,則生生世世都是迷茫的凡夫。
3433 燃燒生命的能量,散發慈靄的光芒,溫暖眾生心靈。
3434 人要時常反省、勇於認錯,才能消弭惡念,回復清淨自在的心境。
3435 發心做好事如果只為了追求自我滿足,必定不能持久。
3436 人生之苦,苦在於「太愛自己」。
3437 透徹宇宙萬物理,觀法無我唯心造。
3438 精神病不是被「放符咒」,心病要用心藥醫。
3439 任何人都無法掌握自己生命的長短,卻都有責任好好選擇人生的方向。
3440 面對每一天,都要以「人生無常」來警惕自己。
3441 將不好的人生轉變,美善的人生即刻展開。
3442 真正的苦不在外境,而在心靈的煩惱。
3443 感恩心就如陽光,照徹大地的陰冷與黑暗。
3444 儘管人生路崎嶇,笑聲可以撫平坎坷。
3445 「愛」一旦逾越人倫,就會傷人又害己。
3446 救世先要救心,人心的病態必須用愛來治療。
3447 解開私情的迷惘,擴大愛心關懷天下眾生。
3448 盡本分就好,不要想太多,想多就雜了,雜了就亂了。
3449 勇於承擔、積極任事,才是有價值的人生。
3450 粒粒白米來之不易,怎能不感恩、珍惜呢?
3451 老師把愛付出給學生,學生步入社會後也會用愛來對待別人。
3452 與其向他人「討愛」,不如自我訓練值得「讓人來愛」。
3453 人為了一己之力,往往只想到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安全,而忽略萬分之一的危機。
3454 要發願做個殷勤的農夫,好好耕耘心田。
3455 天災人禍起於人心,人心淨化,世界和平必然可期。
3456 天災人禍頻頻發生,我們要心生關懷、及時伸出援手。
3457 加強民眾正確宗教觀,才是移風易俗的根本之道。
3458 慈濟要長期陪伴受災者,早日脫離惶惑,穿越人生的坎坷路。
3459 災民不能休息,慈濟人也不休息。
3460 跳脫受災的心情,一心一意只為救人,這不僅是大愛,也是菩薩的毅力。
3461 藉由災變體會世間無常,明瞭人生價值何在,就是大徹大悟、脫胎換骨。
3462 人類依賴天地萬物的滋養而生,應以感恩心來護惜自然資源。
3463 只要人平安健康,一切都可重頭再來。
3464 地球很小,人與人之間不該執著種族、國度、宗教的分別。
3465 一時災難不是一世落難,振作精神再打拚,日後莫忘回饋社會的溫情。
3466 人生無常,所以要多愛惜生命,發揮良能。
3467 過去是雜念,未來是妄想;把握現在,做就對了。
3468 不僅要教育孩子知識,更要教育其人性的智慧。
3469 難行要能行,身累心不累。
3470 只要虔誠立願無所求,服務眾生的力量自然源源不絕。
3471 布施不求聞達,才能捨得歡喜無掛礙。
3472 慈濟長情結福緣,大愛和風馨滿屋。
3473 拋卻心靈陰霾,提起對人群的關懷,讓生命活得更有意義。
3474 人生有來有去,透徹因緣與無常之理,才能超越困境。
3475 想要得人尊重,必須先付出真誠的愛。
3476 感同身受的柔軟心,是文化工作者所必需。
3477 生命無價,一時「將生死置之度外」,是有勇無謀的行為。
3478 今日接受慈濟大愛,來日奉獻社會人群。
3479 不畏挫折的毅力、克服難關的智慧、充滿希望的信心,都來自大愛。
3480 慈濟志工,不是臨時性工作,而是生生世世的使命。
3481 動輒發脾氣、貪求名利、愛計較的人,也是苦難眾生。
3482 記取浩劫帶來的教訓,才能彰顯苦難的意義。
3483 殘破的災區有相互關懷的溫馨人情,這就是劫後復甦的契機。
3484 天天清除心中垃圾,天天輕安自在。
3485 輕視無常,是凡夫無法進步的原因。
3486 親身投入服務眾生的工作,獲得真實深刻的感受,才能真切體悟佛經中的道理。
3487 違背倫常的感情,損人傷己危害大。
3488 將善念深植心田,成為生命中的基因。
3489 受災的人可以因為感受到人情溫暖,而減輕受難的苦痛。
3490 發心立願不困難,堅持到底真功夫。

紫微人生-紫微命理•旅遊札記•生活學習[211.75.223.181]